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信阳城镇化问题研究

2016-07-10耿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挑战对策

耿城

[摘 要]城镇化是信阳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步骤,是信阳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造成不良的结果,阻碍城镇化的正常推进。因此,本文以此为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获得建设性成果。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信阳市作为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大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比例与第一产业相比存在巨大的差异,第二、三产业在总体经济发展比重中占有的比例小,信阳市的综合经济能力与全省经济范围差距大,工业化水平比较低,为了发展信阳市的城镇化建设,将信阳市的城镇化建设放在发展的第一位置,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信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呀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下面针对信阳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信阳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从1998年以来,信阳就加大力度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城镇化建设放在信阳发展的首要位置,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信阳市的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建设发展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一,城镇化率,从1998年发展城镇化以来,信阳市的城镇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原来的13.6%提高到2015年的36.3%,城镇化率居全省第13位;十三年来共增加了22.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截止2011年底,全市所辖78个镇、25个办事处,分别比1998年末增加了19和20个。全市城镇人口达到221.40万人,比1998年增加117.27万人,年均增加9万人。信阳市的农村社区也在逐步的改革发展,信阳市对农村的社区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将农村转换成新农村,推进全市的新型农村建设,减少农村人口的发展比重,从改革发展开始,明年有不同幅度的农村人口转换为城市市民。

第二,城市的规划建设,信阳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从1998年开始,就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信阳市同时将全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至7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积达817万平方米,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27047万元,均比1998年有了较大提高。新区建设快速推进。截止2011年底,羊山新区新建道路80公里,新增城区面积11平方公里,已形成“三纵三横”主干道路,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城市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有了明显的完善。

根据信阳市的城镇化率来看,信阳市的城镇化水平自2010年达到30%,进入了城镇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加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信阳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与我国总体的51%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信阳地区起步晚,发展较快,提升空间比较大。

2 信阳工业化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以“工业兴市”为战略,科学制定工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增长速度快、转移趋势明显的高成长性产业。发展了同和车轮,航天精工、江淮造船等产业建设,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三大产业支撑有力。还有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一些具备较好的发展水平的企业,推动了企业的实力发展。

截止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76.8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2.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95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3.2倍、24.2倍和5.0倍,年均增长11.7、28.2和14.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4.33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66.66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4.4倍和7.2倍,年均增长13.9和17.6个百分点;实现出口创汇额1.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87亿美元,比1998年分别翻了4番和5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53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3.4和2.5倍,年均增长12.0和10.2个百分点。

目前,信阳产业集聚区发展基础和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带动作用已初步显现。截止2015年底,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1.7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较2014年增加32.4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突破1000亿元,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业303家。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3.88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1.0%;实现利润总额34.55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7.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8.43亿元,占全市比重的44.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11.55万人,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4.4%。产业集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一个地方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产业集聚更有利于工业化,更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这正是信阳市重视工业化发展的原因,也是信阳市工业化发展的动力。

3 信阳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挑战

信阳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信阳市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3.1 工业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阳工业化发展迅速,但是整体规模普遍较小,规模大的企业占相对较少数。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仅有信钢一家,收入过10亿元也仅有14家。

2015年,信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1元,居全省后两位,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29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53元,居全省后3位,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451元。不仅如此,城乡收入差距自2005年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于2011年扩大到最高点9118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高于城镇3.6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

2015年,河南省工业百强企业名单里,信阳仅华英禽业集团入围。很多加工企业仅仅是对农产品的初步加工,加工的程序简单,没有实现对农产品的实质性转变,一些电子行业则以制造为主,缺乏技术含量,没有自己的企业创新生产,很难形成自己的规模,市场竞争力小,不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更加剧了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

3.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

信阳市的企业发展规模不大,普遍自主创新能力也比较低,很多企业的生产多以产品的组装或者是制造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含量。企业的整体运作大多以劳动力的投入为主,粗放型的特征比较明显。

据科学数据统计,在信阳市的大中型企业中,仅仅只有25家企业能够开展技术活动,而信阳市的大中型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178家,有科技含量的企业仅占总体企业的14%,从事科学技术的人才不足,创新能力低,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4125人,其中从事R&D(研究试验与发展,下同)人员尚不足2000人,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仍较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其次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创新的资金投入比例占企业总体资金投入比例的程度也较小。

3.3 城镇化与工业化联动程度不高

信阳市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各个范围的城市相比较低,工业化水平也影响着城市化的水平。城市化一般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人口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具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来推进的,工业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但另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对工业化也有反作用。城市化如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则会推动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否则,就会延缓甚至阻碍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要想推动城镇化,就要发展工业化,否则,就是达不到发展的先进水平。

根据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处于一个急速的上升空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城镇化的水平要远远落后,而且工业化的水准还不太够,中国的城镇化比西方的城镇化落后,主要是因为工业化落后,城市的发展没有达到城镇化所要求达到的水平,中国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保证了低成本的工业化,但却减少了城市发展的乘数效应。信阳市的工业化水平低,与全国各地相比,与城镇化的联系不密切。早期信阳市的产业发展,地区之间的联系程度并不是很密切,经济活动的联系小,长期发展下去不能够形成发展规模。

4 加快信阳城镇化建设对策与建议

4.1 坚持绿色环保、打造生态化城市

信阳市一直是我国的生态文明城市,在我国的生态示范城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信阳市的森林植被面积非常广泛,达到了整个城市总面积的34.4%,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空气质量优良的城市。要想推动城镇化建设,就要与在原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推动工业化,坚持绿色环保,打造生态化城市。

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两者之间不是完全冲突的,也有一个协调的过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城市的生态保护,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节制的使用这些资源,并运用科学手段去寻找可替代的能源,是很重要的。

4.2 保持红色文化传统

在建设城镇化,积极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同时,更要保持整个城市所具有的特色。信阳市作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被誉为被誉为“红色摇篮、将军故乡”。这是信阳市所具有的独特的发展文化,不能够因为新城镇的规划就要把它遗弃,应该将他作为一个重要的优势而保护起来,保护信阳市的红色文化,就是保护信阳市的长远发展,对整个信阳市的未来都是十分有益的。

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传承文化的发展,保持整个城市所特有的文化气息,这些具有历史特色的建筑和时代文化,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淹没,而应该去传承下去,保护好这些文化的发展,使信阳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小康城市。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传承,在发展中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源泉。创建美丽乡村试点,打造具有特色的信阳乡村发展。

4.3 以人为本,发展宜居城市

建设信阳市的城镇化,努力将信阳打造成一个健康向上的现代化城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信阳市的居民幸福感指数。

“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解决好怎么让市民过得更幸福,怎么让农民转为市民后能和城市居民享受到一样的幸福生活。“这里关键要解决人的问题。”加大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提高对城市流动民工的社会公共服务,让农民在外也有安全和医疗的保障,提高整体居民的幸福指数。以人为本,就是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加大对学校、医疗等公共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

4.4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政府对企业的引导,对企业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依赖于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与市场经济调控共同构成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大政府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大力支持中小型企业,鼓励其发展自身的经济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加快资金的流通速度,增加企业的产业链,努力提升信阳市的整体工业化水平,将整个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扩大信阳市的城市职能。

利用信阳市一个传统农业大市的优势,发展绿色蔬菜产品的种植,加工安全、绿色、健康的绿色食品,增加产品加工的环节,为农产品增值。做大做好粮食加工、畜禽产品加工、茶叶加工这三大产业,立足于信阳市的发展情况,为信阳市的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作为信阳市发展的重点。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未来,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更好的发展信阳的工业化产业,就要发展信阳的电子信息产业,将信阳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除此之外,还要大力提升信阳市企业的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适合信阳市的特色产业,拥有特色工业化产业,才能够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推进甲醇产品纵深发展;推进信钢综合节能改造及新产品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纺织企业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发展具有产业链优势的内衣、运动休闲服装和羽绒制品特色产业发展。立足于信阳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在优化调整中加快发展,在发展壮大中增创优势。

4.5 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

产业集聚区不但是工业空间集中的平台,也是促进人口集中、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平台。因此,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支撑作用,以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带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产业聚集有两种,自发或者人为,即经济型或者指向型(工序上的上下游联系和共有基础设施),因此,他有利于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形成产业链,节约成本,共同利用信息和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转移,形成扩散效应。

对产业集聚的认识最早起源于100多年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产业区的概念,以此为先导,产业集聚的概念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充实。目前国内外有关集聚理论的文献在解释“产业集聚”时,出现了“产业集聚”、“企业集聚”、“马歇尔产业区”、“新产业区”、“企业网络”、“产业综合体”等多种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层次,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大致从以下几个角度去理解产业集聚的含义:

第一,产业集聚是由大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而形成。

第二,一些共同的因素支撑集群的集聚,如相互之间的“供销关系,或共同的技术、共同的顾客或分销渠道、共同的劳动力市场、共同的采购渠道,或共同的最终市场。

第三,集团内的企业之间形成大量的专业化分工,通过某种关系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对信阳市的城市发展做一个规划布局,引导产业的发展。针对信阳市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形成一个有效的企业发展定位,积极发展影响力大、企业发展规模大的企业集聚效应,推动工业的集聚发展。

4.6 改革就业制度,深化社会保障

社会就业人员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就(下转P)

(上接P)业制度的保障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打破城乡之间的隔阂,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就是要完善城乡之间的就业制度,对城市就业者和农村就业者一律平等对待。解除限制性的就业政策,将经济足够成熟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实施福利设施有保障的就业制度,健全职业培训机构,努力将就业制度完善发展。

同时深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城镇中的医疗合作、就业保障、养老等各种社会福利做到更好,政府加大对社会福利保障的监督力度,使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能够参与和享受到福利保障中来。

应尽快改变招商引资只知道吸引制造业的狭隘思维定势,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吸纳更多人口就业。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对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切实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对因城区扩展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要及时办理城镇落户手续,取得城镇居民待遇。对在市内民营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及其他应聘人员,亦应放宽限制,准予落户。要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解决进程人员失业、生病、养老等后顾之忧。

农民的生存问题在城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准和待遇,才能够缩小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差异,才有可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建立以乡镇发展为中心的卫星城市,向外辐射发展经济,政府积极扶持,加大资金上面的支持力度,让农民充分参与到城镇化的建设中来,努力将城镇化做到最好,发挥自己的主人翁精神,加强对商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补助,政府要公开透明的处理政府事务,使每笔资金都有一个清晰的记录,这样才能实现经济越快越好的发展。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形成城镇产业聚集,是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城镇化的进程。因此,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务必紧紧抓住“人口转移"和“产业聚集”这两个关键环节,把推进“双转移”作为重要抓手。一方面要主动推进和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把城区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或向外地转移。产业的转移还要注重集聚和配套。一个地方的产业集聚度高,就有利于形成发展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人才的积聚,有利于产品的配套和形成上下游企业的完整产业链条。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 何干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化道路的探索一一江苏部分地区城镇化的调查与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3).

[5] 向春玲.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几个特点〔N].学习时报,2010.

[6] 潘允康.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理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7] 郭先登.关于城市化“以人为本”主题的研究[J].东岳论丛,2005(2).

[8] 钱振明.走向空间正义:让城市化的增益惠及所有人[J].江海学刊,2007(2).

[9] 姜建成.价值诉求、目标与善治: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中人文关怀问题探析[J].哲学研究,2004(11).

[10] 许才山.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城镇化进程一一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M].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城镇化建设挑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肇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区体育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