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略谈
2016-07-09吴江华
吴江华
摘 要:在西方国家,作为第二代研究女性主义与艺术史的学者,波洛克提出了“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的行动,她是从艺术层面来发展女性主义,并希望能够改变女性和边缘团体被主流团体所压榨的局面,她认为阴柔并不是女性主义全部的气质,而是应该根据种族、年龄和阶级等各种因素来具体划分。本文对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做出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波洛克;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
中图分类号:J2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078-01
格里塞尔达·波洛克在英国的里兹大学担任教授,她是第二代对女性主义与艺术史进行研究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波洛克不仅参考了第一代学者所获得的研究成果,还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佛洛依德所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福柯、德里达等人提出的解构主义思想等学术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特色的理论体系来为女性主义与艺术史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主要是从波洛克所提出的范式问题入手来进行讨论,表明了波洛克反对父权制的立场。
一、女性主义艺术史新范式的定义
以波洛克为代表的第二代研究女性主义与艺术史的学者认为,女性之所以会被艺术史所忽略和遗忘,并不是因为艺术史对女性存在偏见,而是因为在建设学科时受到了父权制思想的影响。因此,女性主义与艺术史的范式需要创造出积极的环境来对女性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但该范式要研究的不只是女性本身,还应该包括女性主义者所具备的问题意识,就是指对于权力制度,女性所具有的质疑态度。所以也可以将该范式看作成解构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使父权制时代所形成的社会系统解体,并分化其意识形态。由此可知,该范式指的是从阶级、性别以及种族等几个方面出发,推动艺术史学科中所运用的父权制度逐渐解体,目的是为了让社会意识到女性与边缘群体所具备的价值与意义。
二、范式转换的实际成效
(一)批评艺术史的性别区分机制
在西方的绘画题材中,历史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16世纪时期,为了能够将人物描绘的更加真实,艺术学院开展了裸体写生的训练课程。最初模特大多为男性,并且该课程也只让男性参加,使得女性艺术家失去了创作历史画的机会。另外,还有很多艺术史机制会对女性有所限制,如获奖评选的机制、展览机制等等。《皇家学院院士》这幅画是最具代表性的对女性进行限制的作品,在院士亮相时,由于有裸体的男模特,所以不允许女院士在场,但为了保持学院院士的整体性,便将女院士画成肖像画挂在墙上来作为替代,由此可以看出在那个时期,很少有人会将女性艺术家与学识联系在一起。艺术史学科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深化了性别歧视的观念。到1960年,女性艺术家依旧处于被歧视的环境当中。艺术史学科无论发展到哪一个时期都会对女性存在歧视,由此可以说明女性艺术家被贬低和排斥是因为学科在建设过程中受到了社会思想的影响从而导致的结果。
(二)确立女性从事艺术活动的社会价值
在批评学科体制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女性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所具备的价值,女性艺术家的身份也逐渐得到明确。随着艺术史的不断发展,女性艺术家一词不再仅仅用于区分性别,还代表了一种阴柔的气质。文艺复兴时期,与女性艺术家有关的记载非常少,而仅有的几本著作中虽然多次提到了女性艺术家,但这些作者本身认为艺术并不是普通女人所能够掌握的,而女性艺术家是女性中的另类,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将艺术与女性分离开来,这也代表了那个时期绝大多数男性的观点。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在地位上发生了不少变化,但资产阶级仍旧认为女性艺术家就应该待在封闭的空间内从事没有价值的劳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女性艺术家的地位有所改善,她们本身所具备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三)赋予女性经验的文化价值
在作品中,女性艺术家创作了特殊的空间,从这些空间中可以看出她们本身所具备的文化价值。波洛克认为空间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在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场所;绘画本身所遵循的空间秩序;艺术家在结合了社会意识的基础上融入到作品中的空间意识。在现代主义时期,绘画作品中所展示的空间都蕴含了性别与阶级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莫里索与卡塞特两位女性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从她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性别差异对女性艺术家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女性艺术家对这种社会观念的抵制。
三、结语
总而言之,波洛克等学者对女性主义与艺术史的研究对传统的艺术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她们充分意识到了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所具备的重要价值,也明确了女性主义所带有的开放特点,通过倡导“女性主义干预艺术史”的活动来对主流团体进行抗争,解除主流团体对女性的压制,为女性主义与艺术史的相关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丽梅.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发展[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1).
[2]李建群.女性主义怎样介入艺术史?——波洛克的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初探[J].世界美术,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