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部烟叶留叶数对不同海拔区域烤烟产值量的影响

2016-07-10朱宝玉张健任晓红刘光彪上官力胡少鹏覃永生张小溪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海拔

朱宝玉 张健 任晓红 刘光彪 上官力 胡少鹏 覃永生 张小溪

摘要[目的]确定云烟87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200 m区域种植时的最适留叶数。[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海拔1 000、1 100和1 200 m区域上部烟叶留叶数对云烟87生育期、赤星病发病情况、上三叶和下三叶产值量的影响。[结果]在海拔1 000~1 200 m烟区,上部烟叶留叶数在8片时,赤星病的发病率在5%~9%,减少留叶数能够有效减少赤星病的发生。在海拔1 000 m和1 100 m烟区,与上部烟叶留叶4片和8片相比,留叶6片增加了上三叶和下三叶的产量和产值。而在海拔1 200 m烟区,上部烟叶不同留叶数对上三叶和下三叶产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但是留叶8片处理烤烟上三叶和下三叶的产值均最高。[结论]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100 m烟区,种植云烟87适宜的上部烟叶留叶数为6片,而1 200 m以上以留叶8片为优。

关键词 留叶数;海拔;上三叶;下三叶;产值量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5-055-03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upper remained leaves of Yunyan 87 on the altitudes of 1 000-1 200 m in Lichuan City.[Method]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upper remained leaves on fluecured tobacco growth periods, disease ocurrence of brown spot, yield and quantity on the altitudes of 1 000, 1 100 and 1 200 m.[Result]On the altitude of 1 000-1 200 m, when the upper remained leaves was eight film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obacco brown spot was 5%-9%; and reduction of the upper remained leaves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disease. On the altitudes of 1 000 and 1 100 m, compared with 4 and 8 upper remained leaves, 6 upper remained leaves treatments increased the yields and values of the topmost three leaves and the bottommost three leaves. On the altitude of 1 200 m, the effects of upper remained leaves on the topmost three leaves and the bottommost three leaves yield presented the different trends, but the highest value of the topmost three leaves and the bottommost three leaves was obtained by 8 upper remained leaves treatments.[Conclusion]The appropriate number of upper remained leaves for Yunyan 87 is 6 on an altitude of 1 000-1 100 m in Lichuan city. However, the appropriates number of upper ramained leaves is 8 on altitude of 1 200 m in Lichuan city.

Key words Remained leaves; Altitude; Topmost three leaves; Bottommost three leaves; Yield and quantity

利川市位于鄂西南武陵山区,属云贵山脉的东延部分,海拔介于1 000~1 500 m,属梯形立体地貌。经过不同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多年筛选和布局结构的调整,该市现已稳定10个乡镇为烤烟生产主要种植区,常年种烟面积已达6 667 hm2。

上部烟叶留叶数与烟株的田间性状密切相关,对烟叶产量及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1-2]。留叶数偏少会导致上部叶片肥大,烟碱含量过高,最终导致烟叶的可用性降低;留叶数偏多虽然可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烟叶数量和叶片烟碱含量,但是会造成上部叶不开片和商品等级降低等问题[3-4]。笔者通过研究上部烟叶留叶数对不同海拔区域云烟87赤星病的发生和不同部位烟叶产值量等的影响,以寻求云烟87在海拔1 000~1 200 m区域种植的最适留叶数,为云烟87在利川高山区域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与地点

供试品种为云烟87。试验地点分别位于利川市沙溪乡建设村11组(海拔1 000 m),pH 6.40、有机质29.02 g/kg、碱解氮158.00 mg/kg、速效磷10.81 mg/kg、速效钾87.50 mg/kg;凉雾乡诸天村4组(海拔1 100 m),pH 5.66、有机质24.11 g/kg、碱解氮101.20 mg/kg、速效磷15.97 mg/kg、速效钾99.32 mg/kg;南坪乡塘坊村11组(海拔1 200 m),pH 6.28、有机质21.67 g/kg、碱解氮118.75 mg/kg、速效磷9.17 mg/kg、速效钾160.72 mg/kg。试验区气候条件见表1。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在海拔1 000、1 100和1 200 m烟区分别设置3个上部烟叶留叶数处理,处理①:留叶数4片;处理②:留叶数6片;处理③:留叶数8片。烤烟栽培规格为行距1.20 m,株距0.55 m,每个小区面积45 m2。试验为大棚漂浮育苗,施肥模式和施肥量见表2。

农事操作如下:海拔1 000 m烟区各处理分别于4月15日、4月23日、4月27日、4月30日剪叶4次,4月8日整地,4月12日起垄,5月12日追施提苗肥,6月5日完成中耕除草、追钾肥、培土上厢;海拔1 100 m烟区各处理分别于4月18日、4月25日、4月29日、5月2日剪叶4次,4月9日整地,4月13日起垄,5月15日追施提苗肥,6月10日完成中耕除草、追钾肥、培土上厢;海拔1 200 m烟区各处理分别于4月18日、4月26日、4月30日、5月3日剪叶4次,4月5日整地,4月10日起垄,4月15日覆膜,5月15日追施提苗肥,6月11日完成中耕除草、追钾肥、培土上厢。移栽时用“地铲”防治地下害虫,用58%甲霜灵锰锌600~800倍液防治根部病害;烟叶成熟期用40%菌核净700倍防治赤星病3次,用20%粉锈宁1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3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观察记录不同海拔烤烟生育期及赤星病病害发生情况。根据烟叶叶龄、长势、落黄及叶型特征等判断叶片成熟度,当顶1~顶3烟叶达到成熟特征后分小区一次采收上部烟叶进行烘烤。烘烤结束后,分别称重记产记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海拔烤烟生育期

由表3可知,不同海拔烟区烤烟大田生育期不同,相差1~4 d,海拔1 200 m处烤烟大田生育期最短(122 d),海拔1 000 m处烤烟大田生育期最长(127 d)。

2.2 上部烟叶留叶数对不同海拔烤烟赤星病病害发生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在海拔1 000~1 200 m烟区,只有处理③烤烟发生赤星病,在海拔1 100 m烟区,处理③烤烟赤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

2.3 上部烟叶留叶数对不同海拔烤烟产值量的影响

2.3.1 对不同部位叶片重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在海拔1 000 m烟区,处理②上三片叶重分别比处理①和③增加了17.45%和4.67%,而下三片叶重分别增加了8.16%和5.75%。在海拔1 100 m烟区,处理②上三片叶重分别比处理①和③增加了1.05%和7.11%,而下三片叶重分别比处理①和③增加了6.72%和1.80%。在海拔1 200 m烟区,处理③上三片叶重分别比处理①和②增加了7.84%和27.94%,处理①下三片叶重分别比处理②和③增加了25.62%和14.66%。

2.3.2 对不同部位上等烟和中上等烟比例的影响。

由表6可知,在海拔1 000 m烟区,处理②上三叶和下三叶的上等烟、中上等烟比例均最大,较处理①分别增加了28.97个百分点和30.01个百分点、3.31个百分点和2.57个百分点,但是较处理③下三叶上等烟和中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了4.51个百分点和3.65个百分点。在海拔1 100 m烟区,处理②上三叶和下三叶的上等烟比例均最大,较处理①分别增加了12.04个百分点和8.06个百分点,较处理③分别增加了7.21个百分点和5.39个百分点,对于中上等烟比例而言,处理②均高于处理③。在海拔1 200 m烟区,处理③上三叶上等烟比例最高,分别较处理①和②增加了14.34个百分点和18.95个百分点,处理①下三叶上等烟比例最高,分别较处理②和③增加了7.82个百分点和2.50个百分点,不同处理的中上等烟比例相当。

2.3.3 对不同部位烤烟产值的影响。

由表7可知,在海拔1 000 m烟区,处理②上三叶和下三叶烟叶产值分别较处理①增加了42.43%和274.33%,较处理③分别增加了6.36%和12.50%。在海拔1 100 m烟区,处理②上三叶和下三叶烟叶产值分别较处理①增加了4.79%和239.96%,较处理③分别增加了14.87%和0.35%。在海拔1 200 m区域,处理③上三叶和下三叶烟叶产值分别较处理①增加了10.30%和162.26%,较处理②分别增加了37.38%和10.13%。

3 结论

有研究表明,单株留叶数对农艺性状、产量、产值以及化学成分、烟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适宜单株留叶数因产地、气候、土壤、品种等因素不同而有所不同[5-8]。该试验表明,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200 m烟区,上部烟叶留叶数在8片时,赤星病的发病率在5%~9%,而减少留叶数能够有效减少赤星病的发生;在海拔1 000 m和1 100 m区域,与留叶4片和8片相比,上部烟叶留叶6片增加了上三叶和下三叶的产量和产值;而在海拔1 200 m区域,上部烟叶不同留叶数对上三叶和下三叶产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但是留叶8片处理烤烟上三叶和下三叶的产值均最高。

参考文献

[1]朱虎烈.浅谈烤烟栽植密度、留叶数、施氮量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延边农业科技,1993(46):28-35.

[2]李章海,徐晓燕,季学军,等.安徽省优质烤烟产区栽培技术研究[J].作物杂志,2003(4):15-17.

[3]江豪,陈朝阳.打顶、留叶数对K326 烟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30(3):329-333.

[4]涂永高,李章海,刘坤华,等.留叶数与开片降碱灵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6):44-45.

[5] 王莹,李元实,赵铭钦,等.种植密度及留叶数对烤烟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4(2):216-219,254.

[6]刘泓,熊德中,许茜.氮肥用量与留叶数对烤烟氮吸收及烟碱含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85-87.

[7]王付锋,赵铭钦.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3):487-492.

[8]张世渠.留叶数对彭水烤烟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18):283-285.

猜你喜欢

海拔
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
适合高海拔地区的燕麦种植技术
高海拔矿山磨机用同步电动机设计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海拔4000米的父爱
高海拔条件下的光伏逆变器降容研究
普达措,高海拔桃源秘境
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山脉
高海拔地区电子设备散热分析
云贵高原不同海拔地区成年女性体质状况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