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2016-07-08杨和青
杨和青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在基础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包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实验的方式,利用已知结论作出评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占有相关信息与数据后).这种教学方法,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也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更符合教育的本性,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当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下面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谈点体会.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探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可见,学生的求知欲越高,对问题的探索性就越强,就越能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引发学生兴趣、对问题设置悬念等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走出思维低谷,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出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不仅是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与生活,服务与生活.例如,在讲“用平面截几何体”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切西瓜、黄瓜等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几何体,使学生惊叹数学无所不在,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二、建立新型探究性学习方式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和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而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平等的参与者.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失去了垄断地位.同时,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课本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形式,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获得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样化,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和垄断者.教师的地位由权威者向平等者、由传授者向参与者等角色转换.探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成为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而不仅仅是良好的讲解者.教师要主动地去倾听学生的想法,重视和观察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的心理,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建立起一种新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好奇、喜欢探究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
三、要求与知识、能力之间的差异
探究性学习是没有现成方案的,更不是把教材上的知识搬过来放到学生头脑中,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在过程中有许多变数的学习方法,其灵活性非常显著.在教学中,要想听得懂,学生就得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能力.初中学生因年龄与生理的关系,没有那么多的知识量,感性认识远远大于理性认识.这是制约探究性学习的最大因素.针对这一现象,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知识难度低、容易理解、比较形象生动、可操作性强的问题来实验.教师要设置好问题的梯度,难度最低的问题准备给层次较低的学生,保证全员的参与性,中等难度的问题留给中等水平的学生,保证知识的不断层,保证知识的普及,难度最大的问题准备给优等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要用形象直观、接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这种“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的师生双边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逐渐缩小学生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保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学习过程是整个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从计划的制定,资料、信息的收集,解决问题方案的确定,到最后探究结果的呈现,都能折射出学生的进步.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教师去思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