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两周跌幅创记录超跌成长股值得关注
2016-07-08阮晓琴
本刊特约记者 | 阮晓琴
新年两周跌幅创记录超跌成长股值得关注
本刊特约记者 | 阮晓琴
引语:当预料中的大规模减持限售政策姗姗来迟时,2016年资本市场已经一地鸡毛——更重要的是,抛盘所形式的市场跌势“吞没”了迟到的减持利好。新年仅仅两周,沪指已经跌去18%,创下有史以来同期最大跌幅;而创业板指数也大跌22%。
截止1月15日,沪市收盘2900点,距离去年6月股灾对应的低点2850点仅一步之遥。
新年暴跌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
“股灾”之说再次喧嚣尘上。2015年下半年,国家花万亿真金白银才抚平的恐慌心理再度回归市场。有人说,注册制改革、新股发行……接下来没有利好。有人说,熊市来了,这一轮调整会很长很长。
到了考验监管部门智慧的时候。
考验监管部门智慧
1月16日,2016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在中国证监会机关召开。新年大跌时去留被高度关注的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肖钢发表了讲话,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全文转载。
“讲话”深刻总结反思了股市异常波动经验教训,认为过快上涨必有过急下跌。肖钢总结到: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发展资本市场,必须遏制过度投机,决不能“脱实向虚”;市场发展越快,就越要严格监管;创新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与风险管控能力相匹配;借鉴境外市场的有益经验,但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
去年10月上旬,刚从股灾中走出来的证券市场曾经有一波较为快速的上涨,证监会很快提高了融资融券保证金、启动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并在11月中旬重启了新股发行。刚刚抬头的行情被摁了下去。
同时,去年股灾中,中国证监会对股指期货高频交易进行了限制,即体现了创新必须与风险管控能力相匹配的思想。
对于2016年的工作,肖钢提出:1、做好启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2、深入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发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人士解读称,注册制实施渐次推进,意味着IPO上市仍然不易,加之此次强调的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未来两年,“壳”资源仍然会是香饽饽。
肖钢透露,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包括:进一步取消简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研究实行并购重组股份协商定价,推动扩大并联审批范围,完善分行业审核,提高审核效率;支持并购重组方式创新,丰富并购重组支付手段,研究出台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等作为并购重组支付方式的实施细则。这些措施可谓为并购重组大开方便之门。
2016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为2016年资本市场定下政策基调。整体内容,尤其是对市场影响最大的注册制改革描述,“不会一下子放开”未超出预期。注册制改革需要慢牛的市场环境。不过,刚从股灾当中恢复元气的资本市场,原本有一手挺好的牌,偏偏被可预期的减持压力引燃下跌导火索,加之盲目引入的熔断机制触发了流动性枯竭,导致股市大跌,投资者信心受挫,人气涣散。
历经新年大跌之后,笔者为监管能力捏了一把汗。
个股将大分化
机会是跌出来的。
今年市场整体特点将是什么?
特点一:估值下移。
从整体估值角度,股指一路下跌,股票投资价值渐渐显露。从板块来看,截止1月15日,计算机通信板块、互联网板块和广播电视板块滚动市盈率分别为45、83和36,均跌到了2014年底水平。考虑到2012年底是创业板指数设立以来的最低点,而且此后两年,创业板指数涨幅达到1.68倍;以及当前市场恐慌情绪仍存、做空力量还占上风,创业板指数还会探试去年9月的1779点点位、去年1月的1429点点位……
特点二:反弹行情或呈现结构性,个股将大分化。
2015年是鸡犬升天。2016年熊市之下,不断萎缩的存量资金,最后可能集结于成长性较好的板块。
从中国人口结构看,1950~1975年是中国出生率最高的时代。这部分人现在年龄在65~40岁,未来一、二十年面临养老问题,相应的养老产业迎来商机。其中,医药尤其是正在成熟的生物医药是需求确定性最强的板块。目前,医药制造毛利率保持在30%左右,在传统行业保持较高水平。
替代劳动力的行业趋好,比如机器人。中国劳动力人口红利2010年左右结束,替代工人的机器人将有稳定增长,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大举实施更高效的机器代人工程,中国不得不顺应潮流。
消费升级产业向好。2013年,中国通信产业升级到4G,移动互联网时代宣布来临。智能手机、智能家电以及下游互联网应用春天到来。TMT企业向新技术蜂涌而去。
需要注意的是,新技术能孕育像小米、华为这样敏感而有执行力的企业成功转型,但互联网强者更强的规律,或让更多的企业被淘汰。经过了这么三年,C端互联网新生力量应该已经清晰;B端的第一梯队(从交易量、用户量角度)也已显现,但“吸金”能力,还需要时间,有待观望。
熊市之际,识别能力尤为重要。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资管、理财行业也会保持很好的增长。
特点三:重组股机会再来。
2011年至今,传统行业已经调整了5年。期间,工业品价格大跌, PPI连续46个月同比负增长。钢铁、煤炭等行业全面亏损。许多企业资金紧张,部分难以为继,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产重组和融资功能,在危机中寻找一条生路,或是很多传统企业亟需的。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所做的2016年工作报告,将深入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也体现了资本市场为国务院定调的供给侧改革大开方便之门的思路。
传媒“老炮儿”久治不愈的病根在哪里?一本数学书的启示
互联网大潮吞云吐雾排山倒海席卷了几乎所有传统行业,首当其冲的是传统的媒体行业。艰难转型中的传统媒体何以总是转不过身?这本书,正在向你揭示答案——传媒人,你万万不能缺了数学逻辑和数理知识这把贴身“利刃”。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我们熟知的谷歌公司提出的“佩奇排序”算法,就包含了极限理论、概率论的马尔可夫定理、谷歌矩阵等数学内容。可见谷歌的成功离不开数学的支撑。这正是融媒体数学的魅力。
庞大的商业帝国——亚马逊,赖以成名的武功也是“算法”。新媒体时代的一系列成功告诉我们,没有算法和数据挖掘,你就是堂吉诃德,你用长矛挑战机器人,你很辛苦,也很执着,“然并卵”,你不行。
在今天的传媒调查报道中,欠缺必要的数学逻辑训练使不少面貌华丽的报道失之偏颇。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G. Polya)说:“经验的归纳只能说明所得结果可能可靠,并不证明它一定可靠。”
传媒的专业素养将首先指你和你所在组织评估数据处理与复杂事件的分析能力,它需要越来越专业的工具和知识结构,不仅是分析结果的质量,还包括给出结论的效率。
这本《融媒体数学》,是一本传媒类专业提升基本数学素养的创新读本,同时,也是一本融媒体与数学结合的精彩读物。它能使人们通晓数学和传媒艺术中美的原则是如此相似。
数学的沉静并不是对于社会难题的逃避,恰恰相反,对于传媒人,它是理解世界,保持与世界沟通的手段,更是在新的世界创建新制度的能力。或许有一天传媒人会听到一句:“不懂数学,勿入此门。”
New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