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傣族佛教艺术中“象”造型的演变和形成
2016-07-06黄苹
黄苹
摘 要:南传佛教被称为南传派系,分布在亚洲南部,包括斯里蘭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云南的傣族地区。南传佛教文化对云南傣族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佛与象的渊源深远,象造型在南传佛教艺术中大量存在,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到南传佛教和印度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德宏傣族;南传佛教;“象”造型
傣族源于怒江、澜沧江中上游地区的哀牢人。哀牢人是云贵高原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哀牢人活动的怒江、澜沧江中上游一带,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古遗址,其中的“蒲缥人”遗址,经鉴定至少有8000多年的历史。傣族先民(哀牢人、滇人)自古就生活在云贵高原上,公元前5世纪左右,居住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傣族先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部落联盟,现在全球傣族人口约6600万。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越南西北部、柬埔寨西北部、缅甸中北部、老挝、泰国等地区和国家。另外,欧美地区也有傣族社区。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被称为南传派系,分布在亚洲南部,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云南的傣族地区,被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或小乘佛教。[1]
1 佛教艺术中的“象”造型概述
南传佛教中有很多关于象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由来都与佛祖有着紧密的联系。佛与象的渊源深远,可见象在傣族的信仰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出现在傣族的文学作品中。宗教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哲学原理、天文地理、生活常识,也包括宗教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一个地区的文化与当地受到的宗教影响息息相关,多数文学作品都能反映出当地的习俗与文化现象。
佛教经典和民间流传的与象有关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能解读出其中深刻的真理以及故事所想表达的意蕴。从这些民间传说中可以看出傣族与象的文化渊源不仅仅只存在佛教思想中,还存在于傣族的古老传说中。在傣族人心目中,象已经被神化了,不只是单纯的动物形象,还具备有信仰文化的蕴意。“象”的形象作为宗教信仰中的一种灵物,在印度教、北传佛教、南传佛教等宗教活动和宗教建筑物中都有出现,造型千变万化,其中所蕴含的宗教意义也各不相同。
在印度,象是颇受尊重的动物之一。它被列为国家级的保护动物,受到印度民众的喜爱和崇拜,也是印度宗教的重要象征之一。在印度有“象头神”造像,受到当地人的尊重和爱戴。它的造型为象头人身,圆圆的大肚,有一牙断裂,颜色一般以金色为主,带少许的红。在不同的地区用色上又有所不同。一般造像为4手,也有造像出现6手、8手、12手的,两右手分别握有斧头和笔(相传象神在写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时,写了一部分突然手中的笔断裂,机灵的象神弄断自己的象牙最终完成了这部有名的大史诗,因此也有一部分记载为断掉的象牙),两左手持有莲花和糖果,象神的坐骑是一只狡猾的老鼠。在印度人的信仰里,只要是有仁善的智慧驾驭着,诡计多端是无伤大雅的手段。所以用老鼠代表着诡计多端的形象,也体现出在印度教教义下的信徒以更宽容的态度去接纳那些迷途知返的人。象神的造型一般是盘坐或翘起一边的膝盖的形象偏多。象神手持的每一个法器都有它特有的象征意义,不同的法器代表着不同的教义。
受到印度教的影响,藏传佛教也信奉象头神,藏传佛教中象头神红色居多也被称为红象神。不同的地区会出现白、黄等颜色,代表着祈求财富。在壁画、造像中尤为突出。在藏传佛教中,象鼻财神也会出现有两臂、4臂、8臂、12臂等造像。法器与印度教中的象头神基本相似,造型大致和印度教相似,坐骑也是卑微的老鼠。象头神在藏传佛教中同样是祈求财运,被归为藏传佛教中众多财神之一,也受到众多信徒的尊重与崇拜。
北传佛教中普贤菩萨代表是行践,他的坐骑是一头长有6牙的白象。据古典记载:“普贤行之学得于行,行谨审静重莫若象,故好象。”[2]大体意思是说,白象是普贤菩萨行学修佛、公德圆满的象征,所以普贤菩萨的坐骑是象征吉祥的6牙白象。很多传说故事记载着普贤菩萨乘白象来到凡间,为世间凡人消灾解难。因此白象也受到人们的尊重与爱戴。白象就如同是菩萨的化身同样也受到人们的供奉,认为它就是神兽,能够得到菩萨的保护。白象口中的6牙其实也是想表达佛法思想中所要传达的六度的象征。
2 南传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象”造型的影响
早期记载就有“乘象国滇越”。主要特征:地处“蜀身毒道”,该国产象,并有驯象、役象和骑象的习俗,主题民族是傣族的先民“滇越人”。[3]可以看出象与傣族从远古时期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云南几乎大大小小的傣族村寨都有自己的佛寺。寺庙佛堂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祖像,佛堂也是僧人每天念经和打坐的地方。傣族村寨里的重要活动和大小宗教仪式都会在佛堂里举行。可以看出来,傣族地区非常重视佛教文化教育,傣族小孩七八岁的时候就会被父母送到寺庙里接受一段时间的寺庙生活。也有人说寺庙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活字典,寺庙文化也能体现出当地的民族文化。象与这些宗教文化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来到寺庙能看到与象有关的造型艺术,摆放在不同位置的雕像也有着不同的文化蕴意。象雕塑放在寺庙入口处既可以当作是寺庙的守护神又象征吉祥如意。佛寺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壁画中也会有一部分描述象的壁画,这些象的雏形基本与佛祖故事紧密相连。也有用来装饰寺庙的窗户或是做成金水漏印的图案,起到装饰作用,又能保留宗教文化特色。笔者在参观傣族佛寺时,也看到了许多与象有关的雕塑,佛寺中的象造型独特,整个象造型是趴在地上,象鼻高高扬起,突显出象的憨厚老实和亲切可爱的艺术特征。寺庙中的象雕塑不仅仅只是具象的,也会有一些造像艺术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笔者在寺庙里看到的3个象头合成在一起形成一个象柱,造像艺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除了寺庙外,象造型在傣族的生活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水井对于一个村寨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傣族是一个喜水的民族,村寨大多设在有河流的坝子旁,水井可以说是她们日常生活重要的水资源。有些象被制作成雕塑摆放在水井顶上或是做成小的雕塑放在水井前,傣族认为象雕是有生命的神,可以守护着水源,同时又象征吉祥如意。
南传佛教的象造像艺术特点大多都是比较具象的,少部分也会出现抽象的造型。南传佛教把象造型很好地运用于傣族的宗教信仰和生产活动中,增添了象的神圣性与世俗性。
总之,在我国,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北传佛教被称为我国佛教文化的三大体系,它们之间各具特色的佛教理念以及佛教艺术一直支撑着整个中国的佛教文化,它们在传播过程中又相互影响与借鉴,经过不同的文化途径形成了不同地区的佛教文化特色。南传佛教刚传入云南的时候也受到当地原始民族宗教文化的冲击。起初两种信仰相互抵触,发展到现在,佛教思想的相互吸收与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傣族地区南传佛教文化与南传佛教艺术造像。
参考文献:
[1] 张建云,张钟.德宏世居少数民族[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2] 卯芳.情感与理想的寄托——榆林窟3窟《文殊变》、《普贤变》壁画艺术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
[3] 杨永生.“乘象国滇越”考[J].思想战线,1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