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典型空间植物景观分析
2016-07-10孙晓刚吴丹郑璐
孙晓刚 吴丹 郑璐
摘要 该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典型空间木本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将校园划分为行政办公区、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和公共休闲区5个主要功能区,采用实地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各功能区植物景观生态性、景观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吉林农业大学各功能区植物种类丰富,但常绿树种应用不足;校园植物观赏特性相对较好,但公共休闲区和学生生活区植物观赏特性欠佳,植物景观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农业大学应完善植物生活型的比例,增加观赏性植物比例,以此提高校园植物景观效果。
关键词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景观评价;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S7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5-206-04
Abstract Taking woody plants in typical spaces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ampus was divided into five functional districts, including administrative office district, teaching and research district, students living district, sports district and public recreation districts. Furthermore, ecology and landscape of each functional district was analyzed by using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AHP.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functional districts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re rich in plant species, but lack of evergreen tree species. The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plants are relatively better, but are not enough in the students living district and public recreation districts. The plant landscape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this, it was proposed tha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ould improve proportion of life form plants and ornamental plants, so as to perfect campus plant landscape effect.
Key words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valuation of plant landscape; AHP
校园植物景观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绿地不仅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还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高校校园规划中,对校园进行功能分区是规划的最基本要求,各分区的功能不同,植物景观也各不相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指标体系,并应根据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因子集,能够客观评价植物景观[1-2]。笔者应用层次分析法,从植物本身特性出发,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进行定量评价,试图找出该校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吉林农业大学创建于1948年,位于长春市
新城大街2888号,占地总面积1 053 hm2,其中校园(除实验教学基地)占地面积约100 hm2,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春净月潭毗邻,是长春市规划的大学城的中心,校园风光别致,景色怡人,素有“花园学校”之美誉。该校地处寒温带,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西北风盛行,气候寒冷[3]。
研究将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划分为5个功能区(图1),包括行政办公区、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公共休闲区。从各功能区中选取特定的典型空间(表1)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木本植物的种类、数量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构造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并以数值形式表达,此种方法在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准确,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2-4],最终确定吉林农业大学植物景观的评价模型由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组成,如表2所示。
第一层为目标层,目标是通过定量指标评价吉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现状;第二层为准则层,以生态性和景观性作为准则;第三层为指标层,包含4个评价因子。其中景观层次丰富性因子按单层、两层、三层、四层、多层进行赋值,依次为2分、4分、6分、8分、10分;多样性指标根据辛普森(Simpson)指数计算。Simpson指数在0~1,为了使结果便于比较分析,在景观评价中统一将Simpson指数做10倍处理。
Simpson指数计算公式:D=1-Si=1(Pi)2
式中,D为多样性指数,S为物种数量,Pi为样本中第i种植物所占的比例数。
1.2.2 权重值计算与一次性检验。
根据各指标重要性不同,建立各因子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采用1~9比例标度法对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经过运算得出权重值[5]。由于构建模型中n<3,判断矩阵永远具有一致性,所以不需要再进行一次性检验。
2 统计与分析
2.1 植物种类组成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典型空间中共有木本植物85种,分属20科44属。校园内5个功能区的典型空间中,教学科研区植物比例最为丰富,占该校总植物种类的76.47%;其次为行政办公区,为61.17%;学生生活区和公共休闲区比例较为接近,在55.29%左右;体育活动区植物种类占比最低(表3)。
由表4可知,该校行政办公区常绿植物比例最高,达31.13%,符合北方地区常绿与落叶植物适宜比例[6],而其余4个功能区常绿植物比例明显不足。该校体育活动区彩叶植物比例最高,为33.20%,能够较好地营造体育运动的热烈氛围;学生生活区的彩叶植物应用比例较高,但其余3个功能区彩叶植物比例偏低。教学科研区观花植物比例最高,占55.96%;体育活动区观花植物比例最低,这与功能区使用特点有关;但公共休闲区观花植物比例偏低,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植物景观效果。
对各功能区进行横向比较,5个功能区植物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如行政办公区和公共休闲区观花植物>常绿植物>彩叶植物;体育活动区彩叶植物>观花植物>常绿植物;教学科研区和学生生活区观花植物>彩叶植物>常绿植物。
2.2 植物景观多样性分析
2.2.1 物种多样性指数。
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典型空间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图2),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在0.9以上。校园内5个功能区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学生生活区>行政办公区>教学科研区>公共休闲区>体育活动区。
2.2.2 生活型多样性指数。
生活型包括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4种。如图3所示,该校生活型多样性水平一般。行政办公区和学生生活区的生活型指数较高,指数在0.66左右;其次是体育活动区和公共休闲区,分别为0.533 0、0.522 8;教学科研区生活型指数最低,为0.449 5。结合表4可知,多个功能区生活型指数偏低,与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有关。
2.2.3 观赏特性多样性指数。该校教学科研区观赏特性多样性指数最高,有利于学生对植物特性的观察记忆。其次为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观赏特性多样性水平在0.4上下浮动。体育活动区观赏特性以观叶植物为主,对观花观果植物应用较少。公共休闲区观赏特性多样性指数最低,仅为0.31,这与该功能区观花、观叶植物比例偏低有关;公共休闲是校园内规划建设面积较大的绿化空间,应创造观赏效果更佳的植物景观[7]。
2.3 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在吉林农业大学植物景观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植物景观多样性指数,得出该校5个主要功能区的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结果见表5。各功能区总分情况为: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教学科研区>体育活动区>公共休闲区。公共活动区各项评价指标均比较低,导致该功能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结果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种类多样性是校园植物景观建设的基础,各功能区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在0.9以上,该校典型空间共包含木本植物20科44属85种,可满足简单教学功能;王庆芬[8]对该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校园木本植物共147种,足以满足教学、科研功能。通过对比两者植物种类,发现火炬树、风箱果、白牛槭、青楷槭等观赏特性较好的乡土树种在典型空间中并未应用。
该校行政办公区常绿树种占31.13%,满足北方常绿树与落叶树适宜比例(1∶3),其他功能区常绿树比例明显不足,导致植物生活型多样性指数偏低。
观赏特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区域是教学科研区,这对教学和科研是有益的,对缓解学生学习、科研中的紧张压力也是有利的。公共休闲区和学生生活区植物观赏特性欠佳,这两个功能区是师生日常放松、交流的空间,更应注重植物的观赏特性,营造轻松的氛围。
该校各功能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结果为: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教学科研区>体育活动区>公共休闲区。行政办公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总分最高,其各评价指标得分也较高,同时常绿植物比例符合北方常用常绿与落叶树比例。学生生活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总分位列第二,该功能区观赏特性多样性水平较低,故学生生活区植物景观仍需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总分列第三位,其生活型多样性指数明显偏低,常绿植物仅占6.85%。体育活动区和公共休闲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总分较为接近,其中体育活动区植物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且以隔离噪音为主要目的,不宜种植过多的观花、观果植物;公共休闲区面积相对较大,而植物景观各项指标及综合评价总分均较低,说明该区在营造植物景观方式上不甚合理。
4 建议
4.1 完善植物生活型比例
吉林农业大学位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常绿植物是冬季唯一可观的植物景观。目前,该校常绿植物比例明显偏低,与北方地区常绿与落叶植物适宜比例相差较远,建议在今后校园绿化工作中增加常绿植物应用比例,增强校园冬季景观效果。
4.2 增加观赏性植物比例
植物花、叶、果等器官为校园营造了时间和空间的美感,为校园注入了青春活力。因此,应合理搭配植物的观赏特性,尤其是观赏特性多样性指数较低的公共休闲区和学生生活区,更应增加观赏性植物比例,同时注重观花、观叶、观果植物的合理搭配,创造观赏特性更佳的校园景观。
参考文献
[1]唐东芹,杨学军,许东新.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4):394-397.
[2]汪婷,刘惠锋,傅德亮.基于AHP法的大学校园绿地总体景观评价: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园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27(4):418-423.
[3]吉林农业大学学校概况[EB/OL].[2015-12-20].http://www.jlau.edu.cn/Index_2013_xxgk.asp.
[4]陆东芳.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4):328-332.
[5]孙明,杜小玉,杨炜茹.北京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S1):163-167.
[6]苑征,李湛东,徐海生,等.公园绿地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的比较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1):194-199.
[7]李香云.弘扬北林大学精神 构建先进校园文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8):154-156.
[8]王庆芬.吉林农业大学绿化现状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2):12665-12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