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2016-07-10张磊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转型

张磊

[摘 要]当前土地利用转型的相关研究已经在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开始大量涌现。当前国际上对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得到了强化,林地转型研究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未来土地利用转型、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上,应着重强调创新土地资源政策性法规及相关制度,最终促进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从不同角度针对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土地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通过乡村转型发展可以暴露出很多社会经济问题,这些社会经济问题都可以在土地利用方面得到体现。对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以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解决土地资源管理问题提供一种新途径。相关研究指出,国家决策部门应该按照土地利用形态的拜年话对土地资源管理进行适当调整,在考虑目标区域所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的相关问题,不断增强土地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 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内涵

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最早是英国Grainger提出来的,后来该研究方向逐渐传入中国,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特点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方面研究工作中涉及到了土地利用转型的理论及假说等,土地利用转型实际上就是指土地利用在时序上发生的形态变化[1],通常情况下它和经济发展转型是相对应的。在土地利用转型领域中,土地利用形态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后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土地利用形态的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最初土地利用形态实际上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由土地利用类型组成的结构,该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对应的,国家或者区域土地利用形态主要有空间、分空间两种表现形式,其中空间表现形式是指由草地、耕地及林地等组成的地图,而非空间表现形式具体是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爱该国家或者地区中占有的份额。后来随着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中,土地利用形态改变变化的出现,土地利用形态成为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在其高一级类型中占有的份额。在当前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下,该土地利用形态改变开始超出结构、数量的范畴,其内涵也更加深刻。

总之,土地利用转型是指在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下,在一定阶段中、某一区域中,由一种土地利用形态转变成另外一种土地利用形态的过程,土地利用转型实际上和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是相对应的。某时点上土地利用形态不仅是上一时间段土地利用转型的结果,同时它也是后一时段土地利用转型的开始。实际上土地利用转型并不是最终的土地利用形态格局,它是土地利用形态在空间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2 土地资源管理对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

2.1 土地资源管理经济手段的影响

所谓土地资源管理经济手段是指管理者结合客观经济规律对土地利用活动进行引导,从而使管理职能得到实现。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在当前引导着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国家也利用不同税种、税率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指导。比方说,为了使耕地面积更加稳定,国家相关部门利用征收耕地税的方式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进行控制,这样耕地就可以朝着非农建设用地方向转变。除此以外,还利用财政拨款等措施对土地利用展开宏观上的调控,通过金融机构利用银行信贷的方式为用地单位提供贷款,通过这种方式刺激用地单位为土地做出投资。总之,通过加大对土地的投入来提升土地利用集约度,最终促进土地利用隐性转型的实现。

2.2 土地资源工程的影响

土地资源管理涉及到对土地整治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及土地规划技术的应用,土地资源工程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了工学、理学及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土地整治是土地利用转型的一种重要手段,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都是土地资源工程技术的领域。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业土地利用规模缺乏经济性等问题,可以利用土地整治的手段进行解决,以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更多的会集中于土地整治工作中。中国土地整治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不仅要增加有效耕地的面积,同时土地利用效率也要得到提高,从而更好的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土地整治实际上是利用对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优化来实现土地利用转型的目标。土地整治真正实施以后,可以对农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将零散地块归并到一起,促进土地利用及产出效率的提升。

2.3 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制度的影响

政策制度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起到了强制性的作用,管理者应该从宏观角度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利用这些政策与制度来引导土地利用转型,促进土地利用总效益的提升。①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不能出让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也不能将其转让或者出租用在非农业建设中。在该规定的影响下,集体土地之间的转变或者集体与国有土地之间的转变都受到了限制,这些限制性法律的影响直接造成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因此,中央现在正努力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展开积极的土地改革,建立起城乡非农业建设用地统一的市场,在该举措的影响下,中国农村建设用地转型必然会得到大力推进。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际上是发生了土地产权变化,当前国家出台了指导文件,针对现在可以进场的农村产权交易品种给出了相关规定,随着流转市场的快速完善与发展,以土地权属转型为主的用地转型将会被大规模推进。③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该制度体现了土地利用强度发生了变化,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化的制度与政策,但是收效甚微,农村建设用地效率低的情况依然非常突出,这种情况下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大力推进,对用地总量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提升工业用地效率非常重要,可以为土地民生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3 土地利用转型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影响

为了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相适应,国家、地区应结合现阶段土地利用的具体青苔,对土地资源管理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当前美国土地利用形态直接表明,其林地、。草地比例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几乎持平,但是在以前的不同发展阶段却存在巨大变化。美国土地资源管理随着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建国200多年以来近乎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然后形成了新的保护食物生产资源的土地理论,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为背景展开了一系列变革。

经过长期以来盲目开垦及毁林造成了严重的风沙危害及水土流失问题,大量自然灾害对国家的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我国在2002年开始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在工程建设中,针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不断减少的态势,为了充分保证粮食安全,在2006年通过世界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有关18亿红线耕地保护的具体目标。

土地流转主要涉及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两方面内容,随着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当前农业物质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加快了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已经成为现在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大量实际经验表明,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是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正积极对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建设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获得了长远的进展,但是其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对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持续性造成了严重影响。这种情况下,为了合理引导我国农村承包耕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大力展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2014年我国相关部门颁发了相关意见和决定,并选择30多个区域作为试点。

4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形态,必然会面临特定的土地利用转型过程。相信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问题会集中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农地资源保护关系的协调上,为了更好的与新形势相适应,决策部门必须结合土地利用形态变化,对土地资源管理政策进行实时调整,同时进一步推进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金龙,陈英,葛劲松等.1977—2010年青海湖环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土地资源管理[J].中国沙漠,2013.

[2]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中国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特征[J].地理研究,2015.

[3] 罗贞礼,龙爱华,黄璜等.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J].冰川冻土,2004.

[4] 吴郁玲,曲福田,周勇.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分析及对策—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9.

猜你喜欢

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转型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试述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内核
浅谈村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