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宗教界力量 助推辽宁养老事业迈上新台阶

2016-07-07苗丽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宗教界信徒养老院

苗丽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6)02—098—04

[内容提要]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社会力量。宗教参与养老服务的重要表现是宗教团体、宗教人士及宗教信徒以种种形式渗透到养老领域,以期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行为。国家明确把“养老”作为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重点予以支持。辽宁省宗教界参与养老服务要在现有模式基础上,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探索新渠道,助推辽宁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关 键 词]宗教界;参与;养老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社会普遍面临的一个挑战。截止2013年,我国老龄化人口已达2.02亿,老龄化水平为14.8%,已进入“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社会。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失能老人、空巢老人、贫困和低收入老人比例高等特点。[1]辽宁省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生活等养老服务在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党和政府以及有关社会组织高度关注为老龄人口提供养老服务的问题,努力承担起共同的社会责任。宗教参与养老服务的重要表现是宗教团体、宗教人士及宗教信徒以种种形式渗透到养老领域,以期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行为。[2]宗教界从事慈善活动由来已久,养老服务是其中的一种,并且因为宗教自身特殊的规范体系和道德,在参与养老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宗教界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党和政府是持鼓励、支持态度的。2012年,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中央统战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和税务总局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明确把“养老”作为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重点予以支持。这调动了宗教界从事养老服务的能动性。

然而,我省宗教界开展养老服务活动的现状与社会的需要和期待还有很大距离。宗教界兴办的养老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存在安全隐患;资金筹措困难、服务能力有限;人才缺乏、专业化程度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

一、辽宁省宗教界参与养老的主要模式

(一)慈善救助模式。宗教是慈善事业重要的思想根源和组织形式。乐施好善、悲天悯人、扶危济困一直是宗教界秉承的原则。每年春节或其他重大宗教节日,省、市宗教团体经常组织教徒捐款捐物,探访老人,为其送去物质关怀。铁岭市伊协斋月里组织清真寺乡老捐助,将收到的衣服全部送给养老院、贫困户,为贫困老人送去食品。大连市伊协积极开展敬老扶贫活动,全市80岁以上回族老人凭身份证登记领取一定茶叶。道教宫观附近的敬老院经常能见到道众送去米、面、油、衣服等生活用品,偏岭财神庙一次就给敬老院送去21只羊。每逢年节都出现一个宗教界助老扶贫小高潮。

(二)精神渗透模式。一方面,宗教组织或者宗教团体通过开展宗教活动强化人们的养老观念,感召人们尊老爱幼,唤起人的良知。“百善孝为先”,宗教道德中有关孝道的内容占有一定比重,既宣扬孝敬老人的人物和事例,又通过列举形形色色的反面例子抨击不孝行为。信教家庭出于对宗教的虔诚,自然接受这样的观念。由于与中华传统美德相一致,教外群众也容易接受。宗教界通过强化敬老、爱老、养老观念,改善家庭关系,倡导尽心尽力孝敬老人,营造良好的养老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宗教给信教老年人以精神慰藉。退休后,大部分老年人离开了社会生产领域的主场,以家务和休闲为主要活动,以家庭成员、亲属、邻舍为主要交往人员,社会交际圈子缩小,社会活动范围亦缩小。交流和精神慰藉需求会显得格外强烈。而宗教教义倡导的福报论、往生论、原罪论等给老年人的孤独、衰老、疾病、死亡找到原因,帮助老人克服焦虑与恐惧,用宗教的力量进行终极人生关怀,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给许多老年人提供一种精神寄托。

(三)信徒义工参与模式。一些宗教信徒在慈悲、博爱、奉献等宗教精神的指引下,心甘情愿为社会上有养老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而不计报酬。这是宗教信徒个人积德行善的一种方式,也是宗教大爱精神的集中体现。宗教义工参与模式具有以下突出特点:第一,义工服务的范围局限于教众人员,教外群众涉及少;第二,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层次不一;第三,义工参与的内在动力源于宗教精神。

(四)俗教结合模式。以宗教场所为依托进行集体养老,不以营利为目的,满足人们的养老需要,特别是精神慰藉方面的需要,这种模式又可称为俗教结合型养老模式。上世纪90年代,天主教界在营口鲅鱼圈创建一所教区养老院。养老院最初的目的是为解决教区老年神父和老年修女的养老问题,随着社会的需要,现已接受信徒和非信徒养员。抚顺、沈阳等地也创建修会养老院,服务及管理由修会修女负责,同样对社会开放,接收有需要的养员。基督教界多数依托教堂办养老院,其中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都是从教会负责人和信徒中产生的。近三年来在美化居住环境、取暖、水电、生活费等方面各市教会予以扶持,使养老院由小到大,建章建制,不断规范。

(五)神职人员自助模式。神职人员自助养老院是宗教界为解决老年神职人员的养老问题而兴办的养老院。老年神职人员在养老院中享受免费的生活,青年神职人员和信徒为其提供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神职人员对日常生活照顾等方面的需要。

神职人员养老院的特点有:第一,服务对象只是老年神职人员,不面向社会;第二,所有费用主要由宗教场所承担,社会捐赠也予以一定支持;第三,信众提供无偿日常照料等服务。

二、宗教界参与养老服务发展中的问题

调研发现,我省宗教界参与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横向比较看,存在“三个差异”:一是教别之间有差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开办的养老机构数量相对较多,伊斯兰教、道教开办的养老机构较少。二是地区间发展有差异。大连、沈阳等地区宗教界参与养老服务工作较早,发展比较快。三是教内教外亦有差异。与其他社会养老机构比较,宗教界开办的养老机构在数量、规模、专业化管理程度等方面存在差距。

(一)资金筹措渠道单一,运营经费紧张。宗教界从事养老服务的资金以宗教内部输入为主,依靠宗教场所的补贴、信徒捐赠奉献。以养老机构为例,多数宗教养老机构收费标准偏低,自身没有更多的创收途径,不能整合社会资源、广开资金渠道,宗教场所补贴资金有限,信众捐赠数量和时间无法保证,所以日常运营多处于亏损状态,经费十分紧张。这就使机构日常的开销上尽量节制,人员工资难以保障,扩大经营、筹划长远发展更无从谈起。

(二)运营不规范,缺乏发展规划。从宗教养老机构来看,运营模式不规范。规模较小的机构只设有院长一职,规章制度模糊,管理责任不清,财务管理体系不明晰。这样很容易造成管理上院长一人全揽,人员分工不合理,导致管理水平落后,服务质量难提高。因为管理监督的缺失造成财务不透明等问题,容易引发养老机构与养员之间的龃龉以及其他人员的误解。机构如何运转、财务制度怎么建立、由谁监督等等问题,都需要规范的制度来解决。调研过程中发现,宗教养老机构没有明确的长期规划,没有对未来的思考和设计。虽然运营状态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养老机构都处于努力维持状态。虽然他们认识到宗教参与养老的优势和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但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这方面的思考和规划。慈善救助、精神慰藉、志愿服务等其他宗教参与养老服务方式,或者在节日前后和活动周开展,或者在灾害、疾病发生后进行,活动资金来源单一,缺乏有序规划、科学引导。

(三)缺少专业服务人员。宗教界从事养老服务事业的人员都是神职人员和信徒,虽然在服务精神、情感接受度等方面有利于被服务人员,但是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培训。养老服务是比较特殊的服务业,奉献精神不足以支撑对年迈对象的服务事业。例如某市基督教养老机构招收服务人员,受洗三年以上是基本条件之一;某市某养老院为老人提供服务的人员全部为天主教的修女。应该看到,这样的选择既帮助了生活困难的信徒,又为服务精神提供保障。然而国家有关政策对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与服务人员配置比例有一定要求,所有养老机构都要遵守。宗教界参与养老服务的机构中,具有专业素养的服务人员不多,获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更少,很多人可能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不但这些经常性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而且因服务人员不足而大量使用的义工志愿者更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这样不利于宗教界从事养老服务业质量的稳步提高,更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三、宗教界从事养老服务事业的对策思考

发展宗教、弘扬教义是早期宗教界从事养老服务事业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宗教界也是社会文化、社会力量的一种。在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任何社会力量从事养老服务都是应该被鼓励和支持的,都是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明确思想,充分发挥宗教界的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助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一)处理好宗教界从事养老服务事业与政治、传教和道德的关系。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上看,宗教和政治总是存在或明或暗的联系。利用宗教自身优势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是发挥宗教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积极作用的重要方面,是党和国家对宗教界的政治期待。宗教界开办的养老机构有外国教会或教徒出资的,“要高度警惕和切实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慈善活动进行政治渗透和宗教渗透”。宗教界在从事养老服务事业时一定要注意与传教行为剥离开来,淡化宗教色彩、突出社会慈善理念,不得违反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不能利用慈善活动宣扬宗教思想、发展宗教信徒、扩大宗教影响。慈善活动本身是一种优秀的道德行为,挖掘、弘扬优秀宗教文化,通过开展养老服务,认真践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道德观念,“将社会功能与道德功能、生活照顾与精神抚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培训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养老服务专业性很强,需要专门的人才、专业的知识。要加大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培养力度,通过委托培养、专业培训、参观交流等方式提高人员水平。要发挥义工资源丰富、宗教自身动员能力强的优势,建立一支稳定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队伍。辽宁省基督教多人次参加了全国两会组织的敬老院院长、服务员培训等,已有10余人拿到服务人员证书和院长证书。一些养老院(如朝阳爱心敬老院)已被选为全国基督教界敬老慈善联合会会员,且是常务理事会员。

(三)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提高宗教界从事养老服务事业的水平。财政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印发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凭借优质的服务、良好口碑获得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质并承担相关项目,做出了成功的案例。我省在这方面要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特别是运行状况较好的养老机构更要以此为长远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赵 迟.宗教界养老服务任重道远[N].中国民族报,2014-10-14(5)

[2]赵立新、杨海松.汉族地区宗教参与养老的实证研究——以豫东杨村基督教为案例[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4

猜你喜欢

宗教界信徒养老院
阳光的信徒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咸宁市召开宗教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会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会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湖北宗教界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
新一代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关于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以济南市为例
做价值投资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