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2016-07-09周小红
周小红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5例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心电图表现,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总结病例的特点以及治疗情况。结果:在住院期间患儿心律失常多次反复发作,3例逆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患儿给予心律平,心律均转律好转,其余顺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患儿,均给予胺碘酮,亦均转律成功;但多数患儿在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次数均超过3次,其中2例心律失常多次反复发作,采用心律平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均转律成功。结论: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进行转律药物选择时,心电图显示逆向型首选心律平,顺向型则首选胺碘酮,两种药物均可起到较好的转律效果,然而亦均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因此转律后的病因治疗以及维持治疗不容忽视。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小儿; 心律平; 胺碘酮
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9-0131-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9.073
预激属于房室传导的一种异常现象,通过附加通道下传冲动,使心室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不过早兴奋,导致心室部分肌肉激动提前,以上现象被称作“预激”,若同时存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则为预激综合征[1]。作为较少见的心律失常,预激主要以心电图检查进行确诊。仅出现预激本身则无需进行治疗,当同时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则采取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般治疗方法[2]。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多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初次发病多见于儿童[3]。除此之外,由于儿童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治疗方案亦与成人存在差别。为探讨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笔者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5例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临床资料,现将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5例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22例;年龄0~5岁,平均(2.37±1.28)岁;其中新生儿患儿21例,1岁以内患儿5例,1~5岁患儿9例;入院原因:因心律失常入院确诊患儿19例,因新生儿肺炎、手足口病等感染性疾病入院确诊患儿16例;临床表现:其中气促心悸28例,突发面色苍白27例,烦躁不安9例,呕吐14例,腹痛8例,肢冷大汗11例,拒食8例,头昏头晕6例。
1.2 临床表现
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1)节律规则,心率较快,160~220次/min;(2)呼吸困难、出汗且多尿;(3)胸内具有较为强烈的跳动感或者心悸;(4)病情发作骤起骤停,发作停止时,因窦性心律恢复间歇时间过长,患儿可能出现昏厥现象;(5)血压下降,脉搏快而细,颈静脉未见炮波现象,心音规则一致;(6)若持续时间较长,则可引起头昏、晕厥、心绞痛,引发严重的循环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心衰;(7)刺激迷走神经末梢,50%~80%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会中止。
1.3 心电图表现
全部患儿的第1次心电图是于病情发作后进行及时检查的结果,所有心电图均显示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逆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患儿7例,心电图表现为:心率240次/min,QRS波群快而整齐宽大畸形,时限达130 ms,各导联未见P波,以上表现与室性心动过速无法鉴别,但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仍存在:患儿的一般情况较好,未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QRS波群形态一致,未出现融合波,心律绝对整齐。通过积极的治疗复律后,再次进行心电图检查,全部显示为预激综合征,并且在住院期间有5例患儿多次反复发作,均出现明显室上性心动过速现象,表现为顺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其他患儿均具有典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征:QRS波群整齐一致且快速,时限为50~60 ms,频率为220~280次/min,于aVF、V1、Ⅱ、Ⅲ上能够见到明显的逆行P波,出现以上特征则为顺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通过治疗复律后再次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结果显示为典型预激综合征患儿5例,其他病例心电图显示正常但仍有典型的预激图形,如第1次心电图检查显示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积极的药物复律后,窦性心律时未出现预激波,患儿再次发作治疗复律后才表现出预激综合征的特征。
1.4 治疗方法
患儿发生心律失常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控,给予密切心电监护,首先利用迷走神经刺激法,给予新生儿与婴儿冰水敷面,对能够配合的儿童进行会厌部刺激,若以上方法未见效,则采取药物复律法。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顺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患儿给予者胺碘酮进行转律,尤其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应该选用该转律药物。超过2岁的患儿最大剂量为30~40 μg/kg,低于2岁的患儿给药最大剂量为20~30 μg/kg,第1次给药量为最大剂量的一半,剩余药物分两次给予,每间隔8 小时进药1次,若第1次给药后患儿8 h内复律好转,则给予8~12 μg/(kg·d)的地高辛进行维持,口服,2次/d。洋地黄转律无效的患儿或者经心电图检查确诊逆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者选用心律平,第1次剂量为1 mg/kg,通过静脉缓推的给药方式给药,于10 min内给药完成,若半小时未转律好转,则重复给药,给药最大剂量为5 mg/kg,若重复给药超过3次仍未复律好转则为无效,若复律好转则进行口服,除此之外,传导阻滞者及合并心力衰竭者禁用心律平。作为药物治疗无效时的急救措施,直流电同步电击复律很少使用。若心律失常患儿本身存在感染性疾病,则需同步治疗。
2 结果
药物治疗转律效果:在住院期间患儿心律失常多次反复发作,3例逆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患儿给予心律平,心律均转律好转,其余顺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患儿,均给予胺碘酮,亦均转律成功;但多数患儿在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次数均超过3次,其中2例心律失常多次反复发作,采用心律平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均转律成功。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属于预激综合征发病的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亦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可导致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体征与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儿生命[4]。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
对于存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儿,首先应该进行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判断患儿折返激动的方向为逆向型还是顺向型[5-9]。顺向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心室激动的顺序的方向与正常激动一致,旁路逆传,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逆向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逆传,旁路前传,折返激动由旁路下传至心室,从而形成宽大畸形连续的QRS波群[9-12]。临床治疗上,顺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患儿给予者首选西地兰进行转律,洋地黄转律无效的患儿或者经心电图检查确诊逆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者选用心律平,药物治疗转律效果:在住院期间患儿心律失常多次反复发作,3例逆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患儿给予心律平,心律均转律好转,其余顺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患儿,均给予胺碘酮,亦均转律成功;但多数患儿在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次数均超过3次,其中2例心律失常多次反复发作,采用心律平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均转律成功。
综上所述,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进行转律药物选择时,心电图显示逆向型首选心律平,顺向型则首选胺碘酮,两种药物均可起到较好的转律效果,然而亦均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因此转律后的病因治疗以及维持治疗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钱炜春,张丰富,丁竞竞,等.儿童及青年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24):3646-3648.
[2]钱丛丽,张丰.阵发性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的处理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15):1380-1381.
[3]陈群曼,李乔华.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原则[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4):708-715.
[4]赵秋霞.氨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6):74-75,78.
[5]孙云飞.预激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4):64-65.
[6] Mine T, Kodani T, Hamaoka M, et al.An asymptomatic case of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with right-sided free-wall accessory pathway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Journal of Arrhythmia,2011,27(2):145-149.
[7]樊川民,王建新,崔旭辉,等.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A型预激综合征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8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08-810.
[8]曹建国,刘同刚.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20例急诊治疗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43-944.
[9]冯艳,李国梁.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1405-1407.
[10] Hasegawa K, Sato A, Watanabe H, et al.Early repolarization and its modification by preexcitation in two patients with intermittent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J].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2012,35(8):e231-e233.
[11]卢达伟,李巧玲,杨顺海,等.普罗帕酮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5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4):129.
[12]原晋毅,高福杰.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60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9):73.
(收稿日期: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