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2016-07-09郭淑华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河南濮阳457000
韩 鹏 郭淑华(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韩 鹏 郭淑华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InterTAN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8例,分成两组,观察组运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运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下地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21例,对照组2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5.48%和对照组优良率8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运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明显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稳定,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显著,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理想手术方式。
【关键词】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外力撞击或身体急剧外展、内收都能引起,多发于老年人[1],临床上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稳定,一直是传统应用临床手术,但该手术方式创伤大,出血多的缺点,制约了临床应用。笔者自2012 年1月开始,运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对我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方法和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8例,男58例,女性70例,年龄35~71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MRI检查证实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摔伤92例、车祸28例、坠落伤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意识清晰,无严重脏器合并症和手术禁忌证,自愿参加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C型臂X线机指导下运用牵引床对骨折部位进行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对照组运用传统动力髋螺钉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防旋髓内钉对患者进行治疗:①在股骨大转子顶点近端外侧做3 cm切口,充分暴露顶点;②在大转子内侧插入导针进入骨髓腔,根据透视引导调整好骨折位置、颈干角和前倾角,插入InterTAN主钉;③主钉到达合适位置后,安装导航器、方头头钉和拉力螺钉;④沿导航器安装远端螺钉,安装完成后,旋紧预置在主钉近端的管状定位螺钉;⑤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并给予抗生素防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并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6个月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Harris评分标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所有数据均由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运用标准差(±s)表示,组间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21例(33.87%),对照组24例(38.71%),两组比较χ2=0.3084,P=0.5786;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85.48%(53例),对照组80.64%(50例),两组比较χ2=0.4474,P=0.5036。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下地负重时间(d)观察组 64 85.17 3.46 125.31 28.47 39.74 10.18对照组 64 108.49 4.78 322.18 25.69 59.39 8.64 t 31.6158 41.0709 11.7733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手术治疗能够尽快恢复患者负重下地能力,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身体并发症[2-3]。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由于操作简便,疗效稳定一直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传统手术方式,但DHS属于髓外固定,骨折内固定稳定性差,对粉碎性骨折和损害较重的患者,易出现螺钉松动,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InterTAN髓内定是一种新式股骨近端内固定方式,梯形的横截面主钉有效增加了抗旋转能力,增强了股骨近端外侧臂的支撑;设计成音叉式的主钉远端,对股骨干所受的应力得到有效分散,明显降低股骨干再骨折的发生率;另外,联合交锁组合钉能有效防止“Z”效应,对骨折断端施加压力,促使骨折愈合。
本文中,运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的观察组比运用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的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和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价,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nterTAN髓内钉手术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张建锋,许建中.InterTAN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83-84.
[2] 吴国林,陈红卫,赵钢生,等.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5):766-768.
[3] 叶远辉.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临床风险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128.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2-00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