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大语文”教学模式研究与探讨
2016-07-09任小燕康晓玲
任小燕 康晓玲
[摘 要] 高职语文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重要但一直缺乏准确定位,侧重实用性还是侧重人文性是高职语文的两极,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顾此失彼。张纯孝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点为今日高职语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院以园林技术专业为试点,开展了一系列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与研究,探索高职语文实用性与人文性并重的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高职;人才培养;大语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62-02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这与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更注重专业技能;与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相比,又更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语文素质是衡量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国家技能振兴战略》(2008)列出的8项人才核心技能中,有三项与语文教育密切相关,其中交流表达是位列第一的核心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高职语文肩负重任。长期以来,高职语文的课程定位是公共基础课,一般开设应用文写作或者大学语文课程,应用文写作侧重实用性,大学语文偏重人文性,多数高职院校选择开设应用文写作。然而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实践中,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不会写作文书,而是缺乏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表达。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探讨高职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一、高职“大语文”,语文之“大”应兼容并蓄
高职语文到底应该开设成语文课,还是应用文写作课,历来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主张应用文写作者,认为高职学生将走上工作岗位,需要掌握必备的文书写作技能,高职语文应该讲授应用文写作知识,让学生学会写作,工作不慌。而著名教育家、语文教学专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就将高职语文统统开设成应用文写作课。
主张是大学语文者,认为高职语文应该延续经典作品学习与欣赏的传统,让高职学生继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继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徐中玉先生说:“大学生需要吸取全人类文化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对我们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积累,则应有广泛的理解,并加以发扬光大,具有宽厚的人文根底,肯定能为大学生们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也有不少高职院校赞同这一观点,将高职语文开设成大学语文。
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这两种观点都是有益学生发展的,但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却存在着矛盾:有限的课堂,无限的外延;既定的课程标准,不确定的学生水平;偏重一面的课程,要体现人文与实用并重。因此,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语文课程及教学模式都需要重建,运用张孝纯先生的“大语文教育”思想,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重组课堂,力求事半功倍地训练高职学生听、说、读、写、思等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我院以园林技术专业为试点,开展了“园林技术高职语文课程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对学生、教师、教材、课堂及教学方法等几大要素进行了研究,运用“大语文”教学观对高职语文课程进行了改革,将实用技能与人文修养较好地统一起来。
二、高职“大语文”,模块化课程为专业提供VIP服务
在“园林技术专业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课题研究中,通过对连续五届园林技术学生的调查访谈及跟踪发现,高职语文课程是一门有延续性的,能够真正服务学生成长的综合性的课程,既要有人文情感的熏陶,也应有实用技能的内核。而高职院校是侧重专业技能培养的,高职语文作为基础课程,要为专业建设服务。每所高校都会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专业,要求语文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来进行教学,显然缺乏可行性;但是,不同专业学科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确实存在差别,例如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特别是中式园林中常用的诗词歌赋、楹联碑刻、图案意象以及哲学思想;但是会计金融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财经应用文的知识;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设计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感。
在对我院现有的7个系21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之后,我们重新设计整合了高职语文课程,将它划分成五个教学模块:有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应用文写作与实训”“口语表达”“文学欣赏”等模块,也有专为设计专业学生开发的“中国文化概论”;同时还为学生开发了“名著导读”。在“大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与人文相关的能力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关照,应用文写作训练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以“口语表达”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文学欣赏”侧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国文化概论”为学习设计的学生重新植入传统文化基因,“名著导读”则为学生终身阅读和学习点亮路灯。
在教学实践中,高职语文的五个模块是可以自由组合的,形成专业量身打造的“高职语文”课程。各专业开课之前,根据人才培养需求选择1~3个模块,就可以形成专门服务该专业的高职语文课程了。例如,园林技术专业选择应用文写作与实训、口语表达和中国文化概论(园林),那么该专业的高职语文课程内容就是这三个模块,分两学期完成教学,学生从听、说、读、写到人文修养都得到培养和锻炼,为下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也有利于他们的继续成长。
不同专业的高职语文课程名称相同,内容却能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高职“大语文”打破传统语文“一本教材行天下”的做法,以服务专业建设的思想,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为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VIP式的服务,使高职语文不仅能够服务于工作实践,也能够完善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高职“大语文”,实训课堂让学生边做边学
高职“大语文”课程通过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得以改善。然而,让语文教师更困惑的,还有高职学生较差的学习能力和缺失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学习?高职语文课堂内容虽然丰富,但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讲课方式肯定难以吸引“90后”的学生,即便加上多媒体也无济于事。想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课堂教学模式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这是张孝纯先生大语文观的核心思想。高职语文也可以站到联系社会生活,注重训练效率的高度,去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文写作与实训”这一模块本就是以实用为主的,因此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是非常可行的实践方法。
在高职语文的课堂上,我们通过整合学习应用文书,设计了“模拟招聘实训方案”“模拟策划实训方案”“模拟调查实训方案”和“模拟谈判实训方案”,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之下,根据任务去查阅资料、撰写文书、交流表达以及装订档案,全方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实训环节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模式灵活机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明显。每一个模拟实训方案的实施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还将课堂进行了延伸。例如模拟调查实训,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学习调查方法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工合作,确定选题、选定范围、制定提纲、设计问卷、外出调查、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并撰写报告,最后在课堂进行汇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课堂到课外,根据学生工作进展随时进行指导,学生也随时进行学习;教师不仅讲授写作知识,还指导学生与写作相关的工作和思考方式。高职语文实训教学模式既尊重传统教学重视理论的原则,也强调学以致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边做边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语文所肩负的责任不仅是一门课程的责任,语文在给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赋予学生思想和灵魂;更应该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不仅在课堂学习,更要从工作和社会中学习的意识,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自庆.对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