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经济发展的综合研判及对策建议

2016-07-10陈杏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绿色经济

陈杏梅

[摘 要]美丽中国,其核心内容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质是可持续发展,而体现形式则是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是打造美丽中国,构建生态乡村的内在要求。为此,从绿色经济的指标体系入手,对广西贵港市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绿色经济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关键词]绿色经济;综合指数;跨越式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影响下兴起的新型经济,其涵盖物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或知识等因素外,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也是重要构成要素。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强调自然资源循环使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人们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此,综合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考量广西贵港市绿色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为目标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1 贵港市绿色经济评价指标变化态势

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贵港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2011至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是:634.41亿元,679.18亿元,742.01亿元,80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21.8:44.5:33.7调整为2014年的20:40.4:39.6。总体而言,贵港市经济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发展的同时,给资源、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压力。运用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贵港市2011-2014年贵港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三大内容,21项具体指标。据统计,贵港市经济社会指标方面,经济、人口、社会这三项指标呈良好发展态势。恩格尔系数、登记失业率、每万人刑事案件数逐年下降。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交通水平、网络普及率数据均大幅度提高。环境承载力方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国土面积、人均林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人均水资源及能源占有量变化不是很显著。环境容量方面,空气质量、饮用水、工业废水排放等方面的监测结果较好。但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比重相对较小。总而言之,贵港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兼顾环境效益的发展还未充分显现。

2 贵港市绿色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之间的适应、协调程度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学理上运用层次法、指数法、定基发展速度和加权平均法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实际数值无量纲化,再加权求和,得出表2。

由表2可以得出,以2011年为一个基准点,经过四年的发展,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发展度的综合指数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资源承载力平均值为1.3048,环境容量平均值1.1629,发展度1.3533。这些指标均说明贵港发展绿色经济有潜在优势。

2.1 总体发展呈绿色经济态势

贵港市绿色经济总发展态势在2011-2014年期间平均值为30%≤33.32<60%,属于绿色经济。意味贵港市在这四年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资源基本得以持续改善,但是由于贵港市属于农业大市,工业水平不高,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的转变,当前经济发展仍以高投入、高污染为代价,这种以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的发展使得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失以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局面。

2.2 资源承载力呈下降趋势

从表1资源承载度指标可以看出,贵港市人均国土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态势。这反映出城镇化过程需要建设用地,如果城镇越继续扩张,那么良田沃土被占的比率就会越高。因此,耕地资源紧缺一方面是对城镇化的硬约束;另一方面也是对耕地资源的硬伤害,最终带来较大生态风险。二是能源方面,虽然得以持续合理利用,电力能满足本市需求,而天然气、石油等仍需从外地调入。三是水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且能维持持续利用,但存在的问题是浪费严重。

2.3 环境容量得以持续改善

近几年,贵港市空气质量改善比较明显,良好天数均有340天以上。饮用水也比较良好,连续几年,饮用水达标率均有99%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持续改善,但污染仍相对严重。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城市污染处理问题不容视。2014年,贵港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江南、德智、荷城子站大气质量级别均为二级,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API指数分别为57,70,84,属于良好状态,三个子站首要的污染物均是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M)。

3 推进绿色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贵港市作为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为此,建设“美丽贵港”,关键在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

3.1 以循环经济为主导,建设生态产业体系

3.1.1 加快精致高效农业发展

一是发展生态特色农业。重点建设覃塘区的“双高”糖蔗、港北夏里村富硒水稻、桂平金龙村蔬菜、平南石硖龙眼等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发展扬翔、巨东、朗德鹅、金田黄沙鳖、罗非鱼等规模的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提高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发展林菌、林粮、林畜、林药等效益型林林下经济,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循环相生、协调发展。二是发展循环农业体系。重点发展以秸秆还田、综合利用,鼓励农膜回收,引进和推广可降解地膜、营养钵、生物柴油等生物产品的农业内部循环经济体系,切实降低面源污染。推广以沼气为纽带,农户养、种、加相结合的再生能源循环利用模式,庭院生态经济模式,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再循环利用模式。

3.1.2 加快高效环保工业发展

重点发展能满足建筑节能65%要求的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新型节能建材。重点在制糖、造纸、木薯、水泥、锰产业等工业领域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支持一批企业和项目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的建设经验,推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在现有的其他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实现造纸、制糖、木薯、水泥、锰产业等产业生态化。

3.1.3 加快生态服务业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推行“一圈两带八区”旅游模式。以历史文化、宗教名胜、自然景观为特色,以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鼓励采摘、观赏、家禽鱼类养殖、果品深加工等特色旅游观光农业项目以及城郊水域休闲度假产业,开发休闲旅游核心产品、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二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重点对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实行全面绿色管理,以培育物流企业的“绿色”意识,进而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

3.2 加强政治保障,健全绿色发展机制

3.2.1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首先,扩大生态补偿范围。完善森林、水等各种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重点推进煤炭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适时开征环境税,进一步探索饮用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其次,加大生态补偿投入。将生态补偿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完善对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财政专项补助政策,并尽量提高生态补偿、补助额度,尤其是提高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再次,推进多元补偿方式。积极推进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模式,探索流域上游与下游采取资金补助、对口协作等方式实施横向生态补偿。

3.2.2 制定产业优惠政策

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议相关扶持政策向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节地节水项目等方面倾斜,针对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优先将绿色节能产品、国家“环境标志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此其一。其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优先发展循环产业,对国家生态制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项目等在用地、审批和投资环境方面给以政策倾斜。同时,建立准入标准机制,对企业实行耗能、耗水、资源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率、“三废”排放等强制性标准,并对采用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以减免税收、财政补贴以及信贷优惠政策。

3.2.3 健全干部综合考评机制

首先,将绿色经济的发展目标与绩效考核挂钩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分类考核评价。对列为生态保护区的县市,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其次,健全绿色产业建设的考核指标体系,重点把防止污染和破坏生态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再次,地方人大要加强监督,探索实施绿色产业综合指标考核一票否决制。

3.3 建立环境安全体系,应对绿色壁垒

3.3.1 建立生态安全补偿机制

首先,考虑建立生态环保补偿标签制度。对本地特色的有机、绿色、富硒等农产品、食品、商品实行生态标签追溯机制,实行品牌化,以提高产品的价格,那么高出的价格就是消费者做的生态补偿。积极探索定量化的生态补偿方法,比如可采取受益企业进行补偿的模式。借鉴法国的做法,矿泉水生产商为了保证水质与周边农户签署协议,减少畜牧业的养殖数量,由企业付钱给农户。

3.3.2 建立生态安全监测机制

一是组织环保局、国土局等有关单位,以绿色产业建设的环境要求为标准,对原有的大气、水体、声环境点位进行筛选、分类,并适当补充监测点位,形成系统监测网,长期跟踪监测生态质量变化。二是采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等方式,对生态环保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职能部门及时发布生态环境信息、生态环境预警,以便相关部门进行环境调控。

3.3.3 建设生态乡村,打造美丽贵港

3.3.3.1 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项目、污水管网和排污口截污工程,重点建设150个规模养殖场污染减排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取水口上下游等水源保护区严格规定禁养区和限养区的范围,确保人饮用水的安全与卫生。此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争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管控”措施落实到位,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自治区规定的指标内,撤销已批准但达不到国家环保标准的项目。

3.3.3.2 创建生态乡镇

一是加强小城镇规划,尤其是对全市50户以上的自然村屯进行建设合理规划,对村庄进行改水、改厕、改灶、民房改建、改路、卫生整治、沼气池建设、绿化等综合整治工作;推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生活污水进入沼气池处理,在有资源优势的县市区,重点发展小水电、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切实改善水、空气、声环境质量。二是推动“清洁乡村”活动常态化。一方面,通过村规民约和环保宣传设施,倡导生态文明;另一方面,以清除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为重点,强化制度和责任落实,突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狠抓“清洁水源”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巩固“清洁田园”活动成果。

4 结语

发展绿色经济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动、消费各个环节,以及地区、产业、企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要想让群众接受,必须拿出样子,做出示范。为此,突出地方特色,以实现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生态环境良性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产品生态安全化为重点,积极做好三产提升文章,培育贵港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进而推动全市绿色经济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兵生.绿色经济学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 邹进泰,熊维明等.绿色经济[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3] 陈文科.绿色经济战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4] 周珂,徐岭.我国绿色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契机[J].人民论坛,2011(8).

[5] 俞海,周国梅.绿色经济: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道路[J].环境经济,2010(1).

猜你喜欢

绿色经济
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经济发展探讨
我国绿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思考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资源流成本会计发展综述及展望
绿色发展的哲学意蕴
国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