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探讨
2016-07-09陈壹
陈壹
摘要:财务监督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财务监督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而且对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由于事业单位的建设和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监督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就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监督;财务管理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事业单位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财务监督不仅对于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对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对财务的监督管理,促进事业单位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财务监督的规范化运行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监督 的过程中,采用规范的财务监督制度和监督管理流程,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国家财政资源的有效节约,而且对于提升事业单位在整个社会的竞争力,提升人们对事业单位的满意度具 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各项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提升对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视力度,有效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的规范化运行。
(二)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由于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事业单 位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化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同样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不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对于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市场经济不断运行和发展的今天,各个企业和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和财务的支持,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同样也不例外,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加强财务监督的有效管理,积极引导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朝着正确的方向运行,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现状
(一)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业务素质不高
财务会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若干环节持有敷衍心态,监管意识不强,缺乏主人翁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工作质量低下。一些会计工作人员虽然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但理论与实践还没有很好的结合,导致处理账务时不够规范、收入进账不规范、开支处理标准不规范、不及时清理账目、不能按照规范填写票据、签字过程不规范、项目支出没有按照合同或文件进行等。单纯地记好帐、做好报表,还不能参与到单位的管理工作中。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
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而且对于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在全社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在很多的事业单位进财务监督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或者是在进行财务监督的过程中,缺乏对财务监督制度的有效落实,给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加之很多的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视力度,在进行财务监督工作中缺乏规范化的制度制约,给国家的财政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使得事业单位无法有效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要不断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保证事业单位的平稳健康发展。只有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制度,才能够真正实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促进财务监督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预算编制不切合实际
1. 预算编制不够细致,较为粗糙
一些单位为了便于下年度资金使用,故意扩大收入预算,把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也纳入预算范围,宁编大预算不编小预算,造成实际收入与预算出入较大。支出预算的数据也只是在上年基数上进行调整,没有对各个项目逐个分析,导致预算结果与实际支出出现差距,形成编制与实际的相脱节,失去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目前的部门预算编制采取二上二下的编制方法,根据当年的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际,下年收支预计进行增减百分比对比进行核定, 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 因而无法实现预算支出的逐笔核对。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 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专款不专用。年终决算与预算脱节,不能够体现预算的计划控制作用。
2. 预算刚性的丢失
部门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无法充分保障预算方案的严谨,预算的执行缺乏约束,导致预算留于表面。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措施
(一)增加财务人员管理理念
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首先领导要重视任用优秀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想尽办法在工资、福利、工作环境、人员关系方面留住人才。其次,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新会计法》 《预算法》等,熟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公务卡结报制度及资产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并掌握会计电算化等综合知识。加强对财务人员协调能力的培训,加强与各业务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熟悉各项经济业务流程。同时,需要提高培训的时效性,扩大培训面。新时期的财务人员要从过去单纯的会计基础工作中脱离出来,加入到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政治修养,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时刻约束自身行为。学习新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为单位的发展出谋画策。最后,事业单位也要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合理调配财务人员,将事业单位的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制度
为了更加有效地落实事业单位 的财务监督工作,使得事业单位可以更加平稳健康运行。事业单位的 相关管理人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制度,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和管理行为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依据有关财务监督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有效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的有效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当制定严格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在解决财务监督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效地调动财务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事业单位朝着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实行科学规范的财务预算管理
首先,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完整性。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由于预算编制范围广,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涉及到所有职能科室,所以必须要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和执行部门做好统筹安排。分工明确、责任到岗、相互配合。各职能科室测算下年的收入及支出汇总报财审科,财审科根据各个预算项目逐个分析,结合当年预算执行进度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其次,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有效控制。将预算控制端口前移至预算的编制,从源头上控制预算资金的投放和使用,改革预算控制的方法。对项目支出不仅要控制总额,而且要细化控制到每一个费用明细,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度,有效控制各项费用相互挤占和超支现象,提高项目控制的精细化程度。应定期和不定期对预算支出进度进行百分比考核,强化预算的约束意识,有预算才能支出,无预算不能支出。突发事件的支出须打书面报告报财政批准。预算编制时采取由下而上的方法,实行预决算的公开。
参考文献:
[1]张瑞,朱红军.刍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监管[J].财政监督,2008(15).
[2]唐秀荣.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6).
(作者单位:潢川县财政局投资评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