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无中生有”特色经济现象的启示
2016-07-10白小平
白小平
[摘 要]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发展特色经济为例,提出了县域特色经济要以特色产业为主体,民营经济为主力,项目经济为支撑,园区经济为载体,市场为主导,速度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县域经济;地方特色;特色产业集聚区.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镇平县地处豫西南,全县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境内山区和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自然禀赋缺陷较多,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属人多地少欠发达的内陆县。但是,镇平人以敢为天下先、敢做前无古人事的胆略和气魄,创下了“巧妇能为无米之炊”的奇迹。使镇平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被经济学界形象地称之为“无中生有”的经济现象。
1 镇平县“无中生有”特色经济的涵义
镇平本不产玉石,却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原不产丝,却成为驰名中外的“中国地毯之乡”;镇平养鸡的规模不大,却成为国内颇有影响的活鸡调运中心;镇平人原没有养金鱼的传统,却成为养殖规模最大的“中国金鱼之乡”。镇平县大力构筑特色产业集聚区,为特色经济搭起了平台,提供了载体,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镇平特色经济的运行主要靠市场主导,通过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导向、供求、竞争、调节等机制,实现社会资源在镇平的积聚和优化配置,也使镇平的特色产品通过市场源源销往国内外。
2 镇平县“无中生有”特色经济的特征
2.1 外向性
外向性指镇平特色产业的外向型定位。这些产业的原材料基本从外地购进,产成品大多销往外地。也就是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两头在外”的经济现象。镇平本不产玉,从事玉雕加工的原料主要来自缅甸、巴西、加拿大、俄罗斯、阿富汗等十二个国家和辽宁、新疆等国内原料产地。产品95%以上销往县外,其中部分产品还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韩国、新加坡、西欧等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镇平原不产丝,生产地毯所需的生丝90%是从四川及江浙地区购进的,产品全部进入世界市场,远销美国、日本、欧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汽车附件产业原料主要从浙江、福建购进,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据统计,全县特色产业的购销队伍达十万之众,有人统计,广交会期间南阳至广州的飞机上乘客50%以上是镇平玉雕产品的销售人员。镇平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大力开辟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形成了特色产业发展中大进大出的外向型基本格局。
2.2 继承性
镇平特色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大多是在继承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例如,镇平玉雕加工业历史悠久,出土文物考证,玉雕生产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宋、元两代玉雕生产便开始渐具规模,明清以来已成为本县的一大产业,当时就有出口业务。镇平人民在继承历史生产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发展,充分利用玉雕生产雄厚技术和历史积淀,使玉雕加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崛起,渐成镇平特色产业中的参天大树。地毯业是在传统的丝织品加工业基础上壮大起来的。汽车附件业是在曲屯镇柴庄村人历史上从事竹木柳编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3 同步性
镇平发展特色经济坚持特色产业、市场、新型城镇建设同步进行。以产业立镇,以市场兴镇,出现了产业兴盛、市场繁荣、城镇品味快速提升的可喜局面。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下,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明星城镇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镇平经济的发展环境。如石佛寺镇近年来在强力扶持玉雕产业发展的同时,快速推进城镇现代化建设,建成了集商贸、商住、购物、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石佛寺玉雕湾、中华玉文化中心、国际玉城、天下玉源,使玉雕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市场建设、城镇品味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4 统一性
镇平发展特色经济,部分产业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和产品。支柱产业往往是近年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现代需求而发展起来的经济效益较高的产业,它是农民增收、财政增强的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这种产业,如镇平县霖锋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2012年以来多期投资兴建的集科研、种植、观光、休闲、娱乐、莲文化创意及莲藕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万亩莲藕示范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扶持让其茁壮成长,迅速崛起。纵观镇平县“无中生有”特色经济发展的实践,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3 镇平县发展“无中生有”特色经济的启示
启示之一:发展特色经济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各项工作取得胜利的法宝。镇平县“无中生有”特色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思想解放天地宽,观念一变办法多,一旦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没有资源可以“生”出资源,没有项目可以找到项目,没有资金可以争取资金,没有技术可以引进技术,没有人才可以招揽人才。发展特色经济的实践无止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无穷期。
启示之二: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每个地方由于自然禀赋不同,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也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善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学会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套本领,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迅速改变一个地方经济落后的被动局面。镇平县特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天生不足,主要是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但镇平县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借梯上楼,借风扬帆,借船下海,为特色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没有资源,走南闯北找资源,没有市场,四面出击开拓市场。镇平不产玉,玉雕加工遇到了困难,十万大军出镇平,从国内外市场上寻找购进玉器加工原料,使镇平的玉雕业独领全国风骚。镇平不产丝,地毯加工成了“无米之炊”,镇平人便下四川、走江浙,借米下锅,使镇平地毯业规模迅速扩长,总量快速膨胀,精品迭出不穷,“华新”牌地毯蜚声国内外,镇平人正是巧妙地把自身优势和外地优势结合起来,创造了镇平独有的“无中生有”经济现象。
启示之三: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保护、培养、引导正在萌芽或成长初期的新生事物。当改革开放之初,石佛寺玉雕能人仵文学率先在红署窖里支起第一台玉雕车偷偷摸摸地进行玉雕加工之时;在“地毯大王”王进生率领地毯人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强力发展地毯业的艰难岁月;当向寨村农民李广志不经意间在门前坑塘放养第一批金鱼并初有收获之际,县乡两级领导以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市场意识看到了它们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在政策、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都给予满腔热情的大力支持,创造出适宜特色经济生长的气候条件,使特色产业迅速壮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启示之四:发展特色经济,在产业和产品的定位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现代市场营销学理论告诉我们,市场是生产的起点而不是生产的终点,市场的需求是产业和产品定位的基础,有市场需求的产业和产品具有旺盛生命力,没有市场需求的产业和产品终将被市场淘汰,市场就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之中调节着产品的供与求,兴与衰。发展特色经济,在产业和产品的定位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因“市”利导。贾宋花卉苗木特色产业的兴起就是紧紧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绿色通道工程和建设园林城市,市场大量需求花卉苗木这一机遇而兴起的朝阳产业。实践证明:适应市场需求催生的产业才能有强大生命力,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才能长盛不衰。
启示之五: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创新求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吸收旧事物中合理有益的成分,作为自己发展的基本条件,特色产业是新生事物,它必须在吸取原有生产力的积极成果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追根镇平的每一个特色产业,都是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的,玉雕业、地毯业、汽车附件业、观赏鱼养殖、花卉苗木种植的兴起与发展莫不如此。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1200道超薄型丝毯是镇平姑娘继承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而织出的精品,被视为国宝的“鹿鹤同春”是镇平玉雕大师仵海洲大胆创新的结晶。实践证明,没有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创新便没有根基,没有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 总结
总之,镇平县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积极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例如,镇平县杨营镇打造出万亩莲藕示范园,在207国道镇平县杨营段营造出“万亩荷田莲花飘香” 美不胜收的靓丽风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样可观。有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的有机统一,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镇平县“玉雕专业村”探秘[J];科学之(上旬),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