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市场进入商品交易所时代
2016-07-06农经林笑
文| 《农经》特约记者 林笑
农产品市场进入商品交易所时代
文| 《农经》特约记者 林笑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便利,如扩大销售、提供信息服务、有效整合资源、提高供应链的综合配置、融资、分散风险、套期保值交易等。
2015年11月26日,中国供销集团旗下于香港上市的国农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互联网金控战略布局新闻发布会,推出两大平台——中国农业交易平台的2.0升级版以及资金归结平台“农汇通2.0”,致力于打造集涉农产品贸易、融资、保险、仓储物流、结算等功能于一身的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
近年来,农产品“买贱卖贵”现象并不鲜见。其实在农产品整个产业链上,物流、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赚取的是相对固定的收入,亏损的几率较低。承担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恰恰是产业链的两端——农民和消费者。尤其是农民承担了巨大风险却只获得最低的利润,这个看似不合理的逻辑却是中国传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价格不透明、社会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融资难等。
从国外成功经验看,现代农产品的贸易渠道往往是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利用金融工具来实现组织交易、发现价格、规避风险、传递信息和实现订单农业等功能。无论是交易大豆、玉米、活牛、猪肉的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金枪鱼的日本东京筑地市场,还是交易鲜花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阿斯梅尔拍卖市场,都充分证明农产品市场将进入商品交易所时代。
颠覆传统交易模式
“如今买卖农产品就像买卖股票一样方便。”华东林权交易所负责人沈国华介绍说。通过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能够将传统的“现货、现金、现场”贸易方式升级为“线上交易、线下交割、实时结算”的现代交易方式,促进“铺位经济”向“席位经济”、“传统经销商”向“现代交易商”的转变。
所谓农产品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就是利用电子平台为生产商、销售商实现标准化农产品的订单挂牌、竞买、竞卖、撮合等多种交易业务,人们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的软件下单,就可以完成交易。到交收时,交易所会让交割仓库通过第三方物流快递到购买者指定地点。
事实上,农产品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也是顺应我国农业发展趋势的产物。我国农业传统上一直是小农经济为主,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低、成本高。随着农业规模化、农场化的发展,经营模式随之改变,通过电子交易平台让农产品传统供求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颠覆了传统交易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农业转变。
以山油茶产业为例,自2014年10月底,在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至2015年6月,现货交易额接近800亿元,实际交收近200万元。
“和其他农产品一样,要不要发展油茶,该不该扩大种植规模,对于种植户来说并不容易判断。”油茶产业一位业内人士说,一直以来,上一年的油茶收购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种植和生产积极性,从而决定了产量,而产量的高低又反过来决定次年的收购价格。自从推出山茶油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之后,种植户有了即时价格判断依据。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现在种植户都可以依据山茶油价格决定采收加工。
利于期现结合
与传统的电子商务不同,成立于2011年的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共推出了三种交易模式:现货挂牌交易、现货竞价交易、商品即期交易。
据介绍,现货挂牌交易方式适合标准化程度不高的商品,模式和淘宝等电商类似,额外增加了质量检验环节;现货竞价交易方式适合有一定资源稀缺性的产品;商品即期交易方式则适合保存期较长的商品,能充分满足实体企业现货贸易需求。商品即期交易模式交易标的为已经在交易所形成《库存凭证》、存放于指定交收仓库的现货实物以及生产企业的预售产量。商品即期交易模式下,市场参与者自主报价,公平公正达成交易,实现买卖双方直接对接,交易价格反映了国内市场的现货供求关系。交易所采取经济手段保证交易双方的履约,是对传统信用、调查等履约保证手段的升级。
据了解,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还可通过电子交易市场,对相应农产品进行中远期订货交易,这不仅是对传统现货贸易的提升,而且运用期货机制又避免了期货市场交割量少的缺陷,还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了风险,一举三得,实现了贸易与保值的兼顾。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来看,培育好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市场,既是对传统现货市场的提升,也可以为期货市场输送成熟的交易品种,为期货市场培育有经验的交易商和交易人才,形成和期货市场的联动发展,为商品市场最高级形态的期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所谓农产品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就是利用电子平台为生产商、销售商实现标准化农产品的订单挂牌、竞买、竞卖、撮合等多种交易业务,人们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的软件下单,就可以完成交易。
嵌入金融工具
作为市场各类要素的聚集中心和定价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普惠金融方面的作用也日渐被大众认可和重视。
业内人士认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应以“互联网+大宗商品市场”模式思维有效整合传统现货市场、即期市场和中远期市场等三类市场,提供跨市场的风险规避操作以及现货贸易、流通和融资服务,将现货商品、现货贸易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把银行、基金、保险、证券等金融资本导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切实优化实体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构建起覆盖生产、流通、金融、零售各环节的商品流通闭合生态圈,实现资源要素在市场间的最优配置,全面增强市场参与各方的综合竞争力。
国农控股有限公司与广州商品交易所以业态合作形式共同打造的中国农业交易平台,就是按照“供销合作社+移动互联网+现货交易所+供应链金融”的交易合作模式,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和农村土地流转三大品类的现货交易。
目前,中国农业交易平台已升级为2.0版本,可以选择以人民币或美元进行结算。据国农控股有限公司CEO蔡伟恒介绍,中国农业交易平台通过农汇通进行资金归集,可以根据用户的存款天数、交易频率以及交易额度的多少,最多可提供交易额50%的融资额度。同时,中国农业交易平台还配备完善的仓储及物流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减少物流与仓储成本。而公开透明的交易信息,则有助于交易商了解市场行情,更好地安排采购计划,从而进一步稳定农资产品市场价格。此外,农业交易平台将提供企业融资及保险业务,也有助于涉农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2015年11月2日,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与交通银行舟山分行、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正式签订《交通银行现货仓单质押融资服务三方协议》,在金融服务方面进行了创新。不同于以往的仓单质押融资,交易所创新性提出“回购交易”模式,引入实力雄厚大型企业作为回购商,在价格剧烈下跌时,将质押仓单所属鱿鱼产品采用差额回购方式购入,偿还银行贷款,解决了传统产品融资价格波动风险及银行变现难等问题。
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做深挂牌交易,在远洋水产品交易方面,努力把交易所打造成一个国际远洋水产品交易中心。目前交易中心远洋鱿鱼产品主要以挂牌交易为主,截至到2015年9月,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鱿鱼产品累计成交额已达19.7亿元。
随着农产品交易主体实力的增强,交易方式的现代化演变,如何围绕交易环节、过程,积极整合提供代付、汇兑结算、订单融资、贸易金融、资金监管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与农产品交易的融合程度,改善农产品交易效率,真正实现金融服务“三农”,还需做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另外,随着国内大宗商品交易进入新的阶段,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将是未来10年产业链核心企业和第三方平台发展的重大机遇。
对此,华侨大学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研究所副所长陈金龙表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可以利用电子化的交易平台,把全国的交易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目标,即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确立中国在大宗商品定价方面的优势,从而增强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方面的定价权。”
随着国内大宗商品交易进入新的阶段,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将是未来10年产业链核心企业和第三方平台发展的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