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尝试

2016-07-06王德兵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培养习惯培养兴趣

王德兵

【摘    要】阅读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课内的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知识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培养习惯  培养兴趣  有效反馈

著名作家周国平在他的文章《如果我是語文教师》中写到:“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且会大量的阅读的习惯。

阅读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课内的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结合才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抓好课内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必须利用好课堂,达到阅读的教学目标。细心观察我们周围的语文教师,依然存在着有些教师只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和讲解,而忘了阅读。老师在讲台精彩的讲解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老师讲解结束了课也就结束了。等回过头来看有的学生竟然一遍都没有读过。而我们老师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等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对自己的教学非常的满意,感觉课上得很热闹,也很精彩。但是学生却根本没有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

因此课内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要抓好课内阅读培养出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并提高阅读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①语文课上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要吝惜时间。要以学生的读为本,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阅读者、思索者、探究者。②鼓励学生自己大声的朗读,读得尽兴、读得忘我。③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比如:默读、精读、泛读、略读和浏览等,全班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④教师指导学生倾听文本本身发出的声音,尽可能走进作者创作时的心声,读出作者的情感,并教会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不同文章的读法,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比如:节奏、语速、停顿、轻重音、感情基调等。同时鼓励学生有自己创造性的读。作到这些学生课内阅读的习惯慢慢就培养起来了,学生在阅读课外其他文章时,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读书,有据可循。

二、抓好课外阅读拓宽学生阅读面

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的许多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少,甚至课本上推荐的名著,三年下来竟然一本没读过,令人担忧。而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一点是我们广大的教师都明白的道理,而且都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老师每天都讲你们一定要抽时间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说得是苦口婆心。然而我们大多同学并“不领情”。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也有广泛的兴趣从而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呢?

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课文为例。比如:第一课《童年的朋友》节选高尔基的《童年》里的一个片段,鼓励学生去读高尔基的《童年》以及自传体的其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第六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学生学习起来兴味盎然,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里还有其他九篇文章,然后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抬》、小说集《呐喊》、《彷徨》,以此进一步了解作者其人和鲁迅创作意图。教师适当的讲讲所推荐数目的精彩处,吸引学生去读。这些课外阅读材料.都是从课内精读的教材出发而选的。由于学生已听过老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了这个基础,他们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就比较容易引起兴趣,而且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要使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读物单靠课内带动课是不够的,且内容有限面也较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作品,40个同学就可以推荐40部作品。我的做法是:以比赛的形式看谁看过的书多、推荐的书好!每周安排两个同学推荐两部作品,推荐时要求说出为什么推荐此书?推荐的理由有几点,说出来。从而说服其他同学去阅读。老师也可以推荐适时推荐好的作品给同学,同学可以推荐给全班同学,同学还可以推荐给老师。推荐阅读的范围广泛:文学的、科学的、侦探冒险的,历史的,还有报刊、杂志、小说等等都可以,但内容必须是健康的、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有阅读价值的作品。使全班同学和老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合作的好氛围。

三、适时给予阅读评价,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老师作了大量的工作叫学生阅读。但是老师只是要求学生去阅读而没有掌握学生阅读的成效,甚至不知道学生阅读了什么内容,那么老师所有的培养学生阅读的工作都是失效的,就像风筝断了线、马失去了缰绳。特别是课外阅读,因为在课外进行,更无法知晓。这时我们要掌握学生阅读的成效,怎么办呢?就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针对这一情况要利用阅读课进行反馈交流。第一,全班同学把自己前一个星期包括周末读的作品,用几句话概括介绍给全班同学。第二,同桌之间读书笔记的相互交流和批改,然后七嘴八舌评讲,最后教师做出点评。第三,“我读得最好”的环节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声有色的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的反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其他同学也学到了新的知识,使阅读课成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这样真正的使大量的阅读落到实处。老师和同学都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阅读收获。实践发现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了,阅读的量也大了。超过了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量。达到了大量阅读的目的,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赵国忠.有效教学最需要教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9

[3]李家同.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8

猜你喜欢

培养习惯培养兴趣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字的策略与方法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引领自主阅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物课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