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6-07-06刘泠书
刘泠书
【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可以说,一个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兴趣是可以培养起来的,本文就个人看法,着重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情境;激发;延伸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注重设疑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教材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一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新课的导入.
新课的导入要生动有趣,富于情境,富于联想.要能联系实际和旧知识,设疑启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之顺利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方面.如这学期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时,我用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引入的.一上课时我就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放满棋盘需要多少麦粒?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这时,我及时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大家就会计算了.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过程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提供开放问题,通过探究发现公理、定理、结论
数学中的每一个定义、公理、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的.传统的教法往往是给出现成的定义或结论,然后照搬现成的证明或直接应用定义、结论解题.这样做始终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义、公理、定理是怎么来的?这个解法是怎么想到的?我们的教学就是想办法改变这种学习被动的局面,尽力消除学生心理上疑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竞争性情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3.创设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宽松环境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当学生能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有创新的可能.因为一个人的智慧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即使是片面的、错误的质疑,都不要急于否定,更不能讽刺嘲笑,则是一步步引导学生正确思维,让学生“乘兴而来,高兴而去”.同时,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诱导学生于无疑见疑,启发他们在直观观察、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一个材料多角度观察中多层次、多方向提出问题.
4.创设故事性情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識.
三、课堂教学结束环节,要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延伸,取决于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教师如果能精心
设计教学的结尾,在学生理解新知识后产生愉快的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课后的一种推动学习的力量.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结束环节,要适当的巧留悬念或可探索的问题,激起学生更深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自学地、愉快地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讨论问题、将知识应用两者之间实际等,不断发展他们的需求.如在“诱导公式”一节的教学中,第一节讲公式一与公式二,公式一讲得是π前面是偶数的情况,在这节课结束时,我问:“如果π前面是奇数,公式会是什么样?如果你想知道结果,请预习下一节.看谁总结得最恰当.”这样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延伸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奋力再攀的积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