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2016-07-09吕志刚
吕志刚
一、选种
水稻培育前,选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实际的自然条件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还要观察这个品种的外形、特性、种子是否纯净、是否携带病虫害等,一定要细心多观察种子的形态,以及是否存在破损情况。同时我们还要特别重视水稻稻种的内在因素,如直链淀粉、胶稠度、糊化温度、蛋白质等的含量是否适度等,其主要原因在于水稻的产量很容易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种。
三、催芽:催芽在28~32℃温度条件下,芽整齐一致,有催芽器用催芽器最好,无催芽器的可在室内地上,火炕上或育苗大棚内催芽。具体操作,先把浸种好的种子捞出,放入40~50℃的温水中预热,待种子达到温热(28℃左右),立即捞山,装到种子袋中,放置到室内垫好的地上(地上垫30厘米稻草,铺上席子);或者火炕上,也要垫好,种子袋上盖上塑料布或麻袋、袋内插上温度计,随时看温度,使温度不低于28℃,也不高于32℃,同时保持种子湿度,每隔几个小时上下翻倒一次,使种子温度尽量上下、左右温度、湿度保持一致。特别注意的是,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自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温度自然升高,稍不注意就会因高温烤坏种子,一般2天时间就能发芽,当破胸露白80%以上时就开始降温,适当凉一凉。芽长一毫米。
四、做好水稻稻种的播种育秧工作
催芽完成后,就要进行播种育秧了,首先要注意播种时间,结合当地的气温和季节变化,选择合理的插秧周期,要保证水稻插秧后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气候适宜。如果插秧太早,气温低,很容易造成由低温引起的烂芽、烂秧。在插秧中,要保证稻秧密度均匀,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一般比较适合的苗床种植比例是10-20kg/667m2。现在大多的水稻种植都会在播种后,搭棚覆膜,有效的做好保湿、保温,减少生长脆弱期对秧苗的损失。
五、做好水稻秧苗的移栽工作。
旱育秧宜适当早栽,宜栽种偏小苗,以秧龄30天左右,当水稻秧苗长至5~6叶期的时候,移栽为宜,因为旱育秧根系发达,如果秧苗过大,在起苗时很容易造成根系的损伤,而影响水稻后期的生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移栽前的3~4天,通常需要即按照施尿素1.5kg~2kg/667m2,以用作送嫁肥。
六、秧田管理
1、播种至出苗。这段时间主要是密封保温,保证出苗所需的水分和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要通风降温。缺水时要及时补水,一般底水未浇透,或置床渗水,出苗前芽干现象经常出现,此期水分是重点,苗出齐后立即撤去地膜,以免烧苗。
2、出到1.5叶期,这个时期对低温的抵抗能力强,注意床土不能过湿,否则影响根的生长,尽量少浇水,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要通风降温。防止苗枯或烧苗。 当秧苗长到一叶一心时,用立枯一次净或特效抗枯灵药剂防治立枯病,使用方法为每袋40克对水100~120公斤,浇施40平方米秧苗面积。
3、1.5叶至3叶期。 1.5~2.5叶(离乳期前后)是立枯病和青枯病的易发生期,也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水分最不敏感,对低温抗性强。床土水分应控制在一般旱田状态,保持床面干燥只有床土干裂时才能浇水,以此促进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及时通风炼苗,防止秧苗徒长。
七、防治病虫害
按照《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规程》的规定,应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做到安全无污染。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稻瘟病防治:每亩可选用75%三环唑25-3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纹枯病防治:合理施肥,科学排灌,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组合抗病能力,严重时用20%井岗霉素水溶性粉剂25克/亩兑水50-60公斤,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白叶枯病防治:可用消菌灵、叶枯宁、消病灵、菌毒清等药剂;防治立枯病、根腐病,可用敌克松。
虫害防治。一是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蛾类、叶蝉、稻飞虱、蝼蛄等害虫效果好;二是生物防治,利用稻田青蛙、放养赤眼蜂、稻田养鱼、养鸭等减少害虫为害;三是药物防治,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防治稻飞虱:分蘖期当百穴虫量达1000头,穗期百穴虫量达500头,可用扑虱灵和毒死蜱防治,严禁使用菊酯类农药,褐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抗性达高抗水平,必须停止使用;防治三化螟:在螟卵孵化初盛期,进行药物防治,在幼虫2-3龄时可用抗虫灵、三唑磷、锐劲特防治;防治稻纵卷叶螟:当分蘖期百穴幼虫50-100头、孕穗期百穴幼虫40-60头以上或开始出现卷叶时,卷叶率达5%,可用药物进行防治,用药与三化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