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6-07-09梁媛媛
梁媛媛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目标与其实现途径,介绍有效的指标评定体系。其次以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为论述背景,重点介绍在工作任务开展阶段提升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帮助提升工作任务完成效率,基层工作开展也更加的稳定。
关键词:森林发展;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
1、概念及目标
人工营林培育发展对实现生态系统平衡性恢复有很大的帮助,林业是各行业发展宝贵的资源,自然生态林在开采使用阶段遭受到破坏,并且数量以及生长速率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标准。通过人工营林建设,既可以起到环境保护效果,也能够为种植区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虽然营林建设属于公益性项目,但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后续养护任务难以进行,会导致树木死亡或者感染病虫害。制定可持续经营管理目标,有助于实现全面的林业发展计划,使得林业发展阶段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与制度保障。
2、主要任务及实现途径
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在基层中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结合所监管区域内的森林现状来进行,协调好经济收益与林区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加强管理控制任务进行的监管,更准确的判断林业发展阶段需要完善的内容,为接下来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稳定基础。政府林业管理部门在这一阶段要发挥积极的宏观调控作用,针对开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合理内容优化资源分配模式,最终得到的管理计划才能够在基层中顺利额应用落实。
3、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及指标体系
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及指标体系,有国际水平、国家水平和区域水平3个层次。其中,国际水平的指标体系有9个,参与其中的国家和地区大约有150个,各个体系的内容都包括了林木资源与生产性功能状况、生物多样性、森林健康状况、森林保护功能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政策和法律等内容。国家水平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是各个国家依据其国情建立的,但共同的原则是,都要与国际研究接轨。目前,新西兰、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先后制定了国家级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框架,我国也于2002年正式发布实施了《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
1、原则和目标
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确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这样在林业资源优化管理时才更加的高效稳定,并且不会遇到树木生长安全隐患问题。林业资源开发使用要有严格的原则标准,维持林业生长的健康程度,病虫害的安全隐患的防御措施也要及时的在基层中落实,考虑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使用需求,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来实现优化发展的解决措施,对工作任务开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帮助协调林业发展的可支配资金,在遵从原则的背景下高效的实现建设目标,这样就不会出现隐患问题。
2、评价技术手段和指标体系
要针对现阶段的森林发展特征来制定有效的评估体系,对照可持续发挥的规划方案,来观察基层中是否存在影响安全性的问题,定期审核评估能够确保林业建设管理任务在基层中更高效的开展落实。评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和资产核算方法。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科学、可测、层次以及可比性等原则,注重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稳定性、调控力和生产力的同时,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相关内容进行吸收整合,以便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3、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是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物种共生互利、生态位等)及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建立的生态经济型的绿色产业体系,它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模式之一。生态林业是基于传统的林业对木材等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提出的,既考虑了当代人对林产品的需求,又考虑了后代人的需求。因此,其在宏观上提出了森林分类经营的概念,即将现有的森林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针对不同类别,采用不同的经营手段,进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要突破传统的观念,保证生态和经济在地位上的平等,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可以采用如下措施:改变以牺牲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发展经济的做法,树立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整体观念。制定与国际社会相接轨的林业新政策。建立健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算体系、林价制度、林业生态环境税等制度。增加林业的投资力度,鼓励造林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发展可持续的林产品贸易。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我国的林业科技进步。
四、21世纪森林研究展望
21世纪无疑将是世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和走上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为此,国际林业界已为这一时期的到来进行了各种对话。国际林业研究中心于1994年12月在印尼召开了由60位世界林业方面资深的管理家和科学家参加的会议,讨论了21世纪的森林研究任务。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蒋有绪参加了会议,经讨论提出了《森林研究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家一致认为:“林业研究必须拓宽其领域,采取更加综合的方法,这样就必须强调所有的森林功能、价值和潜能,以达到各种类型森林及尽可能多的森林主都获得有效的经营、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迫切需要研究的优先领域是:
1、标准和指标体系:迫切需要一套评价和预测各类型森林的经营、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指标体系。这套体系的科学基础及使用的容易程度,都应加以改善并在大规模示范样地中得以检验。
2、全球环境的连锁反应:大量增加的关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荒漠化等与环境有关的公约和协议,要求更好地认识树木和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和全球尺度)与环境的普遍健康,包括人类活动影响之间的连锁反应。
3、评价系统:在地方和国家规模上,要求定期监测和评价森林的状态,包括其生物多样性和其它环境贡献与价值,应通过国家和国际间的合作来加强信息交流。这就要求建立标准化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合适的工具来搜集和共享这些信息。预测性模型应更好地促进评价未来的行动。
4、森林价值评估:必须进一步研究可靠的方法论,建立合适的机制来评价森林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这些应该包括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所有这些都应计入森林所提供的效益和价值之中,包括其它部门如农业、能源、采矿和城市所带来的影响等。各种类型森林的经营、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成本都应当完全反映在市场机制中,森林工业对其它森林产物的供应和其它公益效能的影响都应体现在森林价值计算和土地使用计划之中。
结语: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重视现有林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并探索适合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体统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的管理策略,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洁.浅谈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
[2] 付志武.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