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6-07-07庄可

高教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职业院校发展

庄可

摘要: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国家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提高第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在职业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进行知识结构完善和更新等现象。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就是由于缺乏学习,导致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国家要发展职业教育,首先就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教能力,而提高教师职教能力的关键就是要更新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够让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更新、发展,才能够担负起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使命。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发展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职业教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了重要的指示,国务院还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并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3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下发通知,将于2015年内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贯彻执行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适应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提高第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国家要发展职业教育,首先就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教能力,而提高教师职教能力的关键就是要更新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否则,职业院校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就很难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要求,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也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

一、有关教师知识结构研究现状

国外有不少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对教师知识结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在80年代初开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国外最早对教师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是加拿大的艾尔巴兹(Elbaz),他(1983)认为:“教师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主要包括五类: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情境的知识、自身的知识。”[1]国外对教师知识结构研究最有影响的当属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L.Shulman),他(1986)率先提出学科教学法知识概念,初步提出了教师知识结构的系统思想与结构框架,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三部分”[2]。随后舒尔曼又在与同事的进一步研究中修订了此框架,把一般教学法知识、学习者的知识、教学情境的知识、教育的目标和价值的知识也包括在内。舒尔曼的“教师知识结构框架理论”对后来学者研究知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知识结构的研究也成为最有实力的一个派别,其理论成果经常被研究知识结构的学者广泛引用。国外对教师知识结构进行过深入研究的还有科克(K.F.Cochran)、伯利纳(D.C.Berliner)、德路透(J.A.DeRuiter)、普特南和博克(Putnam &c Borker)等学者,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教师知识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国外学者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更多地从是否与教学活动关系密切来分析研究知识结构,并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框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就有学者在参照国外学者对教师知识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教师知识结构进行了研究。此阶段的研究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较有代表性的是顾兴义、陈运森在1993年编写的《教师的知识结构》一书,该书是国内比较早对教师知识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专著,书中提出了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三个层次,即“基础文化知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90年代后期,国内对教师知识结构理论的研究迅速增加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在此阶段的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申继亮、辛涛团队的研究,他们(1999)采用国外比较流行的方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教师知识结构,提出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主要应具备四方面的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3]。万文涛(2004)从专业化角度对教师知识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根据知识所涉及的领域,可以将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划分为“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4]。厦门大学的潘懋元(2007)认为:“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比较宽厚的基础知识、一定深度的专门知识、一般的前沿知识、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论知识、一般基本文化知识五个方面。”[5]国内对知识结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还有单文经、唐玉光、钟启泉等学者。以国内学者的研究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相比较,国内学者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比国外晚了20多年,国内的研究略显粗糙,存在概念不规范、缺乏具体可操作性、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国内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朝着本土化、微观化、实践化方向继续深入研究。

·高职教育·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

二、广东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调查分析

(一)调查情况

课题小组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申继亮、辛涛团队(1999)提出的教师知识结构的观点,从“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四个方面,对广东省内12间职业院校的800多名教师进行调查。主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收集数据,有单选题和多选题;一些不能够通过问卷调查体现的内容,就采用召开座谈会和现场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情况见表1、表2。

通过表1调查数据以及座谈会、现场访谈的结果发现,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存在知识结构不平衡、知识储存不足、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职业院级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缺失比较严重,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完善的情况。通过表2调查数据发现,职业院校教师学习知识积极性不高,甚至一些教师存在“不写论文、不申报科研、不参加继续教育、不参加学术会议、不考研深造、不进知网和图书馆学习”的情况,他们的学习几乎停止了。教师如果长时间不学习,就无法获取前沿知识,也无法更新知识,就会导致知识水平越来越低,这样的知识结构无法适应新时期职业教学工作的要求。

(二)调查结论

1.教师本体性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6]任何学科教给学生的知识首先都是本体性知识,它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对于这些本体性知识,教师不仅自己要懂得,还必须能够给学生讲解清楚,能够引导学生认识、理解、会用。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好比“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有一桶水”中的“水”。根据调查发现,由于学习积极性差,职业院校教师的“一桶水”不但明显偏少,而且“水质”还偏差。对本体性知识的掌握没有做到“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由于教师对本体性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得不够深刻和透彻,所以在教学中无法做到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无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学生也无法给予恰当的指导,也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本体性知识缺失的职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做到驾驭教材,只是把教材作为学科知识的唯一出处。甚至一些教师,为避免暴露自己在本体性知识上的薄弱,在课堂上几乎是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或回避与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2.教师条件性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各科教学法及工具性知识。[7]据调查,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条件性知识缺失的情况。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只是在申请“高校教师资格证”时参加了为期10天左右速成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培训学习。这样的学习是无法让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教师也无法用所掌握的教育理论去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由于条件性知识的缺失也导致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在课程意识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很多职业院校教师错误认为,教师只是负责学校教学的事情,而课程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情、学校领导的事情、教育专家的事情。在调查中也发现,职业院校教师运用CAI技术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教学实践中能充分运用CAI技术的教师并不多。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的简称,是指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活动。[9]调查中发现,教龄在20年以上的职业院校教师,由于历史原因他们都普遍没有系统学习过CAI知识,因此会明显感到自身的CAI知识存在着严重的缺失。

3.教师文化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学生吸收知识的信息源是多方面的,学生每天都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书刊等扩展其知识视野,随时都可能向教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由于文化知识的缺失,不能够圆满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无法在回答中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更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查中还发现,很多职业院校对生命文化知识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可以说漠不关心,导致很多学校成了“缺乏生命关怀”的学校,职业教育成了只讲求实用而轻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造成职业院校教师对生命文化知识的忽视,从而失去对人及对自己的热情与关怀。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只是关心物质层次的生活,丧失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自我知觉。因此,职业院校教师的生命文化知识的缺失问题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教师急需补上生命文化知识。

4.教师实践性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状况一直广受社会的批评,很多学者也在呼吁职业院校要大力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的人才。从职业院校知识管理的现状来看,一些职业院校对实践性知识的管理意识淡薄,形式主义作风严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书本轻实践”的错误倾向。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8]。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仍受传统知识观的制约,仍没跳出传统知识观“理论与实践”二元对立的思维束缚。很多职业院校的实践活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建立有效的实践性知识管理机制,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共享也遭遇知识壁垒。由于学校对实践活动的不作为,对实践性知识的封闭保守,不仅不利于职业院校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也妨碍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导致很多教师知识结构无法在实践锻炼中得到改造和优化,这些问题也成了制约职业院校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的瓶颈。

三、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的发展策略

学校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在学校里,最宝贵的资产就是教师的知识。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者的教师,其知识结构是否完善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否得到发展也是学校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核心因素。对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发展,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教师个人三个方面,本文将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分析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的发展策略。

(一)通过“学习共同体”活动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知识是个人、组织重要的资产,教师是一个社群,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而言,教师组织有必要分享与完善自身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达到工作领域的某一阶段时,通常会遇到瓶颈无法突破,此时唯有通过继续学习、进修或高人指点,才能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升华。博耶尔在1995年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教师通过学习共同体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与兴趣而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团体,它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10]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可以从不同方面阐述自己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面临的问题,教师之间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在学习共同体活动中,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能够提高科研能力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能活跃思想、修正想法,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学习共同体活动中,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与学科前沿知识的传递与交汇,有助于改变职业院校教师思想陈旧、知识老化的状况,从而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共同体不但可以增加教师学习的广度,还可以增加教师学习的深度。通过学习共同体可以拓宽教师学习领域,可以促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职业院校教师不能满足于“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的粗放型的知识结构,而应学深一点、学透一点,促使知识结构从“粗放型”向“精专型”转变,努力成为本专业的行家。

(二)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让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更加夯实

在职业院校教师的课程意识没有得到真正激发之前,教师是不会主动、强烈、明确地有一种“我要学习什么”的意愿,教师只是被动的“被学习者”,这样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也无法得到提升。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每位专业教师都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品课程,以满足教学的发展需求。教师打造的精品课程不在于能否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启迪、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精品课程建设的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为了打造精品课程,职业教师才会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会在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中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构建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理清自己的知识结构状况,可以有效地分析自己知识结构的问题所在。当职业院校教师在打造精品课程时,有着强烈的“我缺乏什么、我要了解什么、我要学会什么”意识时,知识学习才能够是主动的、生动的、深刻的。在构建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知识的主动选择与吸收,才能够达到改造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目的。教师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课程的创新能力上,通过打造精品课程,可以促使教师积极地学习知识、钻研知识,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拓展知识空间。

(三)教学效能提高的基础是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条件性知识

职业院校教师只懂本体性知识是不够的,还需掌握条件性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学法及工具性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条件性知识是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的专门知识,这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要有主动性,要采取主动的方式去学习理解条件性知识,并根据自身条件性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弱点有针对性地去完善。教师只有精通条件性知识,才能准确无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激起学生发现、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对象,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维持学习的动机,增进学习的成效。条件性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掌握教育的规律与技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我的教学不过是雕虫小技。只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把学与教的规律搞清楚了,人人都可以有上百种方法把学生教好。”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班级管理,教师如何组织、如何激发、如何实施评价等,都需要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条件性知识作为理论支撑。具有丰富的条件性知识的教师,才能够有足够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学僵化,才能够给予学生更深刻、更多元化的教学。

(四)CAI是21世纪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CAI是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和知识库,以沟通对话的方式来完成学习、进行练习,一般可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课程软件三部分。CAI能够在教学中展现各种不同的声音、影像、视讯、图画、动画、文字,使得这种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已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最乐意接受和欢迎的教学形式。职业教师运用CAI技术进行教学,由文字的方式学习转向图片与动画的方式学习,可以让学习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学环境。职业教师熟悉CAI的运用,可以把CAI与课程、与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可以提升教学效能,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将CAI运用于实际教学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获得即时的回馈,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CAI的使用要依靠职业教师,如果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不熟悉,运用的时候就会出现困难,当系统出点问题的时候就无法解决而需要向电教中心请求帮助。所以,职业院校要鼓励教师努力学习CAI技术知识,提高操作使用能力,提高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把CAI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塑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教师对CAI知识的掌握不但要做到准确,而且还要熟练,才能够在教学中灵活地应用,才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五)教师知识底蕴的形成需要累积深厚的文化知识

在职业院校里,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知识单一、对文化知识只能含糊过去的教师,而是喜欢不仅兴趣广泛,而且文化知识渊博的教师。职业教师如果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得到学生的喜爱。林崇德教授认为:“一位教师,除了本体性知识以外的广博性的知识,对于其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具有与本体性知识同等重要的意义。”[11]职业教师要走出认为只要拥有专业知识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认识误区,必要的文化知识,是教师教学和工作的基础。因为学生好奇心强,多疑问,教师要随时为学生解疑释惑;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需要教师拥有更多、更广、更深的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丰富的教师,其知识底蕴才能够深厚。同样一节课,同样一本书,同样一句话,知识底蕴深厚的教师的理解肯定比一般的教师要更深、更广。知识底蕴深厚的教师才能够把握好所教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正确理解好与其相关知识的关系。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在教学中触类旁通,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职业院校教师不能够片面地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

(六)教师内在的自我觉醒需要生命文化知识的激发

生命文化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文化,即人对生命的看法和对生命的态度。生命文化是从文化上来解读生命的意义,揭示生命的宝贵,规范对生命的态度。生命文化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价值观,也是一种生活的指南针。生命文化强调内在的心灵陶冶,拥有了丰富的生命文化知识,可以让职业院校教师拥有更豁达的心胸,成为有见识、明事理、辨是非、识大体,做出合理分析和抉择,从而建立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学习生命文化知识,能够诱发职业教师正向的发展潜能,能够降低工作、生活中的焦虑及冲突的指数,提高挫折的忍受力,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对工作、生活更充满热情。在教师中普及生命文化知识,既是提升教师生命意识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熟悉生命文化知识可以使教师认清生命的方向,知道如何生活、如何取舍、如何面对工作、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习生命文化知识可以启发教师的生命智能,可以帮助教师整合知、情、意、行。教师只有不断地吸收生命文化知识,才能达到心理的健康目标,才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境地,才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命观念。职业教师有了积极的生命意识后,才能够让自己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既能享受到生命的美好,又能让自己的教学人生出彩。

(七)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开展教学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职业院校教师除了要拥有与普通高校教师共性化的实践性知识以外,还应该具有职业特色的个性化的实践性知识,如技能操作知识、技能指导知识、技能运用知识等。职业院校教师对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既是技工的体现,也是技巧的体现,更是实践理念的体现。李德华(2005)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以实践者的生活史为背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的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借助于教育理论参照下的案例解读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解决,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和创意。”[12]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典型的缄默性知识,除了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取外,更多应靠教师自己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去直接获取。试想,如果让一个自己开车都不熟练的教师去担任驾驶员培训教练,培养出的学员还不是都将成为马路杀手?职业院校教师自己能够熟练地操作,并不等于在教学中就能够把知识、技能讲授清楚并让学生全部掌握。另外,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操作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为指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也必然会促使职业院校教师不断地加强实践性知识的学习。职业院校教师如果没有任何实践的经历,不可能谈及实践的经验,也不可能提出像模像样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流程,职业院校教师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积累教学所需要的实践性知识。

(八)职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朝“双师型”知识结构发展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特有的一种师资类型,主要是指职业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实践经历,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践,具有独特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教师。[13]职业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双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还要加强职业性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加强职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职业理论知识的沉淀,才能够让知识各归其位,随时待命。只有职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够更透彻地理解职业教学,才能够科学地开展教学,才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要加强职业实践知识的学习。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在实践领域,教师必须经常深入企业、基地去参与实践活动,把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融合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教师经过摸爬滚打所得到的实践知识、专业经验与体会是任何其他知识所代替不了的。最后,要加强教师职业反思性知识的学习。职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由于习惯于机械式的操作性教学,日久容易丧失反思意识,将教学中所有问题均视为理所当然不加以质疑。反思是教师改进教学的关键要素,要促进教学效能的提高,教师必须具有反思意识。职业院校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反思性教学的方式和策略等方面的知识来提高反思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反思来修正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自己。

四、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发展还需注意的问题

(一)职业性的原则

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掌握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职业院校教师担任现代职业教育岗位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在培养目标上有差异,因此,在知识优化方面,职业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优化要有职业化的特点。职业院校教师在知识结构优化方面要与自己的专业有关联,这样的学习才有价值,这样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实践性的原则

在教学工作中,职业院校教师要不断与所处的教育情境互动、调适,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和经验的累积,教师的知识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教师要重视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实践来培养情感、能力、创新精神。把实践性作为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的指导原则,有利于促使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端正教学观念。职业院校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职业教师成材的基础,持之以恒的实践才有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是职业院校教师建立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三)综合性的原则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综合性,促使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开展文理交叉的综合研究才能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职业院校教师具有综合性的知识,才能够满足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多元化的需求。职业院校教师在学习中要做到“本体性知识深学,条件性知识笃学,实践性知识勤学、文化性知识常学”,在学习知识中要注意学科之间的平衡,注重文理的交叉渗透。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教师才能够全面掌握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这样才不会出现知识结构单一、片面的状况。

(四)前沿性的原则

在当前知识爆炸的社会中,出现了很多新知识,职业院校教师必须主动地去学习这些新知识,才能够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与探究能力的职业学生。教师的知识学习要具有新颖性、前沿性,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够促使知识结构由被动型转化为创造型。如果职业院校教师不通过学习新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五)动态性的原则

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谈到学习,人们总认为学习就是学生的事。其实,不仅学生需要学习,教师更需要学习。一位不主动学习的教师,知识必定是陈旧的,知识结构长期处于僵化状态,这样的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无法适应教学的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够让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不断的完善、更新和发展,才能够建立起动态的、适应当前教学需要的知识结构。只有拥有动态知识结构的职业院校教师,才能透彻理解教材,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结语

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并非一朝一夕之间所能获得,乃必须靠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经历琢磨而成。教师必须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让知识结构合理又保持常新状态,作为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的依据、教学后的反思。职业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影响着教学效能,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不能以“昨日知识”教“今日学生”,来应对“明日世界”。职业院校教师唯有不断地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变得更有效能,才能够担负起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朱晓民,张德斌.近二十年来教师知识结构研究述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7.

[2]童莉.舒尔曼知识转化理论对教师知识发展的启示[J].上海教育研究,2008(3):10.

[3][7][8][11]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6):13-15.

[4]万文涛.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J].教育研究,2004(9):17.

[5]高宝立.潘懋元先生的学术风格与治学特色[J].教育研究,2010(9):39.

[6]衷克定,申继亮,辛涛.论教师知识结构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1998(3):55.

[9]张剑平,陈仕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智能化历程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8(1):77.

[10]袁维新.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组织特征与形成机制[J].教育科学,2010(10):59.

[12]李德华.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从教师生活史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2):26.

[13]赵文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38.

(责任编辑钟嘉仪)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职业院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