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教学模式下临床专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6-07-08武玉欣曲波朱亚鑫
武玉欣,曲波,朱亚鑫
(中国医科大学1.学报编辑部;2.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沈阳110122)
不同教学模式下临床专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武玉欣1,曲波2,朱亚鑫2
(中国医科大学1.学报编辑部;2.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沈阳110122)
摘要目的调查临床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不同教育模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按照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我校临床专业1~3年级(共570名)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根据教学模式分为2组: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BL)组和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PBL)组,比较分析2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SCL-90得分显示,一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均高于二、三年级学生(均P<0.05),二、三年级学生间各个因子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一年级学生2种教学模式下SCL-90各指标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二、三年级学生PBL组学生除恐怖因子外,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得分均比LBL组低(均P<0.05)。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尤其严重;与LBL教学模式比较,PBL教学模式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医学生;临床专业;教学模式;心理健康
网络出版地址
E-mai1:yxwu@mai1.cmu.edu.cn
网络出版时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生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医生成为了高风险、高压力、高要求、高负荷和社会评价低的职业[1]。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医学生素质培养的基础目标及条件,不但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健康。因此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应对这种医疗市场的巨大变革,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1ecture-based 1earning,LBL)教学模式也正逐步转变,基于问题学习(prob1embased 1earning,PBL)教学模式被引进到医学教育中。研究[2]已表明PBL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的素质培养效果显著。本研究调查我校1~3年级临床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不同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及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本研究按照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1-3年级临床专业的5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570名学生进行调查。方法问卷570份,回收570份,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568份,有效率99%。同时将学生按照采用的教学模式分为PBL组和LBL 组2组。学生及基本信息见表1。被调查者均无精神病史。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户口(农村、城镇)、是否单亲、是否是独生子女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来调查心理状况,包括90个条目,归纳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每个采用5级评分法,从不,1分;轻度,2分;中度,3分;偏重,4分;严重,5分。总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某条目得分高,说明此因子心理问题严重。
1.2.2质量控制: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表,发放前讲清此调查仅用于心理学研究,问卷均匿名。学生自愿、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以排除干扰因素。问卷收回后对填写的情况进行检查,不合格的量表剔出。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结果显示,2组学生性别、年龄、户口(农村、城镇所占比例)、单亲、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不同年级学生SCL-90调查结果比较
表1 2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s of clinical medicine students between groups LBL and PBL
结果显示,一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均高于二、三年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二、三年级学生间各个因子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2。
2.32组学生SCL-90调查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一年级2种教学模式下学生SCL-90各指标得分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二、三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与同年级LBL组比较,PBL组学生除恐怖因子外,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得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当前,医学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医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以此理念为中心进行了相应转变。在诸多医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中,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心理素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包含人的动机、情感、性格、意志等因素[1]。青少年时期心理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受家庭、社会、学校以及个人自身条件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一年级学生比较,二、三年级学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较低(P<0.05)。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所受的基础教育更多注重于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及心理素质培养缺失,因此他们的心理素质与他们的学业成绩不匹配;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独立生活,对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不适应[4],这些可能是他们SCL-90得分低的缘故。大学的课程除了专业素质教育外,开展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提高;另外,大学的学习相对于基础教育宽松,也使得学生不局限于专业学习,多方涉猎,视野开阔,因而有益于心理健康。与正常水平[5]相比,3个年级学生的得分均较低,也说明医学生心理压力大于常人,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6-7]。
表2 临床专业1~3年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x±s)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medicine students about SCL⁃90 scores in different grades(x±s)
表3 2种教学模式下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x±s)Tab.3 Comparison of SCL⁃90 scores of students received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x±s)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年级PBL组学生SCL-90得分与LB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三年级学生PBL组得分均较LBL组低(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本研究选取的一年级学生为刚刚入学的新生,专业学习时间不长,对于新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受到的影响不大;(2)LBL是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他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按照章节系统地向学生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掌握学科知识。这一教学模式一直沿用,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巨大作用。学生只要认真听讲、领会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几乎涉及不到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作用微乎其微[8]。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情景化的学习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心理健康状况也不断改善。
当前,教育部门对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心理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条件。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9]。
综上所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尤其严重;与LBL教学模式比较,PBL教学模式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这种现状,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帮助有障碍的学生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10]。本研究调查样本量较小,专业单一,因此今后需对医学生进行大样本、多专业学科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以便得出确切结论。
参考文献:
[1]雷娟,薛声能,严励,等. 21世纪新的医学目标与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12-13.
[2]李晓丹,韦莉萍,李伟峰. PBL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现实意义[J].现代医院,2005,5(11):4-6.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80-182.
[4]尹训宝,孙宏伟,刘晓芹.大一新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0,18(10):1253-1255.
[5]童辉杰. SCL-90量表及其常模20年变迁之研究[J].心理科学,2006,33(4):928-930.
[6]宋静,余毅震,毛柏青,等.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3):174-176.
[7]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5):664-679.
[8]赵万红,潘龙瑞,朱克刚,等.我国高等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1,35(4A):74-77.
[9]张岩波,段志光,程牛亮,等.对照医学教育标准构建医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9-21.
[10]高燕,郭明贤,杨群,等.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426-428.
(编辑王又冬)
Mental Health Statusof Studentsin Clinical Medicineunder Different Learning Models
WUYuxin1,QUBo2,ZHUYaxin2
(1.Editoria1 Board of Journa1 of China Medica1 University,China Medica1 University,Shenyang 110122,China;2.Research Center of Medica1 Education,China Medica1 University,Shenyang11012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menta1hea1thstatusofstudentsinc1inica1medicine,andstudytheinf1uenceofmenta1hea1thbythedifferent 1earning mode1s. Methods A tota1 of 580 students in c1inica1 medicine from China Medica1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ymptom check 1ist 90(SCL-90). Th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1ecture-based 1earning(LBL)group and prob1em-based 1earning(PBL)group.Results The scores of SCL-90 of grade one were significant1y higher than those of grade two and grade three(a11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1y difference between grade two and grade three(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1y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LBL and PBL in grade one(P>0.05). The scores of SCL-90 of PBL group were significant1y higher than LBL group in grade two and grade three expect the factor of hosti1ity(a11 P<0.05). Conclusion The menta1 hea1th status of students of c1inica1 medicine is poor,especia11y in freshmen. Compared with by LBL mode1,PBL mode1 exhibitedabettereffectinimprovingthementa1hea1th.
Keywordsmedica1 student;c1inica1 medicine;1earning mode1;menta1 hea1th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8-4646(2016)06-0510-04
DOI:10.12007/j.issn.0258-4646.2016.06.0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2YJAZH161)
作者简介:武玉欣(1971 -),女,副研究员,硕士.
收稿日期: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