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导语功能
2016-07-06唐玉梅
唐玉梅
小学语文的教材编排是以单元为主题的,单元围绕主题选编了一些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单元的主题,单元导语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教材中我们发现,中年级语文教材在形式上开始增添了导语和提示。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作用有三点,一是点明专题,二是激发兴趣三是布置一些学习的准备工作。导语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的揭示专题。所以,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不能忽视导语。每个单元的导语一般都包含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层面。第一层用来激发兴趣,点明专题,适合朗读,有的也可背诵;第二层用来提示学习重点、学习方法,明示读写训练点,适合让学生默读,以快速找到这样的“点”。
语文教学以单元为主题编排,有利于我们教师把握教学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也有利于学生把握单元的主题,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本单元的重难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时候,就会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思考、讨论。这样学生感悟文章来既轻松,又准确。在教学新一组课文前,让学生读导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前先让学生读读导语:“你听说过要去南方却一直往北走的人吗?你知道怎样在一张纸上画出数不尽的骆驼吗?这一组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读了这些故事,我们一定会受到一些启发。”学生读到这里,急着想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带领孩子们浏览整组课文。这样做,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整组课文的安排,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不少导语语言优美,如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导语“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阅读下面的课文……”学生一读这样的美文,喜爱江山之情油然而生,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起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功效。如果在学完这组课文后让学生熟读、美读,不但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还可起到回味整组课文、提升情感的作用。
在单元导语中,不但明确指出了单元的主题,而且还设计了一些相应的学习方法,这就是学生最缺乏的。教师在教学导语时,应让学生联系以前的课文学习情况,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去理解文章,感悟文章。语文教师感觉教学既累,教学效率又低,其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把课文独立,脱离了单元主题。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想效率高,应该抓“块”,而不是抓“点”。所谓的“块”就是单元主题,围绕单元主题将本单元课文及资源进行整合,每时每刻都不要脱离单元主题单元教学,所谓的“点”就是单独的一篇文章,孤立主题与其他资源。说到这,我想广大语文教师都能明白教“块”比教“点”容易,效率会更高。
新教材中的好多课文学生很喜欢读,但教师们却觉得“好读但不好教”,特别是难以把握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度”新课标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统得过死的弱点,给教师以更宽广的创造空间。但也无可否认,由于知识点的序列不明,教师中也存在着不少“凭着感觉走”、“脚蹋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现象,而单元导语就好比茫茫大海中的航灯,为我們指点方向。如,四年级下册第三个主题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来组织教学内容,旨在通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等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这组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描述:“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它告诉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鱼儿在水中自由沉浮,人们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让我们来阅读本组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并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研读导语,找准“人文”、“工具”的结合点,我们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并没有否定工具性的重要性。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般的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就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如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导语是这样写的:“童话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人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让我们跟随本组课文,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我们还要围绕童话开展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认真研读这段文字,我们便会发现其中“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为我们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予以重视,使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单元导语看起来很不起眼,其实它蕴含这巨大的作用,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去挖掘、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