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指导策略

2016-07-08张凯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例题直线三角形

张凯

摘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局限于以教为主的课堂,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要构建学本课堂,不断发掘学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学习策略、重教师讲解轻自主探索,学生亦步亦趋地跟从于教师的思维,自主学习的意识受到抑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内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直观情境.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受阻,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效果.教师将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时,笔者创设情境:观察图1中的三角形,先猜一猜,再量一量,哪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学生经过猜想、测量各三角形未知的边、角,提出问题:“为什么△ABC会和△DEF全等?”“为什么△ABC不会和△PMN全等?”

图1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挖掘生活素材,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迸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达到启发智慧的目的.例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笔者播放太阳冉冉升起的动画,把太阳看作一个圆,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让学生观察太阳与地平线的几种位置关系.在观察后,学生不难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是相交关系,当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是相切关系,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是相离关系.

(3)创设操作情境.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学习以机械训练与枯燥记忆为主,缺少动手探索的机会,学生的创新意识淡薄.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发现、实验、猜想、归纳中提高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例如,在讲“设计轴对称图案”时,笔者创设如下情境:①在长方形纸上任取一点P,将纸片对折(折痕MN),用针在点P处穿孔,将纸对折,连接针孔PP,探究线段PP与折痕MN之间的关系.②在纸上再取两点Q、R,同样经过折纸、穿孔、展开,连接PQ、QR、PR和PQ、QR、PR.测量比较PQ与PQ,QR与QR、PR与PR的关系.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学生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产生更直接的认识,继而产生猜想,将轴对称与全等联系起来,得出轴对称的性质.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注重诱导.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留有让学生思维的时间与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要给出一些铺垫性的问题引导点拨学生,让他们不断发现、尝试,抓住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有益的启迪.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开放题是指条件不完备或答案不唯一的作业,学生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题,去发现新思路、新方法.教师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多视角观察、多方位思考,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提高.

二、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学会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文本,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阅读,扫清文字障碍,读懂概念、定理、分式、例题,了解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图表观察分析能力,从中搜集信息,自主建构知识.

2.发挥例题、习题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通过研读例题,挖掘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题技巧,并能进行拓展延伸,提出不同的解法.在解题后反思过程、结论的合理性、严密性,解题的多样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

总之,数学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课内、课外采取不同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发掘学生的学力,由“教本”课堂逐步走向“学本”课堂.

猜你喜欢

例题直线三角形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画直线
三角形,不扭腰
两条直线 变变变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画直线
三角形表演秀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