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的早婚现象
2016-07-10王腾蝶
王腾蝶
[摘 要]近年来农村青年早婚现象普遍存在,结婚出现低龄化,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结婚年龄是时代、社会变迁的缩影,社会转型期农村青年早婚既有传统的延续,又有现代的渗入。针对农村近年来又一次出现的早婚高潮,以当下农村青年的早婚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村青年早婚的原因、农村青年早婚带来的后果及危害、以及解决农村早婚现象的对策这三部分展开论述,旨在避免农村早婚现象的进一步加剧。
[关键词]农村青年早婚危害;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1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早婚,是指在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没有进行结婚登记的情况下,按照当地风俗习惯举办婚礼,并且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针对早婚,学者对国内和国外都展开了研究。不少学者已经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研究了中国农村早婚现象,例如:魏立学在《婚礼初探》一文中梳理了我国结婚年龄的历史变化,认为我国历来有婚姻低龄化现象,历代统治者都倾向于压低结婚年龄;唐贵忠在《中国农村早婚原因透视》一文中较为全面的地列举了我国农村地区早婚现象发生的九大主要原因:一是受历史遗留下来婚俗的影响、将婚姻当作任务完成、婚姻中的攀比、农村精神文化的单调、高昂的婚嫁费刺激着早婚、自由恋爱的男女为抵抗父母反对仓促结婚、农村青年教育状况为早婚创造了条件、法治观念的淡薄、婚姻管理工作不严这九大原因的分析;聂建亮《早婚不早育:传统与现代博弈中的农村青年婚姻》中,分析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在农村婚姻中的表现,认为当代农村青年婚姻中,早婚早育逐渐瓦解,而新的形势逐渐形成;梁雪萍专门就新生代农民工的早婚早育现象的分析等。学者也对国外的早婚现象作出了研究,刘巧巧在《试论印度早婚制盛行的原因》中,从宗教、经济负担、种姓制度、大家庭观念以及封建制度这几个方面来说明印度早婚制盛行的原因,表现了早婚制对印度女性的伤害。黎海波在《印度通婚为何禁而不止》中提出,印度要禁止童婚光靠法律是不够的,必须提高妇女地位以及加快整个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婚姻习俗。
1 造成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原因
1.1 农村思想观念的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村民素质低下,观念左右着思想。传统落后的婚恋观根深蒂固,存在“早结婚早享福”的思想,结婚为了传宗接代;攀比之风严重,父母认为孩子结婚早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父母将子女婚姻当作任务来完成,认为孩子结婚早,可以完成老一辈人的心愿,并且觉得孩子结婚以后才会有了一份责任,帮助家里分担。此外还受中国婚姻挤压问题,男女比例失调的影响,导致婚姻市场供需矛盾,女性供不应求。因此当农村男性青年高中毕业甚至是初中小学毕业后就在父母的安排下被迫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
1.2 农村青年婚姻费用上涨
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结婚需要一笔巨大的开支,在农村流行这么一种说法:“结婚越早,花费越少”。农村原本经济水平就很低下,再加上农村青年因高额彩礼带来的沉重负担,这一系列现实原因使得农村青年被迫早婚。彩礼是农村婚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庭事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不论是彩礼的数额、类型、支付形式、性质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是变化。农村彩礼不断上涨,是因为在近些年中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农村的男女比例矛盾激增。正因为这一矛盾男性想要娶媳妇那必须就得用高额的彩礼才能赢得对方父母的同意,才有可能娶到新娘,否则终身大事就很难得到解决。甚至农村还流行“彩礼越高,新娘质量越高”这一说法。一项农村彩礼变化研究得出:1986年对中国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1980-1986年间,农村收入增长了1.1倍,而彩礼花费却长了10倍。我国一些学者在山东一些农村的调查发现,80年代早期,流行“百里挑一”的说法,即彩礼费用为101元,20年后,一般都要“万里挑一”,20年的时间,彩礼上涨了近百倍。而如今农村的彩礼已经从几万上涨到几十万。农村彩礼居高不下的态势给农村青年的压力很难让早婚现象得到解决。
1.3 农村青少年性成熟提前和性知识的缺乏
青少年处于性发展的快速时期,性成熟提前、性意识开放、以及心智不成熟与性需求之间的冲突等原因,导致青年男女之间过早发生性行为。再者由于对性安全知识的缺乏,女孩子因不懂得保护自己最终出现未婚先孕这一后果。农村思想保守,父母对待女儿未婚先孕这一现象,认为是道德败坏,所以被迫过早举办婚礼,免得流言蜚语传遍整个村落,影响女儿的婚姻生活。正因为农村隔代抚养,父母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性安全教育在他们眼中认为是十分避讳的话题,也在孩子面前开不了口;学校老师在性教育方面也未引起高度重视。以上这些原因让孩子在性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通过之前亲身经历的一个关于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的公益项目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女童对性教育方面的知识完全是空白的,例如基本的生理发育、男女身体构造差异、青春期的变化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等方面都是一无所知的,正是这些原因让农村女孩遭受性侵的案例也是不少,不敢维护自己的权益,父母又出于脸面以及对女儿未来生活的考虑,只能趁早解决孩子的婚事。
1.4 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高潮的出现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远远超过农村,城市的就业机会也多于农村。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潮。农村大部分青壮年进城务工,在外面接触的人群增多,当然接触的女性群体也自然增多。一遇到情投意合的伴侣,就很有可能出现“闪婚”。由于农村男性青年受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受经济能力和城市户口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农村男性青年很难在大城市立足;再加上农村男性青年缺乏足够的安全感,遇到一个合适的姑娘就可能出现带回老家通过办理酒席确立婚姻关系的现象。而相比之下,女性立足大城市相比男性较为容易,大部分女性会选择留在大城市,因此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婚姻资源的紧缺,以往“就近寻求配偶”的原则难以实施,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农村男性青年早婚现象的发生。
1.5 农村婚姻监管的缺失与文化观念的落后
广大偏远农村地区都是合法婚姻监管的盲区。农村结婚登记工作不到位,监管不严,存在许多漏网之鱼。导致许多青年男女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根本不是合法夫妻,最终通过虚报年龄或是所谓的“走后门”等成功办理了结婚证。农村青年由于教育水平受限,使得法律意识淡薄以及缺乏法律知识,尽管我国《婚姻法》已经明确规定了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但是仍然收效甚微。费孝通在乡土社会中说到,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广大农村地区青年通过“结婚请客”来确定婚姻关系,使得自己的婚姻合法化,这种传统习俗正是礼治社会的体现。父母及当事人仍然认为,只要在村里办了酒席,邻居亲朋好友知道我们结婚,那就能证明我们是夫妻,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后再去民政局办理结婚证。
2 农村早婚现象带来的后果及危害
近年来报道因早婚而带来诸多问题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云南西南边陲地区“早婚村”一对16岁“少年夫妻”的婚姻生活写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村地区早婚所带来的危害:家庭暴力、堕胎、留守儿童、离婚低龄化、家庭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农村早婚现象所带来的危害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从个人层面
由于双方思想不够成熟,各方面还处在发育阶段,早婚早育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女性的意外怀孕及人工流产会对其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两人的婚姻根基不牢,无论是他们的审美观、恋爱观还是婚姻观都有待提高。当结婚后,如果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所青睐的对象,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落差感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最后因早婚而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由于两人未达到结婚的法定年龄,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如果二人婚后生活不和谐,一方权益受到损害时,是无法去维护婚姻中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婆媳之间的矛盾、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生育自主权受到威胁或是如果男方因意外失去生命时,对孩子抚养权的丧失等等。当这些情况发生时,女性就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而且早婚还限制了青少年自身的发展,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不利于自身潜能的发挥。结婚过早,由于“少年夫妻”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较为拮据,婚后的家庭生活更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倘若这一经济问题不处理好,早婚夫妻很容易选择终止夫妻关系。
2.2 从家庭层面
早婚不仅会对由夫妻、孩子构成的小家庭造成影响,并且还会对两个大家庭带来较大的影响。青年夫妻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条件差,很大程度上会为经济问题争吵不休,会严重影响到夫妻之间的感情。如果处理不好夫妻之间的矛盾,会造成精神上的负担。很多研究表明,倘若“少年夫妻”婚姻经营不当,在婚姻出现问题时又有了孩子,可能会对孩子的社会化、情感和认知发展、性别角色模型的塑造等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孩子可能从小就会被别人贴上单亲家庭的标签,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不处理好情绪,有可能会走极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经验说明,父母离婚的孩子更有可能早婚,自己也会离婚。由于年轻夫妻收入有限,再加上生的小孩,很可能成为“啃老族”。这样父母不得不抚养两代人,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家庭社会工作认为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如果“少年夫妻”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最后离婚,会给两个家庭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父母认为孩子离婚不光彩,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会影响到两个家庭之间的和谐。
2.3 从社会层面
因农村婚姻低龄化所带来的家庭问题、孩子问题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社会的负担,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婚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社会的“安全阀”,如果夫妻婚姻不稳定,就很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首先,夫妻为了减轻父母经济压力进城务工,甚至是早婚夫妻婚姻关系破裂后,将生的孩子留给父母监管,使得我国留守儿童的增多。其次,早婚会提高人口的增长速度,如果今后每对夫妇平均生育小孩在2个以上,则生育小孩越多,早婚早育会带来更猛的人口增长。例如:生育3个孩子,到2080年早婚早育要比晚婚晚育多增加11913人,生育2.3孩,只增加2906万人。由此类推,若生育4个小孩,则早婚早育所增加的人口数将更多。再则,早婚还会使得代际时间间隔缩短,代际关系不平衡。费孝通曾把中国这种父母抚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代际关系模式称为“反馈模式”,当这种运行模式良好的时候,代际之间的关系是平衡的。但是早婚夫妻由于经济水平有限,没有经济能力去赡养父母,导致代际关系不平衡。代际关系平衡是家庭养老的基础,因此代际关系不平衡会导致农村养老危机。最后,由于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结婚后都希望生儿子,如果发现生的是女儿就会存在弃婴现象,一方面这是对儿童生命权的不尊重;另一方面就是在原本男女比例失调的今天,还如此的重男轻女会进一步加剧男女比例失调。
2.4 从法律层面
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远远超过国家法律的规定。国家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男女的结婚年龄,然而广大的农村青年却与我国的国策背道而驰,针对那些虚报年龄,办理假结婚证的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必须严加惩治,否则极不利于国家法律的监管和婚姻法的实施与研究。早婚也不利于国家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假如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威胁时向相关部门求助,但由于婚姻得不到法律保护,很难去追究相关责任,难以给当事人维权。
3 解决农村早婚现象的对策
3.1 个人层面
作为个人应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延长受教育的时间,避免辍学现象的发生。农村青年不应该安于现状,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应该受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落后思想的影响,“早结婚早享福”、结婚就是为了传宗接代等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要敢于反对父母的婚姻观,形成新时代年轻人应有的、正确的审美观、恋爱观以及婚姻观。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农村青年男女应该对自己负责,在足够成熟、有经济能力的条件下结婚,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和性爱的诱惑而失去理智,不能因外界因素选择被迫结婚。女孩子更应该好好的保护自己,学会自重、自爱。在感情、经济、心智等各方面都趋于稳定,选择一个合适的伴侣结婚,这样自己的美满婚姻才能够得到保障。
3.2 家庭层面
父母应该摈弃传统落后的婚姻观。不要给后辈太大的压力,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婚姻是孩子一辈子的终身大事,要选择正确的伴侣。不应该把孩子婚姻大事当作任务来完成,婚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孩子的幸福,应该让孩子掌握其婚姻权。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操纵孩子的婚姻。因为孩子现在的婚姻观已经与上个世纪的婚姻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尊重孩子婚姻自主权,虽说可以适当的给孩子参考,但不宜过多干涉。父母不应太在乎别人对自己孩子婚姻的看法,也没必要过多的去与别人攀比彩礼。
3.3 社会和法律层面
农村当地婚姻登记所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严惩未达到国家法定结婚年龄结婚的状况,以及虚报年龄办理假结婚证的人。对那些心存侥幸心理的少年夫妻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对农村婚姻缔结低龄化这一现象专门立法进行管理,弥补以前法律上存在的漏洞,加强对未成年的保护。加强对婚姻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他们了解未达到国家法定结婚年龄而结婚所带来的危害。维护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农村青年的文化素质,减少农村青年辍学现象的产生。对“早婚”实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和社会管理,政府婚姻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认真执行婚姻法,做好指导婚姻习俗的改革,以及保护妇女权益的工作。提高婚姻登记管理人员的素质,严格依法做好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使早婚早育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
4 结语
农村婚姻低龄化不管是对农村青年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情况让人堪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婚姻逐渐走向自由,农村男女逐渐对婚姻享有自主权;女性地位的变化;农村法律意识的提高与婚姻监管力度的加强等因素,我们坚信,早婚现象也必然越来越少,并逐渐消失。
[参考文献]
[1] 唐贵忠.中国农村早婚原因透视[J].社会,1990(11).
[2] 聂建亮.早婚不早育:传统与现代博弈中的农村青年婚姻[J].中国青年研究,2009(04).
[3] 刘巧巧.试论印度早婚制盛行的原因[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4] 黎海波. 印度童婚为何禁而不止[J].重庆与世界,2005(02).
[5] 王敏,任园园.现有经济条件下以法律视角看“农村低龄事实婚姻”[J].商,2013(12).
[6] 白莉.陇东农村彩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7]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 谢芬芳.打工潮下农村青年婚恋观的变革[J].传承,2008(14).
[9] 彭华民,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0] 朱云成,何丁海.“晚婚、晚育”与“早婚、早育”对今后人口增长影响的比较——据广东省未来100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J].人口与经济,1981(02).
[11] 贺雪峰.农村代际关系论:兼论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J].社会科学研究,2009(05).
[12] 孟卧杰,黎慈.农村婚姻登记工作中存在问题与有效改进[J].甘肃农业,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