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试题 凝聚答题智慧
2016-07-06张欣
张欣
近年来,围绕一定的背景材料设计若干的问题,是高考思想政治学科的主观试题命题的基本模式。试题中引入的材料十分丰富。能否审清材料,提取出有效信息,就成为主观试题的重要环节。要做好这个环节,应从几个方面来把握。
以14年四川卷为例: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近年来,G省通过一系列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施行《G省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取消、转移、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508项,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办好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就业、医疗、住房等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5%以上;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暂行办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提供社会服务;建立全省统一互联的全天候网上办大厅,省直部门7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和60%以上社会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我国的政府”的知识,说明G省是怎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12分)
解题的第一步,审题
审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设问的分析。明确题目要我们干什么,答什么。找准题眼。
1.分析知识的范围。就考试而言,现在的以某一个具体知识点为切口设问比较多,看清题目,要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学》的那部分知识内容。这道题,限定知识点,我国的政府。这就需要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内容展开。
2.分析设问类型。不同的设问类型有不同的解答套路。主观题一般分为体现类(反映)、原因类(依据)、措施类(对策、启示)、意义类(影响)等等。这道题,从“G省是怎样提升”的角度进行分析,属于措施类设问。
3.分析分数。不同的分数数值,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会有较大的差别。这道题目的设问12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四点进行解答。
解题第二步,建构知识
材料中涉及的“知识范围”我国的政府,以此为依据,迅速对应教材中相关知识,进行知识建构形成完整全面的有关政府的知识体系,避免答题要点不完整,丢三落四。
解题第三步,重读材料
带着设问重新读材料,讲材料信息与知识一一对应。
1.《G省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依法行政。
2.取消、转移、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508项——简政放权,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
3.办好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就业、医疗、住房等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公共服务职能中涉及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
4.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暂行办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提供社会服务——我国政府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
5.建立全省统一互联的全天候网上办大厅——便民利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原则。
解题第四步、组织答案
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完成答题。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明确设问主体,以及材料设置的背景。
本题的设问围绕G省政府,怎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同时注意在语言的组织中可以运用关键词有:坚持、完善、加强、健全、制定、创造、保护、贯彻、提高、调整、改善、转变、培养、发挥、履行等动词。
参考答案:①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行政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②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③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职能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实践反思:
1.夯实基础是成功破题和组织答案的关键。高考论述题的出题背景千变万化,但是考点基本固定,只有学生对知识点足够熟悉才能透过材料直达本质,拨云见雾回归教材,命中答案要点。
2.高考论述题的参考答案来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用教材知识答但不仅仅是答教材知识,它是材料语言和教材语言的整合。所以,在对学生授讲的过程中一定要展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材料的能力,这样才能应对自如,获得高分。讲题中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