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主预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探讨

2016-07-07黎丽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主预习主问题语文阅读教学

黎丽

【摘 要】阐述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内涵和设计原则,对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优化设计做初步探索,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优化设计策略。

【关键词】自主预习 语文阅读教学 “主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86-02

阅读是高中语文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也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关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方法,得到语文教师的普遍认同。有效的“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的自主预习将使“主问题”教学锦上添花,进一步提升“主问题”的这种效果。

一、基于自主预习的阅读教学的“主问题”内涵

阅读教学的“主问题”是指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主问题”是从阅读教学的整体角度或学生整体参与角度来说的,它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肤浅、零碎、短效性问题而言。“主问题”不同于肤浅、零碎、短效性问题,不会肢解文章,而是对整个阅读教学起到“主导”或者“支撑”等作用,有效避免传统阅读中肢解课文的阅读方式,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文本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以问题的形式突出文章的重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发挥学生阅读学习主观能动性,在“主问题”的引导下,引导学生通过“主问题”以及衍生的子问题探究,准确地掌握阅读文本的内容,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

自主预习的阅读教学的“主问题”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基础上,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对文本进行解读。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对文本形成初步认识,最终形成自主预习的成果,并生成疑问。自主预习为课堂“主问题”探究奠定了基础,将更有利于发挥“主问题”的导向性作用,增强学生与教师、文本的互动。

二、基于自主预习的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应该是基于学生“主体性”展开设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通过自主预习,熟悉文本,形成初步认识,为“主问题”探究做好铺垫;在“主问题”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包括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阅读能力、阅读个性等,尽量使“主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

(二)针对性原则。“主问题”是阅读教学的载体,“主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阅读学习的效率。这就需要“主问题”设计要具有针对性,针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阅读文本的文本特色,针对学情。这样才能凸显“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增强“主问题”载体的“含金量”。

(三)突破性原则。“主问题”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这就需要“主问题”设计遵循突破性原则。“主问题”设计要紧扣阅读教学的重难点,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展开,围绕“主问题”的探究逐步突破难点,以重难点的突破带动其他阅读学习活动,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基于自主预习的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探索

(一)抓预习,自主生成“主问题”。自主预习是学生阅读学习的起点,也是“主问题”教学所要达到的终点,即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师要从重视阅读学习巩固传统思维中转变过来,向阅读学习的两头延伸,重视学生阅读学习自主预习环节,可以通过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为“主问题”探究做铺垫,同时节省课堂“主问题”探究时间,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这是一篇演讲稿,在预习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自主学习本文的重点字词,熟练朗读课文。

2.利用网络搜集这篇演讲稿的演讲背景,了解演讲稿的基本特征。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4.围绕文章题目,为自己阅读学习设计一个问题,并试图完成该问题。

上述四个预习任务,旨在为阅读学习扫除基本障碍,第四个预习任务是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通过自主预设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意识,也为“主问题”探究做好铺垫。对于学生自主预习,教师除了运用常用的教学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外,还要善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阅读学习任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抓题眼,巧点文本之“睛”。高中阅读文章,不少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一样,能够折射出文本的内容精髓,鲜明地突出文章的重点阅读内容,这就为“主问题”设计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契机。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要有“抓题眼”的意识,以“主问题”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发挥题眼在阅读教学中的导引作用,从而透过“题眼”设计“主问题”,巧点文本之“睛”。

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例,这篇演讲稿的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主问题”设计如果能够扣住题目展开设计,文本中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呈现出来。在学生自主预习环节,第四个自主预习任务其实也为教师“主问题”探究做了预设,不少学生在自主设计问题时,就围绕文章的题目展开,设计出一系列问题,例如“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是谁?“我”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梦想?这个梦想追求的背后折射出什么样的现实?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生成问题的现状,既可以在学生自主预习环节中生成的问题中遴选“主问题”,如果学生设计的问题缺乏导引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生成“主问题”,这篇演讲稿的“主问题”就可以抓住题眼,设计出这样的“主问题”:我的梦想是什么?进而从“主问题”延伸出系列新的子问题,有效实现文本的解读。

(三)抓句眼,妙入文本之“境”。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都有打动人心的句子,不少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中的主旨句,它们往往以议论或抒情性的表达方式出现在文章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以此为文本的切入点,妙入文本之 “境”。抓句眼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意境,还有助于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从而达到有效解读文本的目的。

例如,戴望舒的《雨巷》,“主问题”设计可以扣住下列句子: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这个句子既着眼于“我”,又搭建起“我”与丁香一样的姑娘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折射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我们可以设计出这样的“主问题”:冷漠、凄清,惆怅是写“我”的感受还是抒写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的感受?在这个“主问题”下,可以衍生出下列子问题:“我”是怎样的“我”?(考查学生自主预习:作品的时代背景)“她”是怎样的她?(解读象征意义)为什么是撑着油纸伞的她?“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妙入文本之 “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在现实与理想碰撞和失落中的痛苦、无奈、煎熬,这彷徨、感叹、哀怨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同时又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四)抓思想,巧寻文本之“魂”。思想感情往往是一篇作品的灵魂,抓住文章的思想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灵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思想设计“主问题”,巧寻文本之 “魂”。

例如,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写于1934年8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作者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这使故都之物表现出清静、悲凉的感情基调,作者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凡是有情趣的人,对于秋应总是一样地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觉。”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因此可以抓住思想设计“主问题”: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就能够透过思想感情的探究,解读故都之风物:清晨所见、牵牛花,槐树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秋凉,枣树奇景等;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秋江南之秋不能让人满足”的情结所在。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是丰富的,是基于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因学生因文本而不同。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加强“主问题”设计思考,才能发挥“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打造高效语文阅读课堂。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自主预习主问题语文阅读教学
浅论初中物理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生本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