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目标的思考

2016-07-06张荣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知识态度技能

张荣

【摘    要】分析幼儿各方面(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可能达到的更高水平并把它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是成功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关键,也是难点。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达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这些问题,分析一下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知识  技能  情感  态度

现在很多老师在研究如何开展有效的集体教育活动,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我们知道,幼儿在已经达到的水平上学习就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分析幼儿各方面(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可能达到的更高水平并把它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是成功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关键,也是难点。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达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这些问题,分析一下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第一、强调所谓的“快乐目标”

与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相比,现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非常注重过程的有趣或新颖,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但有时会为了追求“快乐”而在教学过程中生出许多枝蔓,置核心教学目标于不顾。例如有位教师组织活动“海底世界”,她提出的目标是:1.通过观察有关大海的图片,发现海底有很多生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也许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观察图片之前,教师带领幼儿做了很多事。一开始,教师一边说:“今天,我们一起去看大海。请大家戴上遮阳帽,系紧鞋带,背上书包,出发喽!”一边与幼儿一起两手平伸做飞机状。“呜……飞机起飞喽!飞到云里去喽,呜……”教师奖右手放在眼睛上方“遮阳”阳光,做透过飞机舷窗看风景状。“海岛到了,请大家坐上汽车去“海岛到了,请大家坐上汽车去海边。”师幼又一起模拟开汽车。“滴!滴……汽车出发喽!左转弯,小心!右转弯,小心!海边到喽!”……就这样,用去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还未进入活动正题。更令人的时间还未进入活动正题。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活动结束阶段,教师有组织幼儿用了三分之一多的时间模拟从海边开汽车、乘飞机回来的情景,而中间真正用于观察、讨论、描述大海的时间不到三分之一。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除了体验到表面的快乐、热闹外,学到了什么?发展又体现在哪里?

第二、偏重认知目标

现在很多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会较全面地考虑幼儿知识、技能、学习方法以及情感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但一到实践中往往就只指向认知方面的内容,学会某方面技能,有时甚至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盲目“挖掘”。例如,在“沉与浮”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不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只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发现并记住什么东西会沉,什么东西会浮。在此基础上简单讨论为什么。虽然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也提到了要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向基本上是知识的获得,而且其中有关“重的东西会沉、轻的东西会浮”的讨论结果既不科学,有脱离幼儿的认知水平。

其实,向幼儿灌输知识,训练幼儿的技能远比培养幼儿的能力、习惯,引导幼儿掌握学习方法等容易。当教师不知如何利用特定的学习内容培养幼儿相应的能力、情感、态度时,他们在教学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偏向知识技能的传授。在上述“沉与浮”的例子中,教学目标更适宜定位在学习和掌握某些特定的探索方法、记录方法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上。

第三、教学目标太多,难以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完成

有些教师为了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在一个活动中设置了众多的目标和相应的环节。仍以“沉与浮”教学活动为例,有一位教师制定了如下目标:1.探索、感知有的东西在水中会沉,有的东西在水中会浮的现象,按沉与浮的状态将物体分类,记录实验结果。2.分析思考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水中会沉,有的东西在水中会浮。3.探索、寻找能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东西和方法,萌发探索事物的兴趣。把这些目标放在一个教学活动中的必然结果是幼儿无法真正探索这么多问题,教师只能走过场,无法达成目标。

每次活动引导幼儿探索一至两个问题,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在反复分析、“沉与浮”这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活动一的目标是:1.自主选择材料,观察他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记录。2.在反复试验中发现沉和浮的一般规律,根据沉,浮、先浮后沉的结果进行分类记录。活动二的目标是:1.运用先浮后沉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实验。3.将先浮后沉的材料与另外两类材料相比较,交流、讨论这些材料的特点。活动三的目标是:1.尝试用多种方法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简单分析为什么。2.尝试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并联想其在生活中的作用。3,理解有些物品改变形态后既可沉也可浮。以上三个活动的目标不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重探索方法、记录方法、分析能力的掌握和渐进培养,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第四、教学目标太宽泛、笼统,找不到落脚点

有些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大而笼统,相当于某一个课程领域乃至整个幼教领域的目标,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根本找不到落脚点。例如有一位老师为“奇妙的水”这一活动制定了这样的目标:

1.通过动手探究了解水的一些特性,如水的浮力、水的渗透、水的溶解、水的三态等。2.在探究过程中尝试假设、验证等方法,掌握观察、对比、记录等学习方法,学习与人交往、合作解决问题。3.体验研究的乐越和成功的快乐。我们稍加分析就可发现,第一个目标有较明确的针对性,可以落实,另外两个目标是科学领域的原则性目标,无法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

第五、教学目标偏离教材的本质内涵

实践中,有很多老师因为分析不到位,出现了目标偏离的现象。例如散文诗《家》是这样写的:“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绿绿的树林是小鸟的家,浩瀚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广阔的沙漠是骆驼的家。“有位老师用这个材料设计教学活动时提出了这样的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学念诗歌。2.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3.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把重点放在分析“XX的XX是XX的家”这一句子的结构上,并要求幼兒根据这一句式仿编,结果幼儿编出了“蓝蓝的大海是青蛙的家”“高高的大树是风筝的家”等不符合事物逻辑关系的句子。

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确定和达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许远不止本文所谈到的这些。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以切实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知识态度技能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拼技能,享丰收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