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服装发展史中的造型元素对服装风格产生的影响
2016-07-06闫瑾
闫瑾
摘 要:时尚潮流伴随着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取向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仅仅是造型的完整已经不足以成为服装好坏的评判标准。现在我们的设计更重视服装造型结构的基本部件,每个元素的本身具有表现力,完整性不仅在于作品本身的完整统一,也在于部件的充分表达。关键词:服装风格;造型元素;服装表现力;结构创新1
服装造型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我们一直习惯于服装造型的完整性和延续性。而现在人们的审美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仅是造型的完整已经不足以成为服装好坏的评判标准。现在我们的设计更重视服装造型结构的基本部件,每个元素的本身具有表现力,完整性不仅在于作品本身的完整统一,也在于部件的充分表达。服装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服装的穿着的效果。再完整的衣服如果穿起来显得不美观、合体,造型结构不够时尚,都不会为大家所认可接受。在新的审美标准和意识下,通过对服装各结构元素的设计、面料的再造设计、图案的结构设计使服装能够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才是服装造型设计研究的重点。服装局部造型的美感决定了服装整体的美感。以女装的造型设计举例来说,服装轮廓造型与局部造型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整体造型的风格,整理造型内部的各部分比例关系和装饰的程度决定了局部造型的美感。领部、肩部、袖部和衣身的造型元素设计是与整体造型密切相关的。在领部的造型元素设计中, 要确保领部造型表现出的风格统一和系列延续性,就应该遵循领宽与领高的长度是一比一的比例递增或递减规律; 当领宽小于二分之一半胸宽的情况下,领子较理想的深度的位置应该在胸围线与腰围线之间,当领深位置在胸围线以上时,领子的理想宽度是介于肩点离肩颈点四分之二处到四分之三处之间。在肩袖部的造型设计中,当服装的肩袖结构偏向或形成男性化方向时,服装的整体效果就越趋向男性化风格;而当结构线条发生变化或加入一些装饰感之后,就破坏了男性化的轮廓,服装的整体效果就越趋向女性化风格。 在衣身的造型元素设计中,随着衣身面积的越小,服装的整体表达出的风格会更趋向中性化;衣身的面积越大,服装整体就会表达女性化风格。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创造出超越以往的服装结构,使服装语言变得更加丰富,使服装风格更加多元化。实际上它的实质并不仅在于破坏,更重要的是在于重组与构成。就是将服装从空间到形式上进行重组,把看似不可能、不合理的造型因素,通过理性设计和分析、分解,运用恰当的工艺手段设计和制作出来,使服装的外形效果达到视觉上的震撼。这种设计元素如果运用在休闲装设计中,它能带来的商业价值应该是最大的,因为休闲装除了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外都可穿著。穿着的时间机会较多,而且适合的人群的年龄、层次范围也最大。如果将这样的设计元素应用在礼服或职业装上,那么它的欣赏性将大于实用性。这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设计师们大胆的设计思路,和纯熟的设计技巧。使得服装结构元素更加具有可研究性,让设计有了不断发展的未来,同时也对服装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技术、材料、辅料上的要求等等。2
中国服装发展史中造型元素对服装风格的影响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是在先秦时期开始逐步走向成熟的。自周代开始,冠服的制度已趋于完备,以最经典的冕服来说,就可以看出这个中国最高礼服的大致构成元素,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是西周时用途最广泛的衣服,男女皆服,可以为文,可以为武,一时间男女、文武、贵贱都穿。特点是交领即大襟、右衽、有曲裾和直裾、小口大袖、领口和袖口有宽缘、腰间束丝织物大带、流行佩玉、面料纹样有楚国文化风格。深衣和我们现代的服装相比,短袖上衣是以裸露的方式避暑,而汉服是以宽大从而遮蔽身体来避暑,走动起来习习生风。此阶段的中国服装给人潇洒飘逸的感觉,当男子已不穿深衣时,这种造型在女性中仍在流行,走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很是迷人。当时有一种用在肩部的配饰叫做“帔”,始于晋代,形似围巾,披在肩上,自然垂下,与宽腰带相配合,托起了女性的肩部,同时衬托出纤细的腰部,尤其在女性活动的同时会非常飘逸,使女性轻盈的身体显得更加柔美。从隋唐时起,服饰制度越来越完备,加上民风奢华,因此服饰和色彩上都很多姿多彩。男性的服装更加讲究,乌皮靴为这一期间普遍所穿着的款式,居家的时候才会穿着丝履。璞头、圆领袍衫、下配乌皮六合靴,表现出洒脱飘逸而又不是英武之气的男性气质,是汉族与北方民族相融合产生的一套服饰。此时的女装,襦裙服,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装,一般为丝织品,用料有多少之分,通常是以多幅为最佳。群要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上身仅穿抹胸,外面只披纱罗衫,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服装,可见唐时的开放思想,充分表现出女性性感曼妙的身材。唐代女子的服饰中的一大特点是女着男装,女子全身效仿男子的装束,女性的这一穿着,别具一格地体现出一种潇洒英俊,风度翩翩的气质。宋代的女装以背子最具特色,是宋代男女皆穿、盛行于女服之中的一种服饰,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没有袢纽,袖子有宽窄两式,衣长不一,有膝上、齐膝、过膝、及踝几种。在腋下开长叉,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奴婢侍从、优伶乐人等都喜欢穿着这种服装。背子这种服装设计的结构比较随身合体,同时跟人典雅大方的感觉。初清的服饰基本上和明代末期相同,后来在与满族女子长期接触之后中不断演变,形成清代女子服装的特色。上衣平时穿着袄裙、披风等,下裳以长裙为主,多系在长衣之内。颜色以红色裙子为贵,喜庆时节,讲究着红裙,这种颜色偏好一直影响至今日,如今有节日或婚嫁之时,我们依然习惯于选择红色,来表达喜庆之意。我国近代时期的男装出现了马褂、中山装以及西装等,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取消了封建社会的服饰禁例,但是由于经济水平和社交范围的不同,各阶层的人士的装束还是有所区分。长袍、马褂是中年人和公务人员交际时的穿着。西服一般为资产阶级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穿着。长袍、西裤、礼帽、皮鞋,是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较时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西方风格相结合中非常成功的一种搭配。文雅中带有精干的气质,既不失民族风韵,又有潇洒英俊之气。此时女子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旗袍在不断改革。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明显缩短了长度,腰身更加收紧,从而形成了中国式的改良旗袍。衣领紧扣强调了女性颈部的袖长,衣身曲线鲜明,加上斜襟的设计,衬托出了女性端庄典雅,含蓄沉静的东方女性特有的美。20世纪后半叶,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得着装出现了整齐划一的趋势,比如列宁服、花棉袄这些典型的服装造型,它的普及程度十分惊人。新中国成立以后,那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绸缎面料具有封建味道,因此,参加工作的妇女和女学生摒弃了这种绸缎面料,而采用具有农民文化特色的布来缝制棉袄,显示与工农的接近。穿着棉袄时,为了防止弄脏棉衣,一般外面会搭配穿一件单层的外衣。这些外衣的颜色大多为蓝色、灰色,少数是褐色、黑色,并且都是单一的一种颜色,没有其他颜色的搭配和拼接,因此给人一种朴素的形象。3
西方服装发展史中造型元素对服装风格的影响西方服装从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是一个高潮,贵族们就像小说中所描述的一样,不管人体本身的客观结构是怎样,一味地把自己理想中的造型形态放在服装设计当中,追求非常夸张的表现,甚至有些极端。在服装的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个部分加入填充面料,来突出他们想要的造型结构,很多男装几乎全身填充,来形成倒三角的造型。因此当时无论男女都会在肩部加上人工垫肩,女装的袖子填充布料之后可呈现出帕夫袖、羊腿袖,还有袖上系带的悍妇袖等。同时下身也夸大,使身体整体的形态像铜钟的造型。19世纪的设计中已经能够看到现代设计的影子,此时的设计比较简洁和大胆,服装的制作工艺也有了一些新技术,能够为功能性服装提供一些帮助,上流社会的女性开始热衷于参加运动,19世纪30年代,女性开始骑马,这时骑马的服饰慢慢出现。在宽大的长裙里穿着紧身马裤和马靴,佩戴皮手套和礼帽。随着女权主义者的影响,女性也开始穿着长裤,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Amelia Jenks Bloomer 夫人阿拉伯式宽松灯笼裤引入女装,这个充满东方风格的设计为女性所穿着在当时是个比较大胆的设计,但是在英国受到了赞同。这种款式的衣服,表达了自由舒适的风格,是摆脱束缚的一种体现。20世纪服装比较多元化,20世纪初这个阶段的服装造型仍然延续S型,强调胸部和臀部,夸张的帽子等头部装饰是当时最流行的配饰。1908年开始女装的腰身变得放松,服装的结构向直线条的趋势转变,女性的裙装的长度也开始变短,突出鞋子。随之领口也变大,让女性的服装更加放松不拘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饰为了适应战争时期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裙子长度缩短,还有很多女性穿起了宽松的工作服、长裤和长筒靴。这种造型是模仿了男士的制服造型,更加直挺,也很实用,塑造了女性解放,生活舒适随意的新形象。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牛仔裤因为它的耐久耐磨在这个时期开始非常流行,牛仔裤在开始是作为工作服穿着,后来发展成了日常服装,牛仔裤面料本身可以有很多设计处理,做出不一样的肌理效果,造型也变化豐富,可以是修身性感的风格亦可以是休闲舒适的分割,直到如今还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单品。20世纪50年代,服装设计师Yves Saint Laurent设计了一系列女装,强调了女装的舒适性和功能性,包括长裤装、具有英式风格的上衣、女性裤装礼服,其中最著名也最具革命意义的是以男士礼服套装为灵感来源的吸烟装。马甲、铅笔裤、粗跟高跟鞋搭配金属质感的配饰,与女性的柔美相结合,既体现英伦的绅士气质,又能表现女性的高雅。现代女性揭开了那罩在脸上近千年的神秘面纱。正因为我们“民族的走向世界,世界的溶于民族”。 从 20 世纪的服装发展演变我们可以看出,从西方的礼服裙,到东方柳肩细腰的改良旗袍,从穿男式长裤到超短裙,至三点式的“比基尼”人们都作了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现如今的时代,服装设计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并引领潮流数十年的状况已经不存在了。但人们依旧对于穿着独特设计的服装而充满着激情。也因此设计师们对于更新颖、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需要的服装造型元素的设计研究从未停止。参考文献:[1] 刘静.从中国服装史看服装发展的继承性与借鉴因素[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10).[2]
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Histoire du look“时尚风云录”(法国)[Z]. 2007.[4] 华梅.西方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5] 包铭新.国外后现代服饰[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