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条件的分析和研究
2016-07-10贺雪梅周显信
贺雪梅 周显信
[摘 要]我国地域幅员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气象对于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也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如果气象波动过大就容易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了气象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以及如何有效合理地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实施措施进行分析研究,这对于今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气象条件;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农业生产的气象条件,即是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气象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水分、温度变化、风)等,这是气候因素是作物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达到满足就可以促使作物很好的生长,开花结实,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对于气象灾害而言,主要包括(高温、暴雨、干旱、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所引发的自然灾害。随着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频繁发生的一些气象灾害天气,而其这些灾害天气还呈现出多样性变化,波及范围也在进一步的扩大,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干旱、雨涝等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更为突出,常常会导致大面积受灾,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成为这些气象灾害中最为重要的自然灾害。文章就以上这些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2 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2.1 分析风带来的影响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一直,由于风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促进空气的流动,对作物的内外各层温度能够进行很好的调节,同时也可调节湿度,使之达到很好的平衡,保持作物生长的良好条件,避免了温湿度的忽高忽低,对作物的生长就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由于风的运动,可以帮助农作物进行花粉与种子的传播、授粉与繁殖。
2.2 分析光照、温度给作物影响
对于光而言,它是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能量,通过作物叶片上的叶绿体对光进行吸收以后,就可以转化为叶绿素,成为作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能量物质,对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世间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光的作用,光在作物的生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光照充足就会促进作物进行很好的光合作用,如果阳光寡照就会降低作物生长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作物生长,但同时也有很大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作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反之就会给作物的生长造成破坏。通常情况下,在强光的作用下,就会影响作物的株高,使之缩短,也会降低叶间隙,使叶色变得更加浓绿,籽粒更加饱满、根系发达;但是在弱光的条件下,作物的株高就会延长,叶间隙也会变长,影响作物的根系发育,导致作物的抗性减低。作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光照度、温湿度,才能适应其生长需要,保持很好的生长状态,光照过强过弱都会给作物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而言,光照和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最关键的气象因素。
2.3 对影响作物生长的水分分析
水分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不论动物与植物离开水分就不能生存,水分是作物生长过程所必需的,通常情况下农作物的体内的含水量能够达到70%-90%,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水分的作用,完成作物生长的呼吸功能与光合作用,进而进行养分的输送与吸收,倘若缺少水分就会影响作物完成生长所需的代谢过程,阻碍作物的生长,但是水分也不是越多就越好,过多以后,植株就会变得徒长,影响作物根部的呼吸,导致无法进行养分的传输,最终导致作物死亡。
对于气象条件的光照、温度、水分、风而言,其都是在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气象条件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别的气象条件,使其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例如光照不充足就会,影响温度以及空气流动,导致温度下降,风的变化,影响水分扩散等。
3 分析气象灾害给对农业带来的影响
3.1 冰雹在气象灾害中是自然天灾的一种,往往造成作物很大的损害,农作物的叶片以及根茎都难以抵御从天而降的冰雹袭击,而且作物的受损程度很大程度上受冰雹的变化而影响不同。
3.2 对于气象灾害中的干旱来说,通常包括春旱与夏旱,由于春季是小麦返青的时节,成长的关键期,而且这个时节也是进行其他大青作物的育苗的重要时节。然而由于春天这个阶段温暖多风且少雨,常常会出现春旱导致农作物生长延迟,影响大青作物的播种与育苗等。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就会影响水分蒸发,导致水分蒸发过快,而此时又是小麦的旺盛生长期,常常会诱发夏旱的发生。
3.3 水灾,水灾的发生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更是巨大的,比如对水稻而言,遇到连续降雨的天气,光照不充分,就会导致田地会积蓄过多的水分,能以快速的蒸发掉,这时就会导致水稻的生长中期生长减缓,由于缺乏充足的光照条件就会导致茎叶旺盛,稻根枯黄情况的发生,影响到了水稻的产量。倘若遭遇大暴雨,水稻的叶片就会受到冲击,更甚者打破水稻的茎叶,影响水稻生长。
3.4 霜冻给农作物带来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霜冻发生以后,就会导致农作物体内的水分被冻结,严重影响处于发育期的农作物的生长。
4 针对以上分析的气象灾害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提出以下针对措施:
4.1 相应的对农作物的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加强田间管理
由于气象灾害的出现是一种自然现象,很大程度上人为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可以积极利用一些针对措施,使其带来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4.2 制定有效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针对不断出现的气象灾害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其建立小子有效的气象灾害防御制度,有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加强应对灾害的防御设施建设,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4.3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增强防灾意识
对农村地区建立有效的防灾管理机制,加强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以及防灾知识进行有力宣传,使农民树立防灾意识,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将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5 结语
作为气象部门,为了有效的避免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当不断深入的研究,针对气象灾害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技术和防灾体制的研究,深入农村开展防灾减灾意识的宣传,给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帮助,努力应对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适应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吴荣军,郑有飞,关福来,杨彬云,徐芳.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07).
[2] 唐蓉.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灾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29).
[3] 朱兰娟,宋健.关于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工作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3(08).
[4] 孙杭生,徐.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