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16-07-09郭春生
郭春生
一、精细整地
1灭茬: 机械灭茬要求:深度不能低于8cm,五叉股必须全部粉碎,未碎根茬长度不能大于5cm,根茬漏切率不得超过0.5%。建议灭茬前一定要先穿一犁提高灭茬深度,并能够使化肥深施12~15cm,同时解决耕作层土壤板结的问题,以利于根系下扎。
2整地:抢墒打垄保住底墒是拿全苗的关键。整地做到“八个连续”:穿沟→施肥(化肥)→灭茬→起垄→镇压→播种→镇压→喷除草剂,达到蓄墒整地、保墒栽培,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
二、播种
1 玉米品种选择:品种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产量的增收,因此在玉米种植时要因地适宜的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同时在选择过程中需要有技术性的进行品质甄选。
2 种子处理:在播前用机械作业在种子外面用包衣剂(包衣剂含有农药、棚巴、保水剂等)涂层保护层,形成丸粒化种子。这种经过包衣的种子虽然成本略有提高,但其有防病,治虫,补肥,抗旱增产作用。
3 播种期的确定:一是土壤表层上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田间持水量在60%以上;二是调节玉米播种期,使玉米需水高峰与本地集中降雨期相吻合,避免“卡脖旱”及后期涝害;三是尽可能利用当地积温条件。
4 播种方法:秋翻地直接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埯种,没有秋翻基础的地,可在4月10日前打垄后机械播种或人工埯种。春早年宜采取深、浅、重播种方法,即深开沟(或刨埯),覆土(压后4-5厘米),重镇压或人工刨埯坐水方法。播种量棚番亩用种量3~4公斤,人工埯种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
三、合理密植
玉米高产栽培必须做到合理密植,就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品种特性,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种植适当的株数,使玉米与环境统一,群体与个体统一,及玉米产量三因素相协调,平衡在较高水平上,进而建立高产的玉米群体结构,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合理密植就是解决单位面积上的穗数问题。合理密度的确定受品种特性,自然条件以及土壤水条件的影响。早熟品种,发育期较短,株型清秀,植株较矮,种植密度可适当偏大一些,直播种植每亩可达4000株左右。晚熟植林繁茂品种可适当稀播,每亩3000~3300株左右。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可适当大一些,每亩可在4000-4500株左右。就同一品种而言,密度高低则要由所要求达到的产量来定。同一品种在肥力高的地块种植密度要大一些,瘦地的密度可稀一些。施肥条件好,施肥量大时可以将密度加大。反之要适当稀一些。有灌水条件或雨量充足的地块种植密度宜密,无灌水条件,降雨又少的旱地,种植密度宜稀一些。
四、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1.1查苗补苗。玉米出苗以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一是催芽补种,即提前浸种催芽,适时补种;二是移苗补栽,在播种时行间多播一些预备苗,如缺苗时移苗补栽,移栽苗龄以2~4叶期为宜,最好比一般大苗多1~2叶。
1.2适时间苗、定苗。适时间苗、定苗,可避免幼苗相互拥挤和遮光,并减少幼苗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达到苗均、苗齐、苗壮。春玉米一般3叶期间苗,4~5叶时定苗。
1.3中耕除草。中耕可疏松土壤,流通空气,促进根系生长,而且还可消灭杂草,减少地力消耗,并促进有机质的分解。苗期中耕一般可进行2~3次,第一次宜浅,掌握3~5厘米,以松土为主;第二次在拔节前,可深至10厘米,并且要做到行间深,苗旁浅。
1.4肥水管理。玉米苗期对养分需要量少,在基肥和种肥充足,幼苗长势好的情况下,苗期一般不再追肥。
2.穗期管理
2.1追肥。(1)攻秆肥。指拔节前后的追肥,其作用是保证玉米健壮生长,秆壮叶茂,促进雌雄穗的分化和形成。(2)攻穗肥。穗期追肥应在行侧适当距离深施,并及时覆土。一般攻秆肥、攻穗肥分别施在离植株10~15厘米、15~20厘米处较好。追肥深度以8~10厘米较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2.2浇水。玉米穗期气温高植株生长迅速,需水量大,要及时供应水分。一般结合追施攻秆肥浇拔节水,使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大喇叭口期是玉米一生中的需水临界期,缺水会造成雌穗小花退化和雄穗花粉败育,严重干旱则会造成“卡脖旱”,使雌雄开花间隔时间延长,甚至抽不出雄穗,降低结实率。所以此期遇旱一定要浇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2.3中耕培土。拔节后及时进行中耕,可疏松土壤,促根壮秆,清除杂草。穗期中耕一般进行2次,深度以2~3厘米为宜,以免伤根。到大喇叭口期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培土不宜过早,高度以6~10厘米为宜。
2.4喷洒玉米健壮素。喷洒玉米健壮素,春玉米应在大喇叭口期以后。均匀喷洒到上部叶片上,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如喷后6小时遇雨应重喷一次,但药量减半。
五、适时收获
玉米完成胜利成熟,进入成熟期籽粒可见黑色层,即可收获,玉米收后剥去苞叶,晾晒风干,而后脱粒,当籽粒含水量降到13—14%以下时,即可入仓贮藏。
(作者单位:154700黑龙江省汤原县香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