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学生研究
2016-07-06陈秀芬
陈秀芬
曾经,我们只是在电脑上、录像课中领略过我们崇拜的偶像吴正宪老师的风采,每每听完吴老师的录像课都让我们深深感叹:做吴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我们向往追求这样的课堂境界,于是我们便在吴老师工作站的带动下,开始了扎扎实实地探索、研究之路,践行之中我们有收获,我们有感悟:
1 教学从读懂学生开始
教书育人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因此,“读懂学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教书育人的前提。而每一节有效的课堂,无不是从读懂学生开始,那到底要读懂学生什么?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需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基础?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哪里?学生的思维基础是什么?学生已有了哪些生活经验?等等。
到底如何读懂学生,不能仅仅靠经验,更不能想当然,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数据化的了解。这些可以通过交流、谈话、观察,也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学习测试来完成。
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初步尝试便是:从学习前测开始
学习前测可以是问卷,也可以是访谈等形式,通过学习前测可以准确地告诉我们“学生现在走到了哪里”,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前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发现认知起点差距较大的学困生,找到其困难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扫清认知路上的障碍,这样确定出来的教学目标才够准确,课堂才够有活力。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通过访谈,我们了解了孩子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不知如何转化,而遇到困难时更愿意通过看书,小组探索的方式来解决,这为教师决定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调研后秀丽老师根据班级的整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教学预设,在将以往学过的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复习扎实外,还重点让孩子们理解转化的含义,能运用转化的方法,使圆的面积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在转化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自主解决时,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索,最后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整堂课,秀丽老师做到了“心中有数”,“教学有术”,学生精彩不断,这都缘于老师的学习前测,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了解。
当然,想要读懂学生还远不止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慢慢积累,希望我们能离吴老师的课堂越来越近。
2 爱从尊重开始
“儿童是活生生的人”,吴老师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被小心翼翼地呵护,满腔热情地接纳,吴老师的爱体现在了尊重每一个孩子。于是我们做的第一步尝试便是让所有的老师静下心来,走进教室,重新审视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想一想他在您的心里是否贴上了“标签”,是否被遗忘在了角落,这一“回头看”着实让不少老师心中一惊,反思之余,大家都决议要摘下自己心中的“有色眼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绚烂的天空。虽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一些课堂上那一张张久违的笑脸,那一双双从未举起的小手,孩子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3月末,学校对各班学生的写字进行验收(班主任不允许在班级),我走进四年二班,呦,孩子们齐刷刷地坐姿,精神着呢,噢,看来张XX今天没来,因为他可是个站没站像,坐没坐像,上课从不认真听讲,谁见了都头疼的主,孩子们开始书写了,我走在孩子们中间欣赏着,猛然间让我吃了一惊,这不就是张XX吗?你看他坐姿端正,书写认真,完全不是以往的那个他,变化为何如此之大,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时间一到,他第一个跑到了我面前,让我看看他写的字,能否获得及格(原来他写的字从未及格过),他会在乎自己是否及格?我便跟他谈起了心,原来他的改变缘于老师对他的关注,对他的鼓励,在组里,他当上了纪律组长,全班同学都不再拒他于千里之外,无论是学习,还是活动,老师只要看到他的认真,组员只要看到他的努力,没有一个人埋怨他是否为组内争了分,他告诉我,他得到了大家的尊重,他一定要争口气,要让大家看到他的进步,所以,他平时练习也很努力,他特别希望这次写字验收能获得及格。这是他的班主任老师用爱的力量,尊重的力量拨亮了这个孩子的心灵,这更是吴老师的魅力感染了我们的老师。
这样的改变,这样的惊喜,在我们学校已是一个接着一个,吴老师相信,“爱的核心是尊重,尊重儿童是更高层次的热爱、教育和保护”。吴老师的心中装着每一个孩子,通过实践,我们也坚信,课堂教学中没有什么比尊重更重要的了。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3 对话从心开始
交流从对话开始,对话从心开始。吴老师的课堂是放松、聊天式对话的课堂,是师生之间生动活泼、真诚的交流。她时不时地一句亲切幽默地话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她放下了教师所谓的权威,尊重儿童的心理自由,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孩子们没有惧怕,畅所欲言,她关注每位学生,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分钟,让每位学生都获得良好的表现,真诚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了课堂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聚焦我们的课堂,经常會有这样的镜头:那些聪明伶俐,善于表达的孩子,往往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也从不吝惜他们的表扬,而对那些反应迟缓,经常答错的学生,则置之不理,或一顿训斥挖苦,可想而知,这些孩子久而久之便丧失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要么惧怕回答问题,要么对老师产生了反感,不愿再向老师吐露心声,您的言之谆谆,他会听之邈邈,您的苦口婆心,他会无动于衷。对比吴老师,我们便不难找到原因,我们没能俯下身来,与孩子们真心地交流,我们不愿放下架子,走进孩子们的心田。于是,我们学校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听课评课活动,寻找课堂中“不和谐的声音”,寻找课堂上被您遗忘的角落,大家听中寻找,评中反思,共同监督,孩子们心中的“糟糕老师”变温柔了,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学生”变可爱了,这还得感谢从吴老师那里悟来的法宝: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对学生的赞扬与真情;对学生的真爱与期待。
走进吴老师,我们感受到了真心与儿童做朋友所带来了的愉悦和惊喜,我们会继续践行吴老师的儿童观,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充满感情,有着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发展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