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学校何为
2016-07-10王秋月王敏勤
王秋月 王敏勤
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落实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可以让学生就近入学,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但教育起点的公平并不意味着教育结果的公平,在生源差异大的学校里,如果教师只关注优秀学生、忽视相对落后的学生,就会出现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具体到学校,究竟有多大可为空间?山东省章丘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的经验是“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个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力求人人出彩,个个成才。
课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要回答公平问题
取消择校后,学校的生源变化大,班级内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普遍。
但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学校首先要保证每个学生把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力争做到课堂教学“一个不能少”。
教学质量、效率与“保底”目标并不矛盾。基础是“保底”,但基础也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来获得。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实小引进了“和谐教学法”,力求基础知识堂堂清、人人清。所谓“和谐教学法”,是让教学堂堂有目标,目标具体、适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目标落实要靠“步步清”和“堂堂清”。课堂练习一步一清,保证基础知识每个学生都会,下课前还有一个“达标测试”,达标测试题分层设计:基础题和选做题。基础部分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选做题则是弹性的,“保底不封顶”。
合作学习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实行“捆绑制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大班额下的教学,光靠教师—人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而通过合作学习,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可以做到基础部分“人人清”。
那些课堂上实在“清”不了的学生,课后,小组成员再帮助他完成学习。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沐浴教育过程的公平,需要切合实际的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来达成。
一般的观念是,对于文化课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能保证国家课程达标就算完成了国民教育的任务。但实小校本课程的设计出发点是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他们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校本课程选修时“一个不能少”。
学校分学段开设了116门校本课程,涵盖国家课程六大领域,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选修好几门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设形式多样,通过社团活动、级部兴趣班、体育大课堂等形式开设。实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双向走班制度。
比如体育大课堂,以级部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统一体育活动时间,每个级部都开设网球、篮球、足球等10个兴趣班,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的形式,享受健康与快乐。
活动参与“一个不能少”
作为一个有3500名学生的较大规模学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节日的活动中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活动最能体现学生的童真、童趣,最能发挥学生的才华潜能,教育的公平意味着在活动参与方面学生“一个不能少”。
在实小,孩子们最兴奋的是每年的学校节日。他们广开思路:学生不能参加校级节日就参加年级的,不能参加年级的就参加班级的。每年一届的音乐节、美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欢乐节,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人人表现。
在活动中,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张扬,特长都得到了发展。2014年5月,实小3700余名师生共同打造了场面宏大的教学年会暨“五节”展演活动,5000余名家长入校参观,很多孩子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演出潸然落泪,节日的欢乐为孩子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特殊学生,学校也做到“一个不能少”。对体质特殊、家庭特殊、心理特殊的学生,他们都建立起专门的档案,针对性地做一对一辅导和帮助。
2015年7月20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抓好劳动教育的四个关键环节:落实相关课程,开展校内劳动,组织校外劳动,鼓励家务劳动。四个关键环节,实小一一做到。
学校占地200亩,绿化面积90.6亩,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在校内开发了“星河农场”“森林大课堂”“开心果园”,让学生有了劳动的地方,有了学习实践的场所。他们还通过开发校本课程,使农业知识、森林知识、果树知识走进课堂,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创新能力。
实现公平的关键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实现教育公平,学校硬件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实小采取“三级人才链”做法。首先在学校建立一级人才链,由6名学科带头人组成了学校“导师团”,为他们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制定了“导师团”的具体规章制度,引导他们外出学习、接受专家指导。导师团的每个成员都要带几个徒弟,作为学校的二级人才链,他们是学校的骨干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
“二级人才链”教师每人再带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三级人才链。通过“三级人才链”建设,把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思想、经验逐层传递到学校每个教师,通过分层设计,让每个教师在不同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一个不能少”。
为了引导每个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学校开设了“教改大课堂”,通过“三级建模”构建各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这期间,还邀请了全国知名特级教师送课到学校。学校在全市范围内开设“章丘实小名师讲堂”,聘请教研员坐镇点评,将学校讲堂打造为全国大舞台,引进更多的优质资源,吸收不同的教学模式,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三级建模、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学校教师实现了不同层次的發展。
实小校长张雪莲常说一句话,学校发展是“逆水行舟,慢行即退”,要常怀忧患、危机意识,认准方向就坚定走下去。正是基于教育公平的理想,学校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整体改革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