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语文教学的“三个回归”

2016-07-06许方圆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新课标课文素养

许方圆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求“学生能动起来”。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但语文教学的现状仍不尽如人意。盲目性、接受式、分析式、封闭式、功利性仍普遭存在,面对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思。

一、回归到培养语文素养上

应当承认,当前的语文教学受高考和评价体制的限制,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中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真”。

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宇,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住往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從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让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回归到学生阅读背诵上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是很重要的。而我们当代的有些语文教师却束之高阁,去搞新花样。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口而诵,心而惟”,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幼童牙牙学语,启蒙老师没有什么句法分析与教学模式,不也成功了吗?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新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经过多次实验得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

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笔者在南师大听语文课时,该校的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曾幽默地说“南师大的语文课没听头,就是读读背背”。

三、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基本未变。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

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有创新的火花。笔者在初一新教材的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小组互动探究五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5.选——选探究优胜者。课堂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正反抗辩、或据案慷慨、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采用这种方式教学《羚羊木雕》市级公开课时,受到听课的老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愿我们的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课文素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