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拉丁美洲石油合作的特点和趋势
2016-07-10汪巍
汪巍
摘 要:拉美地区不仅是保障我国原油进口多元化的重要来源地,而且也是我国石油公司“走出去”的重点战略目标区。根据“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原则,中拉双方创新合作模式,使中方在拉美地区石油开发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合作渠道、合作范围等方面均实现了重要突破。
关键词:中国 拉丁美洲 石油合作 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095-03
拉美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据英国石油公司2014年6月发布的《2014世界能源统计》,2013年,拉美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406亿桶,占全球已探明石油总储量的20.2%,是仅次于中东地区的第二大石油富集区,且其探明储量还在不断上升;同时,拉美主要油气资源国正逐步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在吸引外资和石油出口方面迫切需要实现多元化,对发展对华合作寄予了很大期望。另外,受页岩气革命的影响,美国对于拉美地区来讲已经逐渐从一个重要的石油出口地变成石油出口竞争国,这为中国加强与拉美地区的油气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就国别而论,委内瑞拉、巴西都是重要的产油国,其中委内瑞拉已经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探明储量国。根据目前开采速度,委内瑞拉开采年限超过100年。
在石油消费方面,限于拉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其石油消费量增速较低,只有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巴西石油消费增长较快,但在总体上该地区仍是一个石油出口地。
随着中国与拉美地区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拉美地区成为我国石油公司“走出去”的重点战略目标区。中拉石油合作目前主要有我国直接从拉美进口原油、我国企业在拉美进行投资经营两种形式。中国与拉丁美洲石油合作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老油田挖潜,成绩斐然
20余年来,中国与拉美油气合作走过了一条互利共赢的发展历程,换来硕果盈枝。1993年经过竞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获得了秘鲁塔拉拉油田7区块油田的开发作业权,这是中国石油企业第一次在海外尝试参与国际竞标方式获得的油田开发项目,之后,中石油又将投资范围扩大至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巴西等多个国家。{1}
秘鲁塔拉拉油田是世界上开发最早的油田之一,已经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油田长期处于停产状态,已经接近废弃的边缘。在中方接管之前,先后有5家石油公司操作,各种技术轮番上阵,有专家认为已经没有潜力可挖。当时,六、七两个区块共有5000余口井,只有十分之一在生产,平均单井日产量只有三桶左右,大多数油井已经淹没在荒草和沙石之中。
塔拉拉油田的地质情况与中国渤海湾盆地的油田非常相似,如何将国内成熟配套的复杂断块油田勘探开发理论与经验应用到秘鲁项目,是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中石油充分运用国内成熟的老油田综合挖掘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六区打出了塔拉拉最深产油井——13209井以及13218井等一批日产油超千桶的高产井,老井4226井补孔作业获得日产油3000多桶,在七区也打出了一批高产井;中石油还采取措施对长期停产井进行了恢复,并找到了新的高产油层。
这些方法使油田产量大幅上升,仅三年时间,濒临废弃的百年油田起死回生,原油年产量从60万桶提高到220万桶,产量的提高使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秘鲁项目成为中石油海外第一个投资回收的项目,该项目还增加了当地的就业,为资源国创造了大量的税收。
这是中石油在拉美地区运作的第一个海外油田项目。在拉美地区,不少油田和塔拉拉油田一样,已经进入开发后期,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加大,对提高油田产量带来不少挑战。
1997年,中石油中标委内瑞拉陆湖项目。{2}中石油刚接管陆湖项目时,油田湖底淤泥很深,电缆和油田管线密集,湖面设施设备多,存在较大的安全和环保风险。中石油对每个生产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编制了防范风险的操作程序和规定,杜绝了井喷事故;{3}在陆湖项目,通过中方技术人员的研究与创新,运用水平井、重油下电潜泵等新技术、新工艺,打出了一批高产井,同时深挖老井潜力,把项目日产量由接管前的4900桶提高到4万桶,将项目产量提高了8倍多。在提高了产量的同时,也扩大了当地的就业。
在拓展拉美石油市场过程中,中石油从风险较低的老油田开发项目开始,延伸到滚动勘探、风险勘探,再到新油田产能建设项目;从单一的上游业务拓展到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20余年来,中石油在拉美地区累计生产原油超过1亿吨。
二、中国与拉丁美洲石油合作亮点频现
巴西是拉美新兴的能源大国,2013年底,巴西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56亿桶。2013年底,巴西的石油日均产量为211.4万桶,日出口量为150万桶。2013年10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中石油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为期35年的利布拉油田开采产量分成合同,合作开采企业拥有35年的石油开采权限。利布拉油田位于巴西东南海岸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随着探明储量的增加,巴西的石油产量将会相应提高,到2022年,日出口量将增加到180万桶。
2014年中国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与巴西莎茵集团在中国—巴西企业家委员会2014年度会议上签署了合同金额为10.8亿美元的超深水钻井平台租赁项目。中国对于巴西石油工业的参与,开始向全产业链渗透。
委内瑞拉是世界石油大国,其探明石油储量为2983.5亿桶,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委内瑞拉石油日均产量为279万桶,日出口204万桶,是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2013年,委内瑞拉向中国日均出口石油62.6万桶。
中国与委内瑞拉的石油合作已有良好的基础,而且合作仍在不断扩大。中国三大石油公司都进入了委内瑞拉开展业务,中石油早在1997年就捷足先登,中标马拉开波盆地的英特甘博和东部卡拉高莱斯油田。2000年年底,中石油、中海油分别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石油合作协议。2001年中方与委内瑞拉方面签约开发奥里诺科重油带、苏马诺油田、胡宁4区块油田,还合资成立了中委奥里乳化油公司。中国为委内瑞拉石油开发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2007年11月,中委两国成立中委基金,中国为委内瑞拉融资已超过500亿美元,而委内瑞拉已成为我国第四大石油供应国。
中石油接手委内瑞拉老油田后,在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取了一套解决复杂老油田的挖掘和综合管理技术,使老油田恢复了青春。位于东委内瑞拉盆地南部的卡拉高莱斯油田曾经接近废弃状态,中石油在不到三年时间内,使油田产量恢复到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2014年7月18日,中石油委内瑞拉MPE3项目日产突破15.7万桶,成为这个地区上产最快的项目。作为中石油融资规模最大的“金融与能源一体化”项目,MPE3不仅依靠创新步入发展快车道,而且为中石油海外油气项目运作闯出一条新路。{4}
MPE3项目由委内瑞拉国家对外合作石油公司与中石油所属中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CNPC Venezuela B.V.成立的合资公司运营,持股比例为60%:40%,期限25年,生产超重油,所需资金通过贷款解决。为保障MPE3项目上产所需资金,中石油、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共同创新项目运行机制,2013年6月签署MPE3项目融资协议,由“国开行”向项目贷款,为这个项目产能扩建提供资金支持。中石油充分发挥甲乙双方一体化优势,与委方开展全产业链合作,收到多赢的效果。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所属工程公司成立的联合体,对MPE3第一阶段达产进行EPC总承包,有效拓展了市场份额。
在MPE3项目运营中,稳定资金投入成为委方效益的压仓石。缺少资金保障是委内瑞拉石油工业发展的掣肘。创新机制为项目上产提供了资金保障,推动MPE3油田的开发进程,使委方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中方企业通过在委内瑞拉组建合资公司参与油田上产工程服务,促进了当地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MPE3项目的小股东,中石油拉美公司行使融资担保人职责,通过财务签字授权机制等有效参与管理,增加对合资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的话语权和知情权。该项目启动后不久,中石油拉美公司已全部回收项目前期欠款,最大限度保证了中石油海外权益。
在中国与古巴携手打造石油合作新亮点的过程中,古巴政府于2008年宣布,在其大陆架上探测到丰富的深海石油,储量高达200亿桶。古巴目前石油年产量为2100万桶,只能满足国内50%的需求,其余一半需要从委内瑞拉等国进口。
古巴石油工业基础落后,能源开发技术设备缺乏,主要依靠外国石油公司和服务商来开发本国石油。
中资企业在进军古巴石油市场的过程中,首先启动的是中石油下属的长城钻探公司。2005年,长城钻探公司组建古巴项目部,中古石油合作正式拉开帷幕。2005年8月4日,中石油长城钻探公司在古巴第一口井开钻。仅几年时间,古巴项目部凭借先进技术,在古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技术奇迹。他们承担了古巴国家石油公司钻机市场60%的工作量,技术服务涵盖了定向井、测录井、钻具维修等诸多领域。中石油长城钻探公司古巴项目,在扎根当地石油合作市场过程中,成功实现由单一钻井服务向全产业链服务的转型升级,成为古巴境内最大、产业链最全的石油工程承包商。
2008年,中石油与古巴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在石油领域扩大合作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石油与古巴国家石油公司将在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设备进出口等方面开展合作。
2011年5月,古巴项目部在两家国外知名石油公司钻探失败的GUANABO区块成功施工,顺利完井,实现这个区块多项第一,增强了古方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的信心。古方评价他们,已达到国际先进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商水平。与之前在此区块施工的其它公司相比,钻井成本降低25%,钻井周期缩短15%至20%,泥浆服务队得到满分评价。
古巴油气开发长期依靠“海油陆采”,油田产量持续递减,急需通过新区块的开发和超大位移水平井,以及提升单井产量,缓解能源紧张的形势。2006年10月起,古巴项目部先后完成5口大位移水平井。由古巴项目部施工的SEB-20井,是其独立完成的水垂比最大、水平位移最大、水平段最长的大位移井,为在古巴实施水平位移超过5000米的大位移井打下坚实基础。与在古巴服务的其它外国公司相比,同样长度的水平段施工周期缩短了15%。
针对古巴大位移水平井施工中遇到的难题,项目部累计向古方推介中石油优势技术16项,达成备忘录4个,签订合同13项,不仅满足了古方实际作业中的需求,而且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中国与古巴油气合作的深入发展,2012年2月23日,中石油同古巴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古巴西恩富戈斯炼厂项目总承包合同》《古巴西恩富戈斯LNG项目总承包合同》《关于圣克鲁斯北部及赛博鲁克油田增产和提高采收率合作协议》。
2014年7月22日,在习近平主席和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总裁汪东进代表中石油与古巴国家石油公司总裁胡安·托雷斯·纳兰霍,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签署了《赛博鲁克油田原油增产分成合作框架协议》和《9000米钻机钻井服务项目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中石油将发挥其在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和物资装备等方面的优势,为古巴加快勘探开发近海油田,增强能源自给能力,提供大型钻井机具和综合配套服务。通过在赛博鲁克油田开展合作,使部分在产油田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原油产量和原油采收率。
这次为古方引入的9000米钻机,是中石油首台赴国外施工的9000米钻机,也是古巴和南美地区第一次引入大型钻机,用于施工大位移双分支水平井。
古巴项目施工的井都在海边,为不污染海滩,项目部坚持绿色环保施工,通过了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先后施工的70多口井从未出现一起井控事故或环境污染事件。
在拓展厄瓜多尔石油市场过程中,2003年8月,中石油与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亚马孙11区块经营权转让协议。2006年初,由中石油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合资成立的安第斯石油公司获得厄瓜多尔政府的正式批准,成为油田作业者。
2013年6月,中石油与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厄瓜多尔太平洋炼厂和上游石油区块开发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石油参股建设太平洋炼厂,同时积极参与厄瓜多尔境内的上游资源勘探开发。{5}
墨西哥湾是重要石油产区,随着中墨两国石油合作的开展,墨西哥对华石油出口从每月5万桶跃升为每日数万桶,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石油产业方面的投资已获可观的回报。
尽管中国与拉丁美洲远隔万里,但它挡不住中资企业投资拉丁美洲石油产业的热潮。近几年,中国中化集团(简称中化集团)在巴西已经收获多个重要油气资产。2010年5月,中化股份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达成协议,以30.7亿美元的对价从后者手中购买其位于巴西海上的Peregrino油田40%股权。
2011年4月,中化集团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表示将在油气上下游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合作范围涵盖巴西海上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生产项目,以及石油产品的销售合作。2012年1月,中化集团又从法国石油天然气公司Perenco的巴西子公司手中收购了5个海洋石油区块10%的权益。
中东和拉美是中化集团的两大海外战略要地,从目前来看,中化集团对拉美的投入最大,除巴西之外,哥伦比亚、秘鲁等国中化集团也都相继投入重金。
中化集团在海外收购中,往往倾向于寻找接近生产期或已经处于生产期的项目,这样风险相对较小。中化集团对海外投资项目回报率要求一般在10%左右。稳妥的并购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化集团控制了海外业务的风险。
三、依靠创新驱动拓展中拉石油合作
中方与拉美在石油合作过程中,根据“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原则,中拉双方力求创新合作模式,如中国与委内瑞拉之间建立中委基金等,使中方在拉美地区石油开发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合作渠道、合作范围等方面均实现了重要突破。
近年油价下浮,拉美国家石油出口收入减少,拉美产油国对发展对华合作寄予了很大期望,这也为中资企业利用技术、设备、资金、人才优势拓展中国与拉美石油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在新形势下拓展拉美石油市场,中方应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与拉美各资源国开展合作,运用中国的成熟技术为各资源国提供油田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中资企业应注意拉美国家油气政策的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创新合作方式的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实现中资企业在拉美地区的长期经营、稳定发展。
注释:
{1}中石油拉美公司产油创新高.北京商报,2013.12.4
{2}解读中国石油企业的拉美机遇.中国石油报,2013.12.20
{3}安薪竹.中国石油在拉美:做一个负责任的投资者.中国网,2014.12.17
{4}中石油拉美公司:委内瑞拉MPE3项目打通上产关键环节.中国石油报,2015.4.14
{5}中石油在拉美扩大油气合作.新京报,2013.6.14
{6}张卫中.低油价考验拉美产油国耐力 中拉能源合作潜力大.人民日报,2015.2.4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北京 100005)(责编:纪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