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器口古镇文化建设之路径

2016-07-08吴加祥

重庆行政 2016年3期
关键词:磁器古镇文化

吴加祥

城市因文化而名,因文化而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永续的记忆。磁器口古镇就是一座让人永远记忆的城市。近年来磁器口古镇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为古镇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使磁器口像磁石一样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游客蜂拥而至。据初步统计,2015年,磁器口古镇年接待游客9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0亿元,已成为“重庆市名片”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因此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智慧旅游第一镇等荣誉称号。

一、磁器口古镇的历史沿革

磁器口古镇始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1500余年,原名白崖场。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从地道逃出皇宫削发为僧,亡命天涯。流落巴蜀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挂单”隐匿达四、五年之久。因真龙天子曾隐于此,后来世人将宝轮寺易名龙隐寺,所在白崖场也改称龙隐镇。因紧临嘉陵江,以漕运瓷器而闻名,因瓷与磁相同,故改称为磁器口。码头建筑以川东民居风格为主,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建筑保存完好,形成磁器口主要建筑风格。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大量文化精英汇聚重庆,主要在沙坪坝和磁器口一带活动,诸如巴金、郭沫若、冰心、徐悲鸿、丰子恺等文化巨匠都曾经在磁器口驻留,创作了大量优秀文艺作品,将磁器口的文化创作推向巅峰。1998年,沙坪坝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全力打造磁器口古镇,打造之初就特别注重发掘磁器口文化内涵,要求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消化吸收优秀民俗文化,不断引进其他各地特色文化,发展人民群众广泛接受的现代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沙磁文化”,要让磁器口成为重庆市的文化汇聚地,成为全市人民的精神家园。

二、磁器口古镇文化产业发展形态

磁器口古镇文化产业形态多种多样,呈现出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良好局面。

(一)非物质文化广泛扩张。近年来磁器口古镇建设了字画一条街,汇聚书法家或爱好者30多位;筹建了中华老字号中心,已引进中华老字号20家。非物质文化在磁器口大量聚集,已有绘画、书法、刺绣、綦江版画、剪纸、梁平竹帘、川剧等17种非物质文化形态在磁器口共生共存。同时勤劳的磁器口人自己也不断发展创造新的非物质文化,如陈麻花、毛血旺等,以独特的口味深得游客的喜爱,乱针绣是在传统刺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刺绣方式,其针法乱而有序,独具特色,曾获得全国刺绣比赛一等奖。

(二)民俗文化方兴未艾。过去磁器口是一座水上码头,人流往复,鱼龙混杂,往往是民间艺人大显身手的理想之地,只要有本事、有手艺都可在此谋得养家糊口的资本,磁器口古镇以其独特的包容气质,助推了民俗文化长足发展,耍龙舞狮、插科打诨、磨刀补锅、气功杂耍、莲花闹、糖关刀等在磁器口古镇应有尽有,深得游客广泛赞誉。当前正在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

(三)宗教文化有序发展。磁器口古镇两山之上分别坐落一座寺庙,坐落在马鞍山的寺庙叫宝轮寺,始建于唐代,明朝初期相传建文帝朱允炆曾在寺内出家,原名叫龙隐寺,后更名为宝轮寺。宝轮寺一贯香火旺盛,善男信女求子求福络绎不绝。坐落在凤凰山的寺庙叫凤凰寺,始建于清代,毁于文革时期,近年来才完全修复,讲经修行,梵音寥寥。宗教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众生,讲信修睦,善待他人,与人无争,是维系和谐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

(四)休闲文化异军突起。后工业时代的人们往往被物欲所困,更希望有一块文化净土抚慰心灵,让灵魂得到暂时的休息,休闲文化得以迅猛发展。磁器口古镇因其山水相依之势、古今相通之韵,是休闲文化发展的理想之地。近年来,磁器口古镇书吧、水吧、酒吧、咖啡吧等新兴休闲业态快速发展,已形成慢生活一条街,经营者约40多家,家家生意红火。休闲场所营造了磁器口闲适、安宁的环境,一切忧伤和失意都可以放下,可以冷静思考人生和事业。

三、磁器口古镇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强基础。当初磁器口古镇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从1998年沙坪坝区提出打造磁器口古镇至今,一直致力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投入资金20多亿元,磁器口古镇公共服务设施得到长足发展,先后完成磁器口路网建设,改造了古镇核心区石板路,水电气讯官网全部下地,新建免费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增文化场馆9个,为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全市首批国际安全社区,为古镇设施和公共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重保护。“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必须保护好,已成为沙坪坝区全体人民的共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专门为磁器口古镇保护与开发立法,这在全市尚属首例。多年来,磁器口古镇保护开发工作都以保护为主,已先后实施了约2万平方米危旧房屋维修改造,全部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原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均编好号,下架后再按照原编号、原样子装回,充分尊重原来的历史痕迹。古镇新建项目务必首先做好规划,邀请规划专家严格把关,任何项目不得损害古镇风貌,否则不予审批。

(三)引资金。如果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是政府在搭台,那么台搭好后,就应该让企业来唱戏了。磁器口古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实施文化类项目建设。已引入重庆国富集团建设沙磁文化广场建设,预计投资40亿元;和北京金融街集团合作建设“巴渝老街”项目,预计投资80亿元,其他重大项目正在与合作方洽谈,预计未来5~10年,磁器口古镇及其周边将投入资金200亿元,届时将形成文化产业为主体,其他门类齐全的全产业链共生共荣的良好局面。

(四)育人才。文化发展离不开人才,磁器口古镇历来重视文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沙坪坝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制度和办法,为人才引进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磁器口古镇自身也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了具体措施,如降低房屋租金,帮助拓展营销渠道,减少审批环节等,为文化产业顺利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文化人才到磁器口之后往往都乐意留下来,潜心文化创作。现已有一大批文化人在重庆文艺界小有名气,崭露头角,比如磁器口本土画家姚叙章,致力于画黄桷树,获得过国际大奖;书法家郭中堂书法自成一体;农民刺绣大师单大琼的蜀绣独具特色;邓和平剪纸成为重庆剪纸艺术代表。还引进一些市场主体开展文化演出,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适合不同群体受众的审美需求。

经过多种措施,磁器口古镇文化产业发展已初显成效,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主体163家,年产值约5亿元,占地区增加值的40%,创造约1000个就业岗位,已成为磁器口古镇的支柱产业。

四、磁器口古镇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2014年,沙坪坝区委、区政府战略性地提出以磁器口古镇为核心,打造建设沙磁文化产业园,将磁器口古镇建设再次推向高潮。

(一)沙磁文化产业园建设规模与愿景

沙磁文化产业园位于沙坪坝区的东北部,东临嘉陵江,背靠歌乐山,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南以土湾滴水岩为起点、北至原特钢厂区,东以嘉陵江为界、西至歌乐山烈士陵园。根据规划,园区总体划分为三大片区,分别是红岩片区、磁器口古镇片区、滨江沿线片区。从西向东,由歌乐山的“生态绿色”走向红岩片区的“革命红色”、再从磁器口的“古香古色”,来到滨江片区的“山水一色”,可以深度体验到园区的历史纵深感和现实错位感。沙坪坝区区委、区政府为沙磁园区提出“打造国家级品牌、重庆市名片、沙坪坝窗口,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的总体目标,并在《沙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西南地区文化复兴样板区、长江上游文化商贸新地标、重庆文化创意孵化集聚地”的发展定位。

(二)沙磁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磁器口不仅仅是沙坪坝的磁器口,更是全市乃至全国的磁器口”,必须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高质量实施,力求不留遗憾。按国家级园区的规格定位,正全面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其中,在产业规划中,确定了园区特色主导产业、产业布局、运营模式、扶持政策等,并着力推进产业差异化布局、错位发展,实现园区产业业态的多元化、差异化、互补性、协调性。

2.坚持文化基础。磁器口是沙磁文化的核心区,汇聚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抗战文化、宗教文化、现代文化等于一体,这是磁器口古镇独有的宝贵财富,在今后的建设中必须坚守和弘扬,要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不断挖掘文史、丰富展馆、优化业态,打造一系列深受全国各地游客喜爱的品牌活动、书籍刊物、影像作品等。

3.坚持项目带动。项目是园区建设基础,没有项目,园区就会空心化,必须大力推动现有项目建设,促成尽快投入使用,同时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形成接续发展的态势,实现项目不断链,发展不停步。下一步沙磁文化产业园要着力“联合红岩、激活滨江、扩展古镇”,分头推进三个片区的重点项目。一是联合红岩,积极推动创建5A景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在主城区打造5A级景区的安排部署,磁器口古镇要和烈士墓、渣滓洞、白公馆等红岩景区连成一线,互动发展。二是激活滨江,同步推进沿江工业遗迹转型发展、滨江路磁井段项目建设、与内环快速路的交通转换、提升滨江沿线的景观与功能等四大任务,实现破产企业的文化产业再发展、打通交通限制和缓解现在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交通压力、区域文化风貌打造等。三是扩展古镇,东西南北中齐头并进。在古镇核心区,坚持“保护第一”,重点做好丰富文化演艺、升级公共场馆、开发古旧院落、优化景区交通、规划旅游码头、探索家庭旅馆、发展智慧旅游等古镇。

沙磁文化产业园有历史文化积淀和时尚文化资源禀赋为依托,有旺盛人气的文化旅游业为主导,有发展现状的优势和发展方向的领先,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利好条件,必将为沙坪坝巩固发展“文化大区”提供重要支撑,必将成为全市人民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磁器古镇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磁器口,瓷器口?寻找一个消失的制瓷王国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基于单片机与IPM的PWM脉冲脱磁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文化之间的摇摆
夜光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