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2016-07-07徐网谷梁健聪钱者东张昊楠邹联军周大庆

关键词:科学考察

徐网谷,梁健聪,钱者东,张昊楠,夏 欣,邹联军,周大庆

(1.环境保护部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2.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四川 宜宾 644317)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徐网谷1,梁健聪2,钱者东1,张昊楠1,夏欣1,邹联军2,周大庆1

(1.环境保护部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42;2.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四川 宜宾644317)

摘要: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法,于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对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现状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中共有鸟类16目48科180种,其中实地调查14目40科115种,查阅文献11目31科65种。样线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均较高;记录频次最多的鸟种分别是大山雀、白鹡鸰、白鹭、红嘴蓝鹊、树鷚等;记录个体总数量最多的分别是丝光椋鸟、白腰文鸟、白鹭、红头长尾山雀、树鷚等。此次调查共发现保护区鸟类新纪录32种,其中包含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鸟类分布型多样,共被划分为11种类型,以东洋型为主。就居留型而言,保护区有留鸟108种,夏候鸟33种,冬候鸟29种,旅鸟9种,暂不明确1种。笔者建议,保护区应进一步加强鸟类调查、监测、科普宣传等工作,为鸟类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撑。

关键词:居留型;分布型;鸟类名录;鸟类群落;科学考察

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环境质量的指示类群[1,2]。通过对鸟类开展系统地调查和监测,一方面可以摸清鸟类的种类、多度、分布格局等本底资料,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分析鸟类与栖息地的关系,从而为保护区制定适宜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3]。因此,加强鸟类的调查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意义重大。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竹类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而鸟类是维护区内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积极因素。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查明了保护区内鸟类的种类组成、相对多度、多样性等,明确了区内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类及其分布,为了解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积累了基础数据,为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的管护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1研究区域概况

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4°50′09″—105°02′12″,北纬28°15′05″—28°33′03″之间(见图1)。保护区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新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唯一以竹类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8 719ha,其中核心区3 335ha、缓冲区5 036ha、实验区20 348ha(见图1)。

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相明显,年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43.4℃,最低气温-2.5℃,年平均相对湿度85%—90%,无霜期358d,年降雨量1 100—2 000mm。植被类型以亚热带丘陵低山竹林、亚热带湿润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低山常绿针叶林等为主。相对于绝大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言,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人口数量多,人口总数达到6.47万人,近90%分布于实验区,另有365人分布于核心区,人类活动强度较大。

2研究方法

2.1鸟类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于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对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开展系统研究;实地调查以样线调查为主,辅以社区访谈和巡护拍照。由于保护区基本没有开展鸟类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文献资料来源于保护区2001年综合科学考察报告[4]。

样线调查遵循“全面调查、突出重点”的原则,调查样线覆盖了保护区主要区域,着力加强了对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调查。共设置了17条样线,总长度108.1km。其中,分布于核心区或跨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样线有5条,长度为47.0km,占调查样线总长度比例最高,达到43.5%;实验区9条,总长度33.2km,占所有调查样线总长度的30.7%;跨实验区和缓冲区的样线有2条,长度为19.9km,占调查样线总长度的18.4%;跨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的样线有1条,长度为8.0km,占调查样线总长度的7.4%(图1)。样线调查分3次进行,2013年7月进行预调查,2013年9月进行夏秋季鸟类调查,2014年3—4月进行春季鸟类调查。

本研究以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为依托,其主要目的是摸清区内鸟类物种组成、相对数量及分布概况等。鉴于此,采用无距离估计样线法对区内鸟类开展调查[5,6];采用10×42双筒望远镜进行鸟类观察;采用配备长焦镜头的数码照相机采集鸟类照片。鸟种的识别和鉴定参照《中国鸟类野外手册》[7]和《中国鸟类图鉴(便携版)》[8]。对于不易辨别的鸟种,详细记录形态和鸣叫声特征并拍照,然后结合鸟类图鉴予以鉴定。

此外,作为调查组一员的保护区梅硐管护站梁健聪站长于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在区内开展日常巡护时拍摄的鸟类照片,经物种鉴定后也纳入本文研究结果;作为补充,在样线调查期间调查组还对当地村民开展了多次社区访谈,结合社区居民的描述以及与鸟类图鉴对比辨识,确定某些不常见鸟种是否在保护区内有分布。

2.2数据分析

将野外调查记录的鸟种与原科考报告中的鸟类名录进行对比研究,明确原科考报告中存在但此次野外调查未记录到的鸟种,即为查阅文献所得鸟种;与此同时,厘清此次调查中新纪录的鸟种,即为保护区新记录种。将实地调查鸟种与查阅文献所得鸟种汇总,即为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

将样线调查得到的鸟种及其数量汇总后得出各鸟种的发现频次和总数量。基于样线调查结果,分别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9]和Pielou均匀度指数[10]计算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对于每个鸟种,确定其保护等级,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级别、是否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IUCN保护级别[11]。鸟类的居留型依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12];鸟类的分布型依据《中国动物地理》[13]。

3结果

3.1鸟类组成和结构

实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40科115种;其中,野外调查(含样线调查和巡护拍照)共记录鸟类111种,社区访谈4种。另外,原科考报告中记载的11目31科65种鸟类未在此次实地调查中发现,即查阅文献所得鸟种为65种。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本研究发现: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中共有鸟类16目48科180种(见附录);其中,雀形目鸟类占总数的比例高达65.6%,非雀形目鸟类仅占34.4%。从科一级水平上看,鸫科鸟类最多,占总数的12.2%;其次为画眉科,占8.9%;然后依次为鹰科(5.6%)、莺科(5.0%)、鹡鸰科(5.0%)等。

实地调查共发现保护区新纪录32种,分别为:红腹锦鸡、绿鹭、黑冠鹃隼、灰脸鵟鹰、蛇雕、松雀鹰、燕隼、白骨顶、黑水鸡、长嘴剑鸻、斑姬啄木鸟、淡色崖沙燕、小鸦鹃、暗绿绣眼鸟、白眉地鸫、淡眉柳莺、短嘴山椒鸟、发冠卷尾、黑眉柳莺、灰喉鸦雀、火冠雀、家麻雀、栗耳凤鹛、栗腹矶鸫、虎斑地鸫、栗鹀、绿翅短脚鹎、牛头伯劳、三道眉草鹀、丝光椋鸟、铜蓝鶲、棕脸鹟莺。

样线调查中,记录频次最多的是大山雀,共记录到40次;其次为白鹡鸰,然后依此为白鹭、红嘴蓝鹊、树鷚、白腰文鸟、画眉、灰眶雀鹛、松鸦、发冠卷尾等。记录个体总数量最多的是丝光椋鸟,共计149只,呈集群分布;其次为白腰文鸟,然后依次为白鹭、红头长尾山雀、树鷚、大山雀、棕头鸦雀、红头穗鹛、灰眶雀鹛、白鹡鸰等。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内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3.63和0.81。

实地调查共记录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6种,主要是鸡形目、隼形目、鹃形目和鸮形目鸟类,分别是白腹锦鸡、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红腹锦鸡、苍鹰、赤腹鹰、黑冠鹃隼、灰脸鵟鹰、普通鵟、雀鹰、蛇雕、松雀鹰、红隼、燕隼、小鸦鹃和领角鸮(见附录)。其中,社区访谈3种,分别为白腹锦鸡、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红腹锦鸡未见实体,但在野外调查中发现尾羽;其余12种均在野外调查中察见实体、听到鸣声或拍照记录。在这16种鸟类中,7种是保护区新发现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分别为:红腹锦鸡、黑冠鹃隼、灰脸鵟鹰、蛇雕、松雀鹰、燕隼和小鸦鹃。另外,白冠长尾雉被IUCN红色名录收录并被列为易危物种(VU)。此次调查还发现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分别为小、黑水鸡、普通夜鹰和大拟啄木鸟。

3.2鸟类分布型和居留型

保护区鸟类的分布型非常多样,其中东洋型最多,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36.1%;其次为古北型和南中国型,分别占14.4%和12.2%;然后依次为东北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和全北型;东北华北型、季风区型、东北型(东部为主)和高地型较少;10%的鸟种的分布型不易归类,绝大部分为广布种,如环颈雉、乌鸫、大山雀等(见图2)。

就居留型而言,保护区的鸟类以留鸟为主,占此次调查发现鸟类总数的60.0%;夏候鸟33种,占总数18.3%;冬候鸟29种,占总数16.1%;旅鸟9种,占总数5.0%;家麻雀的居留状况暂不明确(见附录)。

4讨论

本研究发现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6目48科180种,鸟种组成主要呈现以下3个特点:

(一)鸟类多样性非常丰富保护区鸟类多样性指数达到3.63,均匀性指数达到0.81,说明鸟类的种类组成多样且数量分布较为均匀。笔者认为区内丰富的鸟类多样性与区内多样的植被类型和生境,以及保护区所处的位置密不可分。根据《中国植被》[14]的分类原则,保护区植被可被划分为11个植被型45个群系,植被类型丰富。同时,区内海拔梯度较为明显,随地形、海拔等变化,竹类生态系统逐步向森林生态系统过渡,人为干扰的强度迥异,这也为不同鸟种创造了不同的生境。另外,保护区鸟类分布型非常多样,集中了全国大部分分布型,除“不易归类的分布”外,中国动物地理16种分布型中,保护区鸟类有10种;虽然以东洋型为主,但优势并不明显,仅占总数的36%,古北型、南中国型、东北型、全北型等也占据相当的比例,充分体现出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处于我国南、北方交错地区及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的特点。综上,保护区多样的生境和所处的交错过渡区造就了其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二)区内鸟类以林鸟为主,但南、北部鸟种组成差异明显保护区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娄山山系,北部是波状起伏的丘陵地带,人为干扰强烈,偏好灌丛或矮林的鸟类较多,如强脚树莺、红头穗鹛、棕头鸦雀等。保护区南部是岭脊纵横的中、高山区,山势险峻,沟谷狭长,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不常见的鸟种(如红腹锦鸡、领角鸮、灰树鹊等)和各种猛禽栖息于此。基于本次调查结果,保护区南部核心区面积较大,珍稀濒危鸟种丰富,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

(三)保护区鸟类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保护区内村庄错落分布,人口众多,平均人口密度达到2.3人/ha,远高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平均人口密度(~0.1人/ha;数据来源于全国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与评价项目),即使在核心区也有相当的人类活动存在。因此,区内田园鸟类的密度较高,如丝光椋鸟、白鹡鸰、白腰文鸟、红嘴蓝鹊等。结合样线调查时鸟类的记录频次和个体总数量也可以看出,常见鸟种绝大部分与人类关系都较为密切。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保护区共内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6种,大部分是猛禽,如赤腹鹰、普通鵟、灰脸鵟鹰等。将这些鸟类的观测位置与保护区功能区划图叠加后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以保护区南部为多,尤其是高简管护点周边(保护区东南部)。该区域高山林立,自然植被较好,山谷之间地势较为平坦且有较多农田,非常适宜各类猛禽取食和栖息。

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虽然以保护竹类生态系统为主,但鸟类也是其重要的保护对象。保护区上一次综合科考报告于2001年完成,其初步梳理了保护区内的鸟类组成状况。距上一次科考已有十五年,期间保护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生物多样性现状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笔者以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为契机,结合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的相关成果,较为全面地研究了长宁竹海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现状,初步厘清了近年来区内鸟种组成的变化,查明了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状况,为保护区的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但是,鸟类多样性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笔者建议:(1)进一步加强区内鸟类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努力实现业务化和常态化,并开展鸟类受威胁因素的调查,为保护管理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支撑;(2)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的鸟类保护宣传教育,尤其是针对区内现存的珍稀濒危鸟类,努力实现人与鸟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崔鹏,邓文洪.鸟类群落研究进展[J].动物学杂志,2007,42(4):149-158.

[2]胡磊,宁俊勇,张福军,等.内蒙古青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及区系[J].四川动物,2013,32(4):613-618.

[3]斯幸峰,丁平.欧美陆地鸟类监测的历史、现状与我国的对策[J].生物多样性,2011,19(3):303-310.

[4]长宁县人民政府,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四川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R].2001,99-107.

[5]郑光美.鸟类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6]BIBBYCJ,BURGESSND,HILLDA.Birdcensustechniques[M].London:AcademicPress,1992.

[7]约翰·马敬,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8]曲利明.中国鸟类图鉴(便携版)[M].福州:海峡书局,2014.

[9]SHANNONCE,WEAVERW.Themathematicaltheoryofcommunication[M].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49.

[10]PIELOUEC.Anintroductiontomathematicalecology[M].NewYork:Wiley-Interscience,1969.

[11]IUCN.The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EB/OL].www.iucnredlist.org.

[12]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3]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4]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附录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

续附录

续附录

注:(1)该名录的分类体系、物种中文名和学名及居留型参见《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12];分布型参见《中国动物地理》[13].(2)居留型:R= 留鸟;S= 夏候鸟;W= 冬候鸟;P= 旅鸟.(3)分布型:W= 东洋型(包括少数旧热带型或环球热带-温带);U= 古北型;S= 南中国型;M= 东北型(我国东北地区或再包括附近地区);H= 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C= 全北型;X= 东北-华北型;E= 季风区型(东部湿润地区为主);K= 东北型(东部为主);P= 高地型(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可包括其外围山地);O= 不易归类的分布.(4)保护级别:II=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指该物种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资料来源:野外调查包括样线调查和巡护拍照;原科考报告指《四川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2001)》[4].

BirdDiversityofChangningZhuhaiNationalNatureReserveinSichuan,China

XUWanggu1,LIANGJiancong2,QIANZhedong1,ZHANGHaonan1,XIAXin1,ZOULianjun1,ZHOUDaqing1

(1.Nanjing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s,Ministr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Nanjing210042,China;2.AdministrativeOfficeofChangningZhuhaiNationalNatureReserve,YibinSichuan644317,China)

Abstract:Bird diversity of Changning Zhu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Sichuan was studied from July,2013 to May 2015,by the way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ing. The results show there were 180 bird species belonging to 16 orders and 48 families in Changning Zhu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among which 115 bird species,belonging to 14 orders and 40 families,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field investigation.Results of line transect survey show that bird specie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indexes were relatively high.In addition, the five most frequently recorded species were Parus major,Motacilla alba,Egretta garzetta,Urocissa erythrorhyncha,and Anthus hodgsoni,and the five most abundant species were Sturnus sericeus,Lonchura striata,Egretta garzetta,Aegithalos concinnus,and Anthus hodgsoni. Thirty-two species were confirmed as new records of birds in this nature reserve,among which 7 were listed as Class II National Key Protected Animals in China.Rega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types,all the birds could be divided into 11 types according to the zoogeography of China,and the oriental type dominated the bird community.About the residency status,there were 108 resident birds,33 summer visitors,29 winter visitors and 9 passage migrants in the nature reserve,and the residency status of one species is unclear.Based on the results,we advise that bird survey,monitoring, and conservation education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in Changning Zhu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Keywords:residency status;distribution type;avifauna;bird community;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文章编号:1673-5072(2016)02-0144-09

收稿日期:2015-06-19

基金项目:全国自然保护区调查与评价(HBSY0915);自然保护区动态监管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09042)

作者简介:徐网谷(1981—),男,江苏无锡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周大庆(1985—),男,安徽宣城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鸟类生态学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 E-mail:daqingzhou@foxmail.com

中图分类号:Q-9, Q95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246/j.issn.1673-5072.2016.02.004

猜你喜欢

科学考察
巅峰科考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常见伤病分析
《一起出海吧:海豆大洋科考记》
我国极地科技创新的进展与展望
雪龙2号首航南极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收藏作品
广西柳州红花船闸工程陆生植被科学考察与影响评价
9种贵州的新记录植物
井冈山市大鲵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及其驯养保护工作探讨
广开渠道,加强科学课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