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激活物理课堂

2016-07-08俞进春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牛顿射线创设

俞进春

传统的物理教学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樊篱,没有以解决物理问题为根本导向,学生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感受不到知识的应用场景,导致分析解决问题意识薄弱,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受到抑制.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重现实际的物理问题,让学生产生好奇与疑问,进而对知识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不断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解决认知的欠缺.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谈些看法.

一、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由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而传统教学中,教师生硬地灌输结论,学生机械地记忆结论,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物理教学倡导“做中学”,让学生亲历探索过程,感受到物理世界的魅力.创设新颖的、生动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产生旺盛的求知欲,营造乐学的氛围,让学生融入其中,通过亲身的观察、思考、操作、发现等活动,获得视野的交融、思想的撞击、心灵的感悟,使物理规律内化为长久的记忆,从而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讲“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时,笔者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在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探索让导体先后做左右平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不难发现,只有在左右平动时,导体棒切割磁感性,才会有电流产生.而前后平动、上下平动时,导体棒都不切割磁感线,也就没有电流产生.实验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引入了本课所学内容.

二、创设史学情境,展现知识来龙去脉

物理学史是一部记载着人类进步与物理学家奋斗历程的科学史,它给人以无穷的智慧,与奋进的精神力量.但物理学家的观测、困惑、尝试的智慧火花被人为地“抹平”,产生了直线发展的错觉.利用物理学史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同时,接受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笔者创设史学情境:伽利略认为,以任何速度运动着的物体,只要除去加速或减速的外因,此速度就可以保持不变.笛卡尔认为,在没有外加作用时,粒子或者匀速运动,或者静止.牛顿把这一假定作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并将伽利略的思想进一步推广到有力作用的场合,提出了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已步入寻常课堂,其融合丰富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备受师生的青睐.而物理学科中许多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单调地讲解难以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若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建立物理实验模型,可以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牛耕地的画面,牛耕地时,牛拉着犁前行,牛停止犁也停止.由此看来,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得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的结论是正确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质疑,进而产生探索的兴趣.

又如,在讲“原子核的结构”时,常规教学条件下学生无法体会微观世界里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笔者利用多媒体演示放射源放入由铅做成的容器中,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射线如图,提出问题:(1)你从动画中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现象?(2)图中,若α射线、β射线都是带电粒子流的话,它们分别带什么电荷?(3)如何不用磁场判断,还可用什么方法判断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以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微观世界产生清晰的认识,继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四、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生活中捕捉物理现象,在教学中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价值.例如,在讲“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时,笔者以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1)空调、电视用遥控器远距离操控;(2)卫生间自动冲水装置;(3)工业生活中的恒温烘箱能准确、准时地工作;(4)楼梯上的电灯能人来灯亮,人走时灯熄;(5)医院能快速、准确地检测体温.这些功能是怎样实现的呢?列举生活中的传感器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物理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感受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牛顿射线创设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牛顿忘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赤石脂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
风中的牛顿
γ射线辐照改性聚丙烯的流变性能研究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