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6-07-08陆慧
陆慧
要想实现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从习题的选取、课堂训练、课后巩固出发,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训练.下面就高中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途径谈点体会.
一、训练习题选取原则
1.目的性原则.高中化学知识点内容多、种类繁.要想实现习题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习题汇编上注重目的性.在选取习题时,围绕化学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章节目标、单元目标,选取合适的训练题.同时,围绕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例如,在讲“化学能与电能”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关系,教师可以选取新型化学电源训练题,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2.可行性原则.在传统的化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达到教学目的.但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习题教学中,这样的做法缺乏可行性.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化学训练必须精简而高效,除了要具备针对性原则外,还必须具有可行性.在习题难度的制定上,要采用分层策略,保证中等生跟得上,优等生吃得饱.在习题教学训练伊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摸底,在不同学习阶段选取不同难度的训练习题.
二、课堂训练有效性策略
1.注重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受到传统化学习题教学的影响,学生在习题教学上缺乏主动性,习惯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更愿意扮演听众和观众的角色.对此,化学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例如,在讲“铜及其氧化物”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训练: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升标况下的O2反应混合后通入水中,全部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的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对于本题,很多学生被它的复杂性所限制,难以下手.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问答式的引导策略,帮助学生发现其中的解题思路.教师提问: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变化了什么,什么没有变化?学生依然存在较大的困惑.教师进一步引导:可以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寻找突破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硝酸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Cu失去的电子都被O2得到了.此时,实现了解题的简化,利用电子守恒可以迅速求解.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n(Cu)×2=n(O2)×4=1.6822.4×4mol,可知n(Cu)=0.15mol.由于Cu2+在NaOH溶液作用下恰好完全沉淀,由Cu2+~2OH-可知,n(NaOH)=2×0.15mol=0.3mol.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0.355=0.06L.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身知识,顺利求出该题,实现了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原则.
2.注重整理,总结思维方法.要想实现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注重对习题的总结和整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教师可以对各个章节的常见知识点、考点进行归纳,为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化学属性和思路.例如,在讲“化学燃烧类计算”时,教师可以选取如下训练题: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16.8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多少克?在本题的求解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方法的整合,将差量法等计算方法贯穿其中.差量法:通过观察,发现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差异性在于其氧原子个数,当两者的物质的量各为1mol时,则两者相差1mol氧原子.我们不妨按照缺氧的质量求解燃烧的CO的物质的量.差氧的物质的量为(17.6—16.8)÷16mol=0.05mol,则CO的质量为m(CO)=28×0.05g=1.4g.对于本题,还可以使用极限法、二元一次方程组法和十字交叉法求解.通过本题的训练,学生再遇到类似的计算题时便可以轻松求解.
三、注重课后巩固训练及教学反馈
高中化学习题教学的内容繁多,要想实现习题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训练反馈和课后巩固.在习题教学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针对训练过程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制作错题集并进行习题训练的自评.同时,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思维缺陷和误区.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反馈,针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和巩固.
总之,要想实现习题教学训练的有效性,从习题选取、课堂实践到课后总结与反馈,教师必须确保习题教学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