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重的舞步

2016-07-06张晓冰

湖北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杜郎舞步气质

●张晓冰



沉重的舞步

●张晓冰

十多年来,在中国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大象的舞步是沉重的,而大象之舞的时代旋律却激情飞扬。《大象之舞》的作者余慧娟是这场舞会的参与者、欣赏者、见证者、记录者、评论者。她在《自序》中说:“浸透在每一篇文章中的真诚与热情、责任与忧虑、批判与建设能够为读者所感知,他们和我一样,心中跳动着良知的脉博,涌动着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深深的热爱。这就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视的成就感。”所以,我读她的书,感觉到的每一字,每一句,也都和这个时代一样充满着飞扬的激情。

作者在第一篇文章中就提出一个重大的问题:“课改对中国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在目前仍然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比如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究竟是“知识第一”还是“人第一”?对此,我也同作者一样感到忧虑:“新课程被误解,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因为它使那些闪光的教育思想简化成了苍白的形式外衣,变做时髦的标签,也因此成了被攻击的对象。而真正的问题,却被遮蔽起来,无人问津。”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笔者也曾经是课改大舞台上众多的舞者之一,也曾带着校长、教师赶赴杜郎口中学参过观,但终究也没有学好。其实当时笔者也如同很多参观者一样,并没有认真考察“杜郎口模式”真正的价值。余慧娟在《杜郎口模式会是又一颗“流星”吗?》一文中曾提到,在中国教育改革史上,杜郎口中学是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案例。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改革的彻底性:其一,彻底打破传统课堂模式,把学生立于“课堂的中心”,教师在形式上“退位”。其二,彻底颠覆中国人害羞内敛的谦卑性格。其三,彻底发挥人的群体效应。

稍显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把“杜郎口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写具体,让更多的读者有所了解。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观察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之后说: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已经看不到传统的“闷课”,课堂充满了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值得推崇。但是这种课堂另外的问题是,“展示活动成了课堂的中心”,学生的表现欲即展示欲强烈。相比之下,求知欲显得不足。而就课堂教学的本性和任务而言,求知欲及其满足才是第一位的。

作者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教育命题——教师的“精神气质”。气质是什么?实际上是指教师身上蕴涵的文化特质和气度,是教师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在今天这个人文关怀欠缺,物质功利充满各个角落的社会,教师的“精神气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的精神气质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升华。作者引用了林肯的一句话:“四十岁以后,人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四十岁是成熟的年龄,是“不惑”的年龄,是气质形成的年龄。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所有历炼,都写在脸上,所有的气质、格调从脸上一看便知。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高密一中做校长的时候,其校训就是“为四十岁做准备。”所以我理解为什么作者在书中大声疾呼:“四十岁以后,教师要对自己的精神气质负责。”这意味着,你在四十岁之前必须浇灌和涵养你的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一部分是学养,另一部分是批判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只有具备了精神气质的教师,他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他的学生才会拥有优良的品质。

翻开这本书,重新阅读十年前读过的文章时,既有一种亲切感,更有一种沉重感。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个教师所具备的精神气质,这何尝不是我们今天的教师所亟需的。

(作者系监利县教育局原局长)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杜郎舞步气质
恣意起舞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过骊山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盛装舞步竞赛马匹的设施和管理
西海岸新气质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面对杜郎口,我们有话要说
我看杜郎口的课堂
探求杜郎之道 走创新之路