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经济增长要素对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2016-07-09陈琦鲁曼明陈佳应彭敏王伟张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

陈琦 鲁曼明 陈佳应 彭敏 王伟 张敏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运用Commoner模型及LMDI分解法计算出江苏省资源环境的三大影响因素的影响累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总量的增长加剧了资源消耗量并造成环境污染的加重,而技术进步则减少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最后给出了保持江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要素;资源环境;Commoner模型;LMDI分解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08

1 前言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经济给资源环境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压力,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益加重,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迫在眉睫,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必然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通过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得出了江苏省近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现状,借此探索经济、生态和社会三者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 江苏省资源环境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以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为标志,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江苏省人口保持极为缓慢增长的同时,其能源消耗量却大大的提高了,当然这也为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好处,由图1可知,江苏省的不变价GDP连年大幅增长,从2005年的18272.12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49964.15亿元,每年的GDP增长率均超过10%。

由此可见,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在资源环境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工业碳排放量严重、工业“三废”排放严重等问题。尽管近年来对江苏各地的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强,使得部分资源环境有所好转,但先天环境条件不足,加上长期以来的污染和破坏,江苏省的资源环境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由图2可以看出,江苏省工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最大,且仍有增长的趋势,从2005年到2011年工业碳排放量持续增长,从原来的3911.67万吨增长到4847.30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较为稳定且呈缓慢减少的趋势,由2005年的131.2万吨减少为2014年的87.0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大幅减少,从2005年的29.6亿吨到2014年的20.49亿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相较于前两种工业“三废”,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却连年增长,从2005年的5757万吨到2013年的11443.77万吨,2014年有所改善。

3 Commoner模型介绍及数据来源

3.1 Commoner分解模型

Commoner(1972)认为环境质量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1)人口增长因素,它主要由人口总规模进行反映;(2)经济增长因素,主要由人均产值进行反映;(3)技术进步因素,主要由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量进行反映。

即:污染物的排放数量一人口×(产量/人口)×(污染物排放量/产量),具体表示为:

(1)上式中,I表示污染排放量,P表示总人口,G表示GDP。方程右边第一项表示经济规模效应,第二项表示人口增长效应,第三项表示技术进步效应。

基于(1)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会有三种结果:如果某要素对环境的效应为正值,则表明该要素增加了环境压力;如果某要素对环境的效应为负值,则表明该要素减少了环境压力,有利于协调发展;如果某要素对环境的效应为零,则表明该要素不产生环境压力。

在Commone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对数权重平均分解法(LMDI)对上述三种要素进行分析。LMDI分解法是完全的分解方法,不会产生残差,而且乘法和加法两种分解形式易于转换,选择任何一种都是无差异的,本文采用加法形式。具体如下:

I=E×P×C (2)

其中,E表示经济规模效应,P表示人口增长效应,C表示技术进步效应。

(3)

(4)

式(3)中,为污染排放从年的变化,为年的污染排放量,为O年的污染排放量。为经济规模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为人口增长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为技术进步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式(4)中的表示各因素变化对污染排放变化的效应值。

根据Ang的LMDI分解方法,可将式(3)右边的各项表示为:(5)(6)(7)

3.2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江苏省2005~2014年时间段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其中,GDP、人口、能源消耗量、工业三废等数据均来自相应年份的《江苏统计年鉴》,工业碳排放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的能源平衡表中的终端消费量的数据,根据表1的各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转化系数计算而得。GDP根据《江苏统计年鉴》中的不变价转换指数转换为2005年不变价GDP。

4 资源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离不开经济规模、人口数量、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在研究人类各项生产生活行为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程度中,经济规模、人口数量、技术进步是影响资源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将着重从上述三个因素来分析江苏省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研究。

根据前文所获得的数据计算出各影响因素对污染排放的贡献量,具体结果见表2。

4.1 经济规模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突出矛盾。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表2可知,2006~2014年江苏省经济规模增长效应都是正值,并且逐年上升,可见经济规模的扩大加剧了资源消耗量并造成环境污染的加重,并且起到了主导作用。

4.2 人口规模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人口的增长必然要求经济活动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才能维持日益增长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需求。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也存在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界限。图1表明,江苏省人口总量控制得相当不错,但是人口的增长贡献了均值为8589.79万吨环境污染。可见,人口规模的增大加重了江苏省的资源、生态环境的压力,但它并非主导作用。

4.3 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到,技术进步效应在2006到2014九年中是负值,表明在这九个时期技术进步效应减缓了江苏省的资源环境压力,该时期的技术进步从整体上来说属于“环境友好型技术进步”,特别是在2013、2014年,技术进步效应分别达到-318539.20万吨及-34784.71万吨,说明这两个时期技术进步效应对改善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起到了主导型作用。

5 结论

本文通过江苏省2005~2014年人口、GDP、污染排放等指标的计算发现,江苏省的经济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均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压力,而技术进步则减少了环境压力。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加大了对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和措施,而废气、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还需进一步加强。为了实现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需做到:

(1)在各行各业推广清洁生产概念,实现从根本源头来降低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鼓励企业推出绿色产品,设立、推广生态经济示范区。(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布局,以实现经济增长由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加大对新能源和环保节能产品的投入。(3)推动技术创新,加大区域环保投入,促使企业改进产品工艺或流水线,使得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4)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进污染防治。江苏省应该加强省内及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合作机制,以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共同目标,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环境污染的共同治理,最大程度的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
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岩佐茂的循环型社会思想研究
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析
浅谈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
浅析资源环境是海南可持续发展强大优势
基于大学生视角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行动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绿色经济与资源环境、社会进步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