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2016-07-09吴兆举
吴兆举
摘要:现如今,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对内部控制都高度重视,很多企业或请专家教授或不惜重金来建设内部控制体系,而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蓬勃发展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严重滞后。目前我国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成了我国当下内部控制建设领域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阐述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来分析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必要性
如今越来越受企业管理者重视的内部控制毋庸置疑已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一步步深入,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作为具有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其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与社会公平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息息相关,而内部控制则是确保其资金能够高效合理利用的根本保证。所以在此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一、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其员工工资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拨款。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它是一个动态的风险管理的过程,渗透于一个主体的各种活动持续并反复的相互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征有:1.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行政事业单位要从设计和执行两个方面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是为防止舞弊腐败现象,还要保证经济活动合规合法、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等。3.由于工作人员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错误职业判断、单位在设计和实施内控过程中因某些原因降低控制等,都可能会引起内部控制失效。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需要加强单位文化、单位社会责任、核心价值观等软环境的建设,从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以2014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为依据,该规范具体包括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等内容,该规范的实施使内控建设的范围由原先的单一企业主体向行政事业单位领域拓展,对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的重视、政策的颁布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成了单位管理的首要问题之一,随着该规范的实施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其内部控制建设也在摸索中发展,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探究其加强的必要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一)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但仅仅是挂在墙上的纸质规定而已,并没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职能。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上,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岗位设置不合理、工作权限不明确、无规范的流程控制体系等现象,这不仅是对制度的无视,更严重的是导致了内部控制混乱、职权滥用的结果。内部控制制度仅是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装饰品,严重阻碍了内控职能的发挥。
(二)内控意识淡薄
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体系仍然缺少一定程度的了解,许多单位领导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较企业而言业务单一、资金来源稳定,费时费力地设计一套内部控制体系是作茧自缚,也有负责人简单将财务核算制度当成内部控制。当然更有许多工作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规章制度,忽略了执行制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从上到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内控意识淡薄的情况。
(三)基础工作不扎实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工作做得好,内部控制职能才能高效发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依然不够完善,导致许多财务工作的进行无章可循,只是按习惯进行,主观随意性就很大。此外,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缺乏规范性。所以,基础工作做得差,对上层体系的构建、单位的工作效率影响都很大。
(四)监督不到位
各个领域都需要监督机制,监督就像一把鞭子,起到警示的作用,对于向公众提供社会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然而目前其内控环节仍然存在监督不到位的状况,这对单位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可以通过执行检查审核工作达到对各部门的监督,但是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中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监督作用更是无从谈起。另外,有些单位存在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单位里领导集权,领导说什么是什么,审计部门实权少,监督力度也达不到。
(五)预算控制力度不够
预算控制是计划和行动的量化,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编制预算来将各项收入与支出标准明晰化,并对预算执行差异进行定期分析和控制,预算期结束后还应进行考核分析和奖惩措施。但实际上的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其预算编制比较粗糙,对预算项目没有逐笔进行核定,预算执行的力度也不够,经常发生随意增减预算项目的情况。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支出,像招待费、水电费、办公费等等,都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具有控制标准的单位,其实际执行过程中超出了预算,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通过利用下一年的指标,下一年增加预算额的方式来弥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控制方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三、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通过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出现问题的分析,不得不得出在目前新形势下对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多么的重要。下面是对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根本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组织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等多种职能,且每一项职能都与财政资金的使用相关,更与公众的生活关系密切。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能更有效的发挥其职能,利用好国家财政资金为百姓谋福利,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其自身的内部控制。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经济活动的合法化
行政事业单位之所以施行内部控制制度旨在保证其经济活动能够符合法律制度规定,加强其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化具有鞭策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把合法这一目标渗透到内部控制中,经济活动合法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公信力的保障。例如,内部控制应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得超越法定界限开展经营活动,不得对会计信息进行隐匿、虚假披露等等。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助于加强廉政建设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防范国家财政资金流失和防止腐败的重要举措。近几年陆续曝光出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挪用公款、私自滥用财政资金、政府招投标违法等事件,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巨大漏洞。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内部控制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内部控制可以说是廉政建设的一道“防火墙”,可以使单位的工作执行有章可循,促进工作人员廉洁从政,从而在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加强廉政建设。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助于保证资产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完整是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此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从事基建、执法以及公共服务的基础,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分离不相容岗位、规范流程控制体系等措施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保证资产安全的目的。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是反映发挥职能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载体,需要向公众及相关利益者披露,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造成资产的流失,也会阻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保护其完整性。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强化自我约束和管理意识,提高单位内部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为社会提供公务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内部控制要求单位对所需财政资金进行严格预算,行政事业单位则必须按照自身的情况将本单位的预算进行合理编制,做到将预算资金公平公正的批给各部门,这样才能实现财权与事权有效匹配,才能将财政资金投向正确的方向,才能保证单位提供公共服务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有效地发挥良好的监督作用,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四、 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是一个自我调整的动态的风险管理过程,加强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尤其是在当代重视内部控制的新形势下,这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因此,当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努力加强内部控制,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控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并严格执行,单位从上到下普及内控知识并加强内控意识,加强预算控制并实施有效监督,实现将国家的财政资金高效运转,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大众谋福利。
参考文献:
[1]李延峰.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7).
[2]王海红.关于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4(06).
[3]张岩峰.探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4]乔春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兼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J].会计之友,2014(22).
[5]钱琨,阎怡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4(19).
(作者单位:唐山市农机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