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陪你一起看星星
——乡村教师鲁德权捐肾救妻的故事
2016-07-07通讯员
通讯员 彭 宁/文 陈 昊/图
今生,陪你一起看星星
——乡村教师鲁德权捐肾救妻的故事
通讯员 彭 宁/文 陈 昊/图
2015年10月18日,星期天,古丈县罗依溪镇的赶集日。
初秋的阳光里,集市熙攘的人群中,鲁德权与妻子谢根英像所有平凡夫妻一样,边走边逛边商量着要买些什么。
但与其他夫妻不同,他们之间更多了一层缠绵隐秘且永不割断的联系。鲁德权的一个肾脏,已经稳稳地生长在妻子谢根英的身体里。
从倾家荡产四处举债甚至讨钱为患尿毒症的妻子换肾,到因肾移植产生排异反应而选择捐出自己的肾来救妻,鲁德权几乎拼尽了全力,用爱和生命来挽救患病的妻子。
有病我治的承诺
59岁的鲁德权,是罗依溪镇九年制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
30多年前,还是乡村民办教师的他,爱上了村里勤劳善良的姑娘谢根英,便写了一封情书托学生送去。第二天晚上,谢根英找到教室里正在办黑板报的鲁德权说:“对不起,我身体不好。”鲁德权却斩钉截铁:“没关系,你有病我给你治。”
这一幕,即使过去很多年,鲁德权与谢根英也记得清楚。
1985年,患有慢性肾炎的谢根英嫁给了鲁德权。婚后,鲁德权坚守承诺,教书之余,抓草药、访名医、寻偏方,一直坚持给妻子治病。
一对儿女先后出生,鲁德权教书的村小换了几次,谢根英也在照顾家庭之余因卖豆腐和豆芽卖出了“豆芽之王”的小名气,小家庭的日子溢满幸福。
2002年,谢根英被查出患尿毒症,此后每周进行两次血液透析成为维持生命的方式。
这是一段稍一碰触就会让鲁德权落泪的回忆:“每次透析都是一场折磨,她瘦得只剩下皮包骨,我看着真是心疼。”
2003年12月,鲁德权揣着卖地卖房甚至四处借来的20万元,带妻子到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换肾手术。
钱一分不剩,但妻子的命保住了。
捐肾救妻的坚守
手术后,严重的排异反应,心慌、呕吐、吃不下饭,让一向乐观的谢根英情绪波动,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每天,除了上课,鲁德权所有时间都陪在妻子身边,甚至短短的午休也要渡船过河奔回家看妻子。
他把米磨成糊糊,一口一口哄着求着妻子吃下去;他每天给妻子洗脚按摩,想尽办法让她病痛的身体舒服一些;怕妻子久卧乏味,他就背着身虚体弱的她在房前屋后散心……
一天晚上,背着妻子在院子里看星星时,鲁德权说:“你的位置好重要,孩子们需要你,我更需要你。如果没有你,我好可怜。”泪如雨下的谢根英,这一刻终于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彻底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日子在两人相爱相携中度过,考验却再次降临。
2011年,谢根英的植移肾出现严重排异,抢救一个半月后还是失去,她只能又开始了靠透析维持生命的生活。
面对这巨大的打击,鲁德权却仍未放弃。
2012年的正月初六,医院刚上班,鲁德权悄悄去验了血。结果一出来,他激动地打电话给尚不知情的妻子:“三儿,我可以捐一个肾给你!”然后,他一路奔回家,进门就抱起卧床的妻子,又哭又笑地喊:“你命大啊!该我救你啊!我又可以救你了!”
换肾的决定遭到亲友的强烈反对,甚至谢根英的母亲也10多次上门,劝女儿不能接受女婿的肾。铁了心的鲁德权只有一句话:“有钱时,拿钱给她治病;没钱时,拿我的命给她治病。”
谢根英也不同意,她舍不得这个被自己拖累了一辈子的爱人。鲁德权和30多年前一样斩钉截铁:“家,是我们共同的家;命,也是我们共同的命。”
2012年8月,夫妻俩一起被推进湘雅三医院的手术室,进行亲体肾移植手术。
相依相伴的幸福
如今,鲁德权的两个肾分别在自己和爱人的身体里健康地工作着。学校也照顾他的身体,特意安排他负责图书室的工作。
大约相隔6周,谢根英会去长沙复查一次。为了不耽误丈夫工作,也为了节约开支,她总是一人前往。鲁德权则坚持到镇里上下车的地方接送她,风雨无阻。
平凡生活中的相知相守
“捐肾救妻”的故事慢慢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被他们所感动。经州、县各相关部门的宣传推荐,鲁德权也获得了不少荣誉:省、州、县的“最美家庭”称号,全国“最美家庭”提名;2014至2015年度TCL希望工程烛光奖奉献奖;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第五届湖南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2015年10月17日,我们来到鲁德权与谢根英刚搬进的新安置房。
新房子装修简单却干净整洁。一楼院子里满满的兰花,二楼阳台的两个蜂箱,还有楼顶圈养的十几只鸡……处处透着主人对生活的努力与经营。这些都是为了给谢根英养身体,也可以用来贴补家用。
两次换肾花费巨大,如今夫妻俩每个月还要花近5000元用于检查与买药。虽得到各方不少帮助,但经济依然拮据。两人却坚信,只要勤劳,就会有收获。
每天,他们一起买菜,一起做饭,一起收拾家务,一起散步聊天,一起在安逸平静的夜晚相拥看星星……鲁德权说,这就是他想要的幸福,也是他坚持不放弃的原因。
谢根英却说:“这个给了我两次生命的男人,望着他的背影我都心疼。以后的日子,我只想好好照顾他,回报他。希望这一生,都能陪他一起看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