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新课程数学课时紧张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6-07-06肖正林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

肖正林

【摘要】进入新课程以来,高中新课程数学课时明显偏紧,分析其原因,找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数学;课时紧张;原因;应对策略

我省从2010年9月进入新课程后,全校数学老师都反映课时紧张,为完成教学任务都在加班加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课时偏紧这一问题呢?我思考其原因主要有三:

1.教师对《课程标准》领悟不够透彻,操作出现偏差

虽然在2010~2012这三年的每个8月,所有给高一年级上课的教师都进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并且只有结业才能上岗.但是,当新课程真正来临,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面前,并且要求亲自去操作的时候,我们都感到对《课程标准》领悟不够透彻,操作缺乏标准.其原因就是高中新课程数学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教学内容出现了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有四个方面:

首先,数学知识分模块,出现顺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较旧教材进行了大量的删除、减少、增加和保留;

第三,在教学要求上要求分步到位,螺旋上升;

最后,在教学难度上有的章节有所加强,有的章节有所减弱.

虽然从2004年新课程试点以来八年时间了,但由于此次课程改革的力度较大,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出现困难,理解不够准确、领悟不够透彻、操作出现偏差.特别是对新课程中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或增加的章节,难度要求有所加强或减弱的章节,教师感到困惑重重.并且还有年龄较大的教师,或者教旧教材时间较长的老师,由于他们习惯了《大纲》和老教材,不自觉地排斥《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然而,无论教师出于何种原因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把握不准,但他们都采用了大致相同的方式:内容不断的拓展;难度不断的提高;能力训练要求一步到位.这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简单加大教学投入的处理方式是造成课时紧张的首要原因.

2.《课程标准》的课时设计明显多于《大纲》

现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大纲》(2002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的教学计划作一个对比.

不可否认,《课程标准》在课时设计上多于《大纲》,这是课时偏紧的又一原因.

3.三年课程两年学完是课时紧张的第三原因

为了应试高考,很多学校都是三年课程两年学完,最后一年用于复习.在以前旧教材和老大纲时期,各学校采用适当增加教学周和周课时,还勉强可行.然而,今天新课程教学内容增多,并且所增内容都是实实在在的,要求扎扎实实的上过去,再要按照三年课程两年教完,这又无疑加重了课时偏紧的矛盾.

对缓解课时紧张问题的几点建议:

1.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从根本上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教师只有改变陈旧的,落后的教学方法,提高課堂教学效率.否则,一切的改变和努力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并且改变教学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同时是本次改革的攻坚之处.教师只有改变了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的,快乐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大幅的提高,课时偏紧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变化

3.尊重新教材的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新教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写意图,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要求,不搞“超标拓展,内容提前,一步到位”,严格按照新课程的规定,控制教学难度,防止“深挖洞”的现象.特别是在处理教材与教辅资料关系时,一定要大胆舍取.切莫被教辅资料中大量的陈题和旧题捆住了手脚,在不经意之间又回到了旧教材和老大纲上去了.

当然,新课程课时紧张的原因诸多,但是,只要学校、教师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大潮流,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标准去做.我想,课时紧张这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营改增”对集团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