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中政治课“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思考

2016-07-08林珠义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同课异构实践

林珠义

【摘要】 在新课程制度的改革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师为了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更全面的政治知识,通常都是通过与不同老师交流,交换意见,加强彼此的知识。“同课异构”就在此基础上产生。“同课异构”在高中政治备课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社会步伐变快使得社会热点以及时事政局变化迅速。面对这些变化教师也要合理地更新教学内容。因此“同课异构”就成为了有效的备课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师生共赢的效果,进一步促进了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上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同课异构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27-01

0

1.前言

众所周知,高中课程都是为了学生能够顺利度过高考。高中政治课程同样如此。高中政治有关社会热点以及时事政局变化,大方向说是国家实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高中政治是社会内容以及时代背景的部分反映。老师利用政治课堂这个平台,通过“同课异构”方式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在这个别样的平台上,老师教授不同的知识,给学生赋予政治不一样的内容以及涵义。以此对政治产生不一样的见解。高中政治课上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进行探析。

2.高中政治课采用的“同课异构”具有教学优势

老师课前都会备课,一方面是再熟悉知识,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学生的困惑。在备课上选择上教师一般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即使教师课前备好课,可是在上课时也不都是按照备课的流程上课。或多或少的在原有基础上添加改变。以达到高教学效果。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不同。教师为了满足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使高中政治课堂呈现多彩多样的状态。以高中政治师朱章玲以及杨茜老师的《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课堂教学为例。杨老师先以情境导入放《欢迎进行曲》营造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通过人大的简介提问学生,直奔主题。朱章玲则以故事导入为基础,把课堂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再阐述教学目标、内容以及重点等。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

杨,朱二位老师在讲解同一内容时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构成了“同课异构”。在教学中具有教学优势。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因为教师见解以及思考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答案。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碰撞出的火花,极大地提升了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样也能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3.“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知识的积累

“同课异构”的优势就在于同课程不同的见解。由于不同的热点效益以及时代背景,不同的人群因自己本身的特点,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差异。最后的结果是使得高中政治教学出现突破。在教授知识时学生就不会因为政治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枯燥,没有什么吸引力。政治课程富含较强的内涵性,“同课异构”让老师间互动增加,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通过“同课异构”可以知道自身知识的薄弱点,方便教师突破和提升自身的弱点。

课堂的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如上述二位老师的教学。“同课异构”教学的方式的实施,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一方面让教学特色得到最直接的体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得高中政治教学在“异”中突破。有利于表达自身独特的教学方式以及整体提高教学水平的发展。

4.“同课异构”有利于提高政治课的质量

“同课异构”以保证学生学习政治知识以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主要目的。当前实事变化快且存在多变性,不同的时期,对于问题的看法就存在差异。就如十八大会议的召开,对当时高考政治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能反映国家时事。十八大会议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分析政治问题的时要考虑到最近时事问题。政治老师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下,通过自己敏锐地感知力,增加彼此的知识见解,积累了教学知识,进而提高了政治知识水平。

多个教师的见解,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得到扩大。“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的使用,有利于突破原有的政治教学以及提高教学质量。

5.对“同课异构”教学方式运用的思考

在课堂上,虽然教师主导课堂,但是主体人群还是学生,课堂是以学生为本,活动的主动权需由学生掌握。把探索以及创造的机会留给学生。朱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通过钓鱼岛问题,以“假如我是人大代该怎样”为话题。让学生考虑政治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地学真正以及理性的思考。杨老师以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在挥期间要商量些什么为疑问,让学生思考政治问题。二种不同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课异构”教学方式运用,有效地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为解决教师个人在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供了途径。使得政治课变得更加丰富顺畅。有效地优化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效益,把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最大化,让课堂达到最优状态。

6.总结

高中政治教师应用“同课异构”教学方式,显著地促进是老师之间互相学习以及交流频率。有利于政治教学的改进。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不同的思想碰撞,有利于提升政治课堂的有效性以及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应该要推广,在求同存异中吧教学水平的有效性体现出来,使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改革。

[ 参 考 文 献 ]

[1]王培娜.高中政治课“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2,09:31-32.

[2]张岚.高中政治课“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4,34:107.

[3]杨晓丽.高中思想政治课“同课异构”教学探讨——以“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2:120-123.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课同课异构实践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借力“互联网+”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