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2016-07-06崔扬
崔扬
【摘 要】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要理解教学反思的内涵和外延,走出教学反思的误区,进行有郊的教学反思,培养反思精神,制定反思标准,实践反思内容,只有正确反思、积极主动的反思,才能发展自我,建构自我,达到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内涵 误区 有效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最近几年,“反思”一词在教学领域使用频率很高,是大家公认比较符合现实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校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也一直要求教师进行反思实践,撰写教学 反思文章。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老师们能通过对自己或身边日常的教育教学事件进行专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而发现不足,或者以经验的方式无法化解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而寻求答案,从而促进自己的教育智慧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此,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谈谈我对教学反思实践与研究的一些认识。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及泛化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参与和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实践活动。
有关研究表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构成,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教育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等。反思的视野已经从单纯的教学层面甚至狭隘的课堂教学层面延伸到了职业、事业的高度。同时,反思的范围也进一步从日常教学的范畴扩大到更为广泛的教育领域。
二、教学反思实践的误区
在实际的教学反思实践中,不少教师在认识和操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进了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敷衍应付,脱离实践。这类教师未能真正理解反思的内涵和意义,而将反思实践当作一种费时费力的任务,潜意识里存在抵触情绪,更谈不上将反思内化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一种内在需求。既缺乏反思的意识,又缺乏反思的能力。
2.浅尝辄止,缺乏推敲。这类教师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对出现的一些教育教学事件或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并能做出浅表的描述,至于事件或现象的根本致因却不去深究,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或者肤浅地寻找一些客观的原因,当然也不去寻找有效的化解之道。
3.自我求证,自我辩护。这类教师在以往或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他们过去的一些教育教学思 想和做法已经过时,所取得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陈旧的评价观念和落后的评价体系。这种时候,有些教师不能客观公允地审视、批判和解剖自己,避重就轻或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或者固守自己旧有的荣誉,不愿更新自己旧有教学思想及做法体系中陈腐落后的部分,甚至有对新异的观点视而不见或强加修剪以求与原有观念一致的做法。这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批判精神缺失,重构勇气匮乏。
三、有效地进行反思实践
如何克服反思实践中的错误做法,远离误区,从而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实践呢?
1.培养勇于反思的精神
反思是需要勇气的。反思者需要勇于直面自己在教学意识层面及技术层面存在的不足,勇于公允客观地批判和解剖自己,勇于摒弃或更新自己旧有教学思想及做法体系中陈腐落后的部分,勇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挑战,并在遇到困难和阻力的时候保持清醒,坚守毅力。
自觉建构反思的标准
有了反思的精神,反思者就有了反思的内在动力。而仅有动力还远远不够。作为反思实践者本人,还应建构起自己的经验标准和评价体系。这样,反思实践才会有参照的依据和比对的标杆。对优秀的课例和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观察、评判与学习,只有这样,才会培养起具有一定高度和共性特征的反思标准。
把握反思实践的正确流程
在我们的反思实践中,反思实践的一般步骤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假设—— 验证假设”,其基本的流程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每一轮的反思和实践都伴随着不断上升的学习活动,自然也就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样的反思活动,也才是真正有力的、有效的。
2.找准反思实践的着力点
反思实践的过程,并非对教育教学事件及现象进行简单再现和泛泛评论,而应当对其本质进行深度思考,这需要我们的反思确有针对,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教学反思的突破口,我们进行反思实践的着力点。
采用有效的反思实践形式
反思实践的主要功能是弥补教学疏漏,纠正教学偏差,化解教学事件,提高教学质量;最终目标是促进被教育者——学生的和谐与健全发展。而这一过程所伴随的教师专业成长却正是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正如途径的多样性一样,反思实践的方式也是不胜枚举的。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略举以下方式,以资借鉴:
(1)课后再备课。
(2)写反思日记。
(3)写教育叙事。
(4)诊断式研究。
反思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邀请同事或者专业研究人员对自己的教育 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审视、评价甚至批判,从而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找到弥补之法或化解之道。
(5)行动式研究。反思者为弄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实质,与同事或在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并合作下进行相关研究,探索并制定出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这种研究方式不同于专业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教育科研,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
教师职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本身应是研究者、反思者,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教师只有提高反思能力,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须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常反思,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