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练习设计提升化学教学效果
2016-07-08刘娟
刘娟
课堂练习是连接师生之间的桥梁,也是联系教与学的媒介.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对课堂知识加以巩固和训练.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学习素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化学课堂练习的制定上,教师必须秉承科学自主的态度,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本文对优化高中化学课堂练习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强化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初中相比,高中化学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就是概念多、难度大、综合性强.在化学课堂训练中,尤其是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对学生化学基础的课堂训练.在基础的化学训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化学课堂氛围显著改善.
例1下列关于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分析:要想解决此题,学生首先须对酸、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做到清晰的认识.酸性氧化物是能与水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即是能与水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于是可以顺利地将C、D选项排除.在教学中,教师还需使学生铭记一些氧化物特例.如,对于高锰酸钾的酸酐Mn2O7而言,其是金属氧化物,但它却是酸性氧化物,于是可知A项错误.因此.答案为B.
二、化学分层训练,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之中存在很大的能力差异性,学困生跟不上,一些领悟能力较强的优等生又觉得吃不饱.对此,教师在课堂练习的布置上要秉承分层性原则,做到难易结合.教师切忌将学生明确划分等级,必须一视同仁,不断鼓励学生尝试新高度,解决新难题.
例2(1)尝试配平以下离子反应方程式:C2O2-4+MnO-4+H+=CO2+Mn2++H2O.(2)称取6.0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的溶液,分别称取两份25mL于锥形瓶中.①向第一份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滴加0.25mol/LNaOH溶液至20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溶液中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②第二份溶液滴加0.1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至16mL时完全反应,此时的溶液颜色如何变化?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分析:第一问属于基础性离子方程式配平问题.只要将方程式中的各个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出来,利用电子移动来进行方程式配平.C2O2-4中碳元素化合价从+3上升到+4价,MnO-4中的锰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结合各自的电子移动规律,可顺利求出各个方框内的数字:5、2、16、10、2、8.在进行第二问的布置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利用反应前后的离子守恒计算出被中和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可得答案为0.005mol.此时,教师继续深入,提出第二小问的问题,高锰酸钾溶液原本是紫红色,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红色.要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教师同样要求学生首先写出离子方程式,判断出还原剂种类,由于化学物质已经完全反应,可得到其物质的量为0.004mol.
三、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巩固训练效果
化学课堂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完善化学学习.教师要根据分层训练的结果,了解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首先从基础知识的评价入手,针对学生在概念掌握和应用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指出学生的错因.例如,在上述分层训练的反应方程式配平中,学生存在对生成物判断错误的现象,很多学生将生成物H2O误以为氢氧根.如此一来,学生在配平上就出现了困难.同样是依据原子守恒,为何学生会产生以上的误解呢?原来是学生认为欲使前后方程式的化合价相等,生成物会有氢氧根.此时,教师必须进一步评价以上离子反应,利用反应后的溶液酸碱性说明氢氧根的存在与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也将生成物进行了替换,成功书写出平衡方程式.教师必须意识到,给出正确答案并不是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才是进行教学评价的根本.
总之,课堂练习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训练.只有将化学教材、课堂训练以及训练评价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课堂训练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