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
2016-07-10胡丹
胡丹
摘 要: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企业总数中占90%以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当前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障碍。文章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本身等方面分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难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008-02
一、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一)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
在经济学界中,对于民营企业的概念看法各异。其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从狭义上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在2011年,我国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给我国企业划分提供了详细依据。具体的划分标准要按照企业的员工人数、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的特性来制定。
因此,笔者认为,中小民营企业是指满足《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民营企业。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特点
1.管理体系不规范。国营体系管理经过改良的简化版与中国传统家长管理制的结合,就是我国民营企业管理的实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制度的创新改革每每与正规化管理发生矛盾冲突时,总是会不了了之。虽然我们期待着中小民营企业能够坚持改革,努力创新,从而在强有力的领导下有望成功突破这个怪圈。但迄今为止,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始终都在小打小闹,无法逾越管理混乱的局面,只能在原地转圈,无法突破自己继续前行。
2.缺乏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往往把只能把精力放在业务上,而对于人力管理管理投入不够,缺乏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至于对如何从市场招聘到合适的优秀人才、如何管理人才、如何留住人才,都缺乏相应的研究。因此,人员流动大,人才提升空间狭小,未能良好地调动员工的热情,同时也增加了人力成本。
3.中小民营企业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又是在就业压力和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双重作用下崛起的,顺应了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主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4.中小民营企业业务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众所周知,我国人口总数众多,而我国的国民经济又正在发展中,这就造成人口与就业岗位的不对称,劳动力过剩,从而导致我国的就业压力始终存在。因此,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就业率,缓解市场就业压力,政府鼓励中小企业的创办。同时,由于这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便决定了它们的生产、服务无法打破限制面向国外,哪怕部分外向型中小企业能够突出重围,但也会因为种种因素,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无法长久发展,最终使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生产和服务只能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都有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健全、资金来源不稳定、抵押担保物不足、发展前景不确定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很难得到金融机构有效的信贷支持。特别是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民营企业会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经营状况良好的民营企业则不愿意提供太多信息给银行, 唯恐泄露商业机密。很多民营企业信息管理混乱,财务信息缺乏规范性与真实性,发展方向和市场策略等方面的信息严重缺失,甚至自相矛盾,无法提供给银行值得信赖的信息资料,导致银行也是爱莫能助。加之民营企业融资需求“频、急、小”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成本,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难度,而银行又不愿与民营企业深度合作,因此造成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依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地撤并和收缩机构,在县域以下几乎没有网点,他们扶持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经营效益好、规模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中小民营企业大部分处在县域以下,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虽然积极介入,主动为中小民营企业破解资金困惑,竭尽全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因自身的资金实力不足和受监管指标的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虽然大力提倡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但是,由于政府在管理民营企业的过程中,监督职能并未充分发挥,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作为的行事态度,没有设身处地地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更缺乏有效机制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他们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三、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一)改善中小民营企业自身不足
1.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企业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机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由“家族式”管理模式向专业化方向转变,从人治管理转向科学制度管理,健全企业治理结构,适度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理性、制度化。
2.提高自身信誉水平。目前,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在社会政府和银行的眼中其信誉度相对较低,所以要想赢得政府的扶持和银行的帮助,就需要提高自身信誉水平。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质量保证的同时,也要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努力提高企业自身在银行的信用等级,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建立安全可靠的信贷融资。
3.加大合资力度。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联营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取得外源融资,或者兼并资金周转困难但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收益。另外,引进外商也可以缓解资金压力,让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成功使其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的同时,打破所有制歧视,在银行取得相对良好的贷款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水平。
(二)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1.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由于中小民营企业预期偿债能力弱,可用的信用资源非常有限,而解决信用资源匮乏的问题,一般只能借助第三方信用,这就导致个体信用的范围由于社会信用的共享而被扩大。所以为了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帮助其扩大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压力,许多地区都将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手段之一。
2.完善创业板、中小板运行机制。政府为了鼓励人们创业投资和加快科技的发展,鼓励“两高”、“六新”(即高科技、高成长性、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等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性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同时,也鼓励即将或已进入成熟期、盈利能力强、但规模较主板小的中小企业到中小板上市,这无疑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所以,政府应努力完善这些市场运行机制,加强监督,让其真正发挥效用。
3.引导并规范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资金,政府应当利用其职能正确的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让其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采取公平公正的态度,使其能够得到更多的贷款帮助和其他金融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明确放贷的基本准则,创立公正平等的融资制度,尽可能打破和消除所有制歧视,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
综合来看,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中小民营企业应逐步健全自身的信息披露机制,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充分把握市场环境,调整资产结构,注重信用建设,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同时,政府的服务职能需要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谭永有.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2011(18)
[2] 杨轶.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及其解决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
(作者单位:武汉晴川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4)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