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尝试
2016-07-06陈丽英
陈丽英
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的有益延伸,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几年来,我针对班上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本着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宗旨。引导孩子在不同年级、不同时段选择合适的书阅读。我运用了以下方法:
首先,教師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教其学莫如激其趣,对课外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直接有效的动力。建构主义认为,如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其阅读兴趣、理解的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要避免功利性阅读,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读那些提高学业成绩的书籍。而是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来选择读本进行自由阅读。但是自由阅读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相反,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选择读物。台湾省的一项研究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发展做了具体的区分:4-6岁是神话传说期,儿童对没有时间、空间世界所出现的生命与生物的神话传说发生兴趣;6-8岁是寓言故事期,儿童对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寓言发生兴趣;6-10岁的童话故事期,儿童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的故事发生兴趣:10-13岁是传说及传记故事期,儿童对人类谋求生存、征服以及开发大自然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记故事发生兴趣。这些研究表明,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阅读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喜好。鉴于此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兴趣发展趋势,再结合学生实际状况适时推荐不同的书目,促其乐读。例如:在学完《骑在白鹅背上》这篇课文之后,学生依然沉浸于尼尔斯和马丁的历险故事中,抓住这个兴趣点,我马上向学生推荐童话故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无需多言,学生自然而然会很快进入阅读状态,因为这是他兴趣所在。
其次,上好课外阅读导读课,让学生既乐读,又会读。
乐读,是阅读的开始——千里之行的第一步。相对于漫长的阅读之旅,“会读”才是学生走向成功阅读的关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读整本的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一节成功的导读课,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带着兴趣走近文本,运用方法走进文字。
读整本的书,我建议做到“三结合”,即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读思相结合;读记结合。例如,在教学《三国演义》导读课时,我围绕着“引导学生走进《三国演义》原著,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环节:解书名,知作者——读题目,晓全文——选故事,共分享。第一个环节,旨在了解学生对于这本书知道些什么,以便选择教学起点。第二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书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知道书中主要写的是什么,同时感受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即将全书分为若干回,每回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每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第三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标题的猜测而引发阅读兴趣,进而开卷阅读。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落实读与思,读与记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读懂了什么?),自己的疑惑(没读懂什么?)。分享交流时,学生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讲一讲自己刚刚读过的故事,说一说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学生在倾听中,对书本身添了一份了解,增了一份兴趣;而教师在倾听中,则对学情多了一份了解,而且可以顺势推荐书中该人物的另一些故事,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更为全面的了解他所热衷的人物性格特点。交流中,更为重要的一项是提出彼此在阅读中困惑,解决困惑,扫清阅读障碍,阅读才能顺利进行。阅读《三国演义》这样一部半文半白长篇小说,摆在学生面前的困难无外乎字词生僻,意思难懂。对此,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查字典,看注释,请教他人。而我给出的方法是,标画生僻字词,联系上下文猜测,继续阅读。待休息时,统一查阅,既不影响阅读速度,同时增加生僻字的复现,有助于识记生字词,增加积累。另外,基于小说篇幅较长的特点,我建议学生尝试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即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精读:朗读、品读、反复读。而对那些相对不太重要的章节可以略读:浏览、跳读等等。
第三,搭建展示平台,巩固兴趣,促进习惯的形成。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纪小,兴趣保持的时间也难以长久。所以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
1.讲一讲。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一讲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可以是一个故事,可以是一首诗。教师将其录制成视频发布在班级的网络交流平台中,让家长参与评价。一方面,学生有了展示交流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促动家长见贤思齐,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和监控,从而使孩子的阅读由学校走进家庭,使阅读时间得到有效保障。
2.展一展。利用班会时间,定期开展读书展评活动。如:新书发布海报、读书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等。
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往复,学生阅读兴趣将会日趋高涨并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孩子们都能在阅读中汲取成长的养料,我们必须引领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