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蝶
2016-07-07
2016年3月,国家首次启动蝴蝶观测计划,准备收集10年间110余个样区的蝴蝶观测数据,以监测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变化。在此之前,中国已有一批学者,走在了孤独的寻蝶路上。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赵雅
秦岭南麓丹江流域,骄阳炙烤,房丽君走在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汗水簌簌流下,浸湿了衣服和背包。她小心翼翼地拿着记录本,一边看路,一边寻着四周纷飞的蝴蝶,记录下这类物种的种类与数量。
这是这位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寻常的一天。十几年间周而复始,从初春到深秋,往返在秦岭葱郁山脉之间,如大树记载着年轮般,记下了蝴蝶消长变迁的轨迹。
“许多珍稀蝶类,如中华虎凤蝶、太白虎凤蝶消逝在这片土地上。早些年还能看到的蝴蝶,后来再去调查就没有见到了。”
这是中国寻蝶者的日常剪影。2016年3月,国家首次把一类昆虫——蝴蝶作为指示动物纳入观测,反映外在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着手建立全国范围的观测点。
国际上最早在1970年代开始长期系统监测蝴蝶,而中国现在正处在蹒跚起步期。在全球挽救生物多样性的背景下,这是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这盘棋中挪动的一小步,但对整个中国昆虫界却是一大步。
启动
在“中国蝴蝶监测网”QQ群里,李朝晖向朋友报行踪:“我比你早到,已经过了济南了。”
这是2016年7月3日下午3点的信息,李朝晖正在赶往全国蝴蝶观测野外鉴定技术(北方样区)培训班的路途上,等待他的是一场同行者的聚会。
李朝晖是全国蝴蝶观测项目的特约专家,也是全国蝴蝶观测江苏样区负责人。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全国蝴蝶观测项目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等参加单位开展样区观测,每年召开的培训班,是为了使样区、样线(指观测者在观测样地内选定的一条路线)以及观测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
这一国家计划准备收集此后10年乃至更长时间,全国范围内的蝴蝶观测数据。据2014年发布的《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蝴蝶)》,其目的是在分析生境变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对蝴蝶多样性产生的影响,提出适应性管理措施等。
“我们本着保护性原则,尽量以保护性观测为主,这样就不会因为大量采样而影响自然环境中的蝴蝶种群数量。”环保部南京所助理研究员马方舟说。
“要实施标准化观测,一定要确保数据准确后才能谈分析。”在次日的培训会上,他郑重其事地说。台下大多是来自秦岭以北观测样区的昆虫学教师,以及一些科研院所人员。
不久前的4月,在广州的华南农业大学,项目负责单位就已举办了首次培训会——全国蝴蝶观测技术(南方样区)培训会。甫一落幕,南方样区的寻蝶者开始奔波上路。
未来的十年里,每年4至9月的固定时间,只要风小天晴,他们便收起行囊,拿着记录表、捕虫网、定位仪、相机、镊子等,奔波在山林间、地头的观测样区,一边定位当地的生境状况,一边记录着距离前方、上方5米,左右各2.5米范围内的蝴蝶的数量、种类。遇到分不清的,便用捕虫网捉住,小心地用镊子夹住辨别后放生。
这样的蝴蝶观测样区有110余个,像伞兵一样星星点点落在整个中国风貌各异的土地上。
“像蝴蝶这类的叫做指示生物。蝴蝶的寡食性决定着对植物的依赖性很强,一种蝴蝶对应一种植物或者一类植物,当植物消失以后,蝴蝶就无法在此处生存;它也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对应调节,外界如果气候变暖了,春季的蝴蝶就有可能提前发生(即出现)。此外,相比萤火虫等昆虫,蝴蝶种类多样,更喜闻乐见。因此通过蝴蝶能很好监测生物多样性变化。”李朝晖说。
“从2011年我国就开始鸟类、两栖类示范监测了,蝴蝶监测是今年启动。”环保部南京所副所长徐海根说。在2011年,该所就组织开展了鸟类的示范观测,初步探索构建我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2012年底,环保部南京所已经有意向编制《生物物种监测技术指南》,正式开始于2013年1月。”房丽君也参与了编制工作。这其中的监测技术也包括蝴蝶这一类群。
2014年10月,环保部发布了包括蝴蝶在内的11类动植物《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目前已增至13类),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观测至此建立标准规范。在3月初举办的2016年全国蝴蝶观测工作推进会之后,全国观测正式启动。
前传
“现在全国的工作,就相当于2009年刚刚开始做蝴蝶监测一样。”李朝晖打着比方。
时光回溯至7年前,中德蝴蝶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研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这是中国早期探讨蝴蝶观测为数不多的会议。“德国学者介绍了蝴蝶观测。不过研究蝴蝶的参会人员基本上会开完就散了,只有少数几位在国内开展了观测。”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王敏回忆道,他是当时会议的承办者。
早在2002年日本九州大学访问结束归国后,王敏申请到日本自然保护基金,于是开始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蝴蝶观测工作。当时从事蝴蝶专业研究的学者寥寥无几。因为观测工作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随着项目结束、资金短缺,王敏团队的观测工作便停止了。
“2009年国内的蝴蝶监测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房丽君说。她也参加了那次中德蝴蝶交流会。在会议上,她发觉国际蝴蝶多样性保护与观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而我国几近空白。
房丽君与一些学者随即着手在秦岭进行蝴蝶多样性与珍稀濒危物种调查,并选择样线进行初步观测。
这背后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烈日暴晒、长距离跋涉、手脑眼高度集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观测沿途,充满着对寻蝶者的考验。
一步步积沙成塔,她从无到有建立了许多样线。“由最初的只有几条样线发展到现在,28条已纳入国家观测样线了。”
与房丽君几乎同时开始观测的还有李朝晖。不同的是,后者动员学生在苏南、苏北观测蝴蝶,这里环境受到的人为干扰更大。一番预调查、召集人员、啃技术后,第二年3月,第一个观测点便在南京紫金山落地。
“开始起步最艰难。”凭一己之力毕竟薄弱,他思忖着让中小学生参与观测。“有一些中小学也不认识,我像毛遂自荐一样,看这个学校能不能去。只要有学校请我去讲蝴蝶监测,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七年如一日,李朝晖的热情如涨满了的帆,支撑着孤寂的船航行。
“虽然吃了苦,但现在证明模式非常成功。回忆起来,当时我真感觉像个传教士一样。”李朝晖的声音微颤。如今“蝶报行动”志愿者活动已呈燎原之势进入江苏多地中小学。随着“蝶报员”愈来愈多,目前江苏境内已设立150多个固定样线,其中25条提交给国家做观测样线。
王敏、房丽君、李朝晖……这批探路者,最终殊途同归。其间,不断完善的观测技术方法、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区域蝴蝶资源状况的摸底为接下来的全国观测提供了借鉴。
聚集
2016年3月,环保部南京所开始邀请各个高校、科研院所参加项目,王敏也收到了邮件。此次环保部对各个样区会有数万元的经费支持。王敏团队此前因经费而中断数年的项目,又可以开始了。
王敏负责海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的5个样区。“和我一起的还有两个老师、十几个研究生。”
6月11日芒种过后,海南尖峰岭登主峰,王敏走在观测样线上。在三十米开外的地方,一棵树上开满了花,成千上万的蝴蝶在四周飞舞。他翻开记录本,记下了时间、树高,拍摄了花和树枝作为鉴定用图,并注明:主要是青斑蝶。将这美丽的瞬间定格在笔尖。
“哪里有什么蝴蝶,对于经常出野外的人,即使闭着眼睛也能说的七七八八的。”研究蝴蝶分类多年的王敏说。
除了常年野外考察、对蝴蝶了然于胸的老师们,寻蝶者中还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大多是跟随老师进行观测的昆虫学方向的学生。
2016年5月23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的大学生郑斌从武汉出发。“坐了一天的车,终于到了。明天去武当山和神农架。”在朋友圈里,他实时分享着自己第一次观测蝴蝶的经历。
第二天一早,他和同学们前往规定的样线。有人观测辨识、有人调焦拍照、有人认真记录。这一周下来共走了10条样线。“出野外蛮辛苦的,工作量也很大。”
“刚开始时,大多数人其实都不是很了解蝴蝶。”广州少年宫的老师陈锡昌受邀作为上述两次蝴蝶观测培训会老师。在培训会上,幻灯片切换不同蝴蝶的幼虫,台下很多人都不知到这些错落在青翠树叶的“点”是什么。
这些观众几乎都是来自全国5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昆虫学相关专业人士,可以说是中国最合适的寻蝶者,但昆虫这个领域毕竟隔行如隔山。
当地蝴蝶种类家底不清、寻蝶者对蝴蝶种类不甚了解都是工作的困难。“若没有一段时间的辨认,单纯凭肉眼观察飞行的蝴蝶,不能完全评判是哪个种类。像有的凤蝶飞翔速度很快。”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何成兴说。
“相对于高等植物还有大动物,不仅蝴蝶,整个中国的昆虫研究都处在薄弱环节。专业人员的数量相比起我国蝴蝶资源的丰富性,显然不够。”王敏说。
“蝴蝶效应”
这一次全国蝴蝶观测的全面启动,实际上拢集了一批像何成兴一样的相关专业人才。“十年后说不定在蝴蝶领域,我们国家会出现很多蝴蝶专家、蝴蝶人才呢。”他很是兴奋。
何成兴负责哀牢山和无量山两个样区的蝴蝶观测。他所带的团队都是做农业害虫出身,他自己也做了20年的害虫研究。悄然间,过去在他理解中的害虫,现在也扮演着气候变化的响应者和跟随者的角色。
在这片地处云南的观测样区,蝴蝶种类极为丰富。何成兴的三次观测经历下来,观测了将近一百多个蝴蝶物种。
“蝴蝶观测成功的话,可以评价当地的生态环境。”一种蝴蝶对应一种植物或者一类植物,当这种植物消失以后,这种蝴蝶就看不见了。
尽管全国观测项目刚刚开始,先行者都已积累了一些局地变化的“蝴蝶效应”。
李朝晖发现,因气候变暖,江苏境内有8到10种蝴蝶提前出现。气候变暖也导致南方一些蝴蝶物种开始进入江苏。目前外来的蝴蝶物种已经发现的有5到10种。
不过,总体上南京蝴蝶的多样性是在逐渐下降。上世纪末,南京紫金山的蝴蝶种类有九十多种;至2015年,能观测到的只有60种左右,减少了三分之一。
房丽君通过多年对秦岭南北坡蝴蝶的系统调查,发现秦岭南坡典型东洋区的种类已跨过秦岭梁扩散到了南岭北坡,其气候变化的意义有待今后全国蝴蝶观测大数据的进一步佐证。
十年磨一剑。“我预想,未来十年的蝴蝶监测行动所收集的数据,将有利于科学地预测环境变化,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会有力促进蝴蝶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利用、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科普教育的发展。”房丽君说。
6月24日下午2时左右,1800米的哀牢山,两边都是葱茏蓊郁的森林,山间瀑布訇然作响。
此时,何成兴已经走得很疲惫,忽然眼前掠过一只巴黎翠凤蝶,他眼前一亮,看到这种自然所孕育的多样性之美,“心里面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